这场闭门会议,破解涉农媒体发展痛点丨南方农村报创刊60周年特别报道

2023年,南方农村报迎来创刊60周年。60年来,南方农村报始终立足广袤大地,贴近“三农”,服务“三农”;60年来,经历跌宕起伏,由一张报纸发展为集“报网端微”于一体的业态新格局;60年来,与众多相向而行的伙伴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绘就脱贫奔康、乡村振兴时代画卷。2月18日,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2023三农媒体峰会暨南方农村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南方农村报特推出创刊60周年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涉农媒体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这是涉农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2月18日下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来自全国近30家涉农媒体代表、一线从业人员、院校专家等逾80人,召开闭门会议,共商发展大计。

痛点

涉农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内容产品不能为党委政府和老百姓提供切切实实的服务,没有价值,让‘农字号’报纸越来越不实用。”一名与会媒体代表一言中的。

信息快速更新,纸媒的内容不适应数字时代实时、高速和“病毒式裂变”的传播节奏,人们阅读方式转变……传播格局剧变,涉农媒体不得不奋力探索融媒转型之路。

福祸相依,危机并存,就看如何因势利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彻大江南北,部分涉农媒体已投身乡村振兴大业。燕赵农村报总编辑宋国刚说,尽管涉农媒体近些年发展较为艰难,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涉农媒体的发展机遇大于危机。

“只要没有倒下,就说明大家有能力端住饭碗。”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余向东认为,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升了涉农媒体的士气。

那么,转型的方向是什么?主流化、专业化、多元化,是这场闭门会议的热词。

主流化

占据舆论场,扩大影响力

把住内容质量关,建立全媒体传播矩阵,从边缘化走向主流化,是涉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守住舆论阵地的布局。与此同时,不断扩大影响力,实现主流化,才能摆脱困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宣传发生了质的转变。新闻采集渠道拓宽,新闻表现形式日益丰富、新闻覆盖的群体也更多样,这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息报社副社长俞廷尚说。

用户、流量挺在了内容生产的前头。山西农民报社长兼总编辑米厚民说:“我们建起了直播间,成立了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形成了融媒体矩阵,改变了做传统新闻的老套路,变读者思维为用户思维,变发行意识为流量意识。”

“一个涉农媒体拿不出上得了台面的作品,在同行面前聊天都觉得不好意思。”余向东致辞时强调,对于“三农”战线的新闻工作者,精益求精的要求不能丢。

专业化

深耕细分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用独到的内容争取用户,保持内容的专业性,是涉农媒体摆脱同质化的关键,也是核心竞争力。

农业科技报社副社长贺辉表示,农业科技报根据农民农村实际需要,开设了“政策前沿”“种植天地”“养殖园地”“市场信息”“果农课堂”“农业机械”“农资技术”“设施农业”等专题专版和“科技110农事指导”“市场预测”“牵线搭桥”“致富金点子”“成果快报”等多个服务性栏目。

农村新报副总编辑郭习松介绍,该报以“百县上头条”为引领,聚焦农业重点节点动态,重点围绕湖北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充分挖掘各地产业发展经验。

“媒体要做‘桥’、‘盐’、‘光’。”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娟指出,第一个字“桥”,是指媒体要起到连接和流通的作用;第二个字“盐”,是指媒体要让别人的价值能够显现出来,形成价值共振;第三个字“光”,是指媒体要起到照亮并引领的作用,有行动导向和价值导向的作用。

多元化

拓展渠道,提升能力

“媒体要生存,媒体人要活得体面、活得有滋有味有尊严!”在座谈会上,余向东表示,媒体在站稳党媒立场的前提下,要走市场化、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多数涉农媒体已经转企改制,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多创收,多打粮。”

“我们的逻辑就是传播链嵌入产业链,产业链构造传播链。”南方农村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璐表示,南方农村报的战略是重度深耕,聚焦产业链,“南方农村报现在细分了十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相对独立完善的传播体系,同时还有品牌活动。”

“为拓展渠道,燕赵农村报重新组建了报友俱乐部。”宋国刚介绍,俱乐部不仅帮媒体扩大在基层的影响力,还能及时挖掘各方资源,助力争取基层政务服务,实现乡村振兴宣传的无缝隙、政务新闻服务的全覆盖。

米厚民介绍,为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用新闻媒体融合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先行探路,山西农民报社积极探索“平台+新闻+政务+服务”的融合运营模式,于2022年5月成立“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成立以来,已先后开展线下服务活动十多场,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并成功申请注册省级智库。

THE END
1.好处与风险并存!农化企业并购重组分析与展望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农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如何破解我国农药行业发展难题,改善行业发展结构,完成农药产业的升级与蜕变,是一个长期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购重组作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攻克产业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http://www.pesticide.vip/zgny/zlzs/content/5a2686aa-489f-4443-afd4-be6602f7a3e9.html
2.“产得出”更要“卖得好”以大农业观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从产业链来看,发展农业不仅需要产前、产中环节做好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等,产后的储藏、流通、营销等同样重要。农产品季节性强,如果不提前规划,到收获时再找销路,容易卖不上价。所以,让优势产业成为富民产业,销售是关键环节。从功能性来看,农业具有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也具有稳定农民https://gr.cri.cn/20241209/b5a866e8-9030-38da-acb0-f225f8c47de6.html
3.“辉隆贷”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三大痛点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面向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瞄准农业产业链痛点,将“为农、务农、姓农”落到实处,“辉隆贷”就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金融活水送到“田间地头”的创新产品。 破除信用壁垒 解决融资“难” “辉隆贷”依托辉隆在银行系统内良好的信用优势,打通银行、企业、经营主体三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51846
4.红河日报红河州作为“一部手机云企贷”(以下简称“云企贷”)试点地区,建行红河州分行在省、州、县市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产品创新和涉农贷款新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3个转变。 贷得难向贷得到转变。“云企贷”因内外部政策共同赋能,推出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建行红河州分行依托https://epaper.hh.cn/h5/html5/2020-11/06/content_15876_3556933.htm
5.李志起一、影响转身的经营痛点,企业你清楚吗? 二、完成华丽转身,企业你要具备什么? 三、龙头企业如何玩转大农业模式 第 二章 大农业模式是农企发展必经之路 一、解读大农业模式 二、农业龙头企业都有哪些优势 三、大农业模式农企如何运用战略新品跑赢市场 第 三章 大农业精典案例、米 一、美国邦吉,从农场到终端全过https://baike.sogou.com/v101684720.htm
6.完整版2019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常说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如农技服务、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市场和流通服务、农资配送服务、农业金融服务等。随着业务 的拓展,也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中间投入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理解为服务于农业的生产性服 务业,也可以理解为从事农业生产性服务经营https://doc.mbalib.com/view/37f53ffa6976497f1c3171bdb7687171.html
7.“民呼我为”双线“三服务”临安区“最佳服务团队”候选单位展示街道领导分头带领服务团队,开展“一线办公、现场解难”,全面收集解决辖区村(社)、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街道领导、服务专班、相关部门“三联动”建起连心服务团,跟进问题解决。如,针对南苑小区居民深受无证棋牌室、小旅馆和日租房困扰,街道联合基层群众服务专班、市监局、公安分局、城管局、卫健局、住建局以及https://www.hubpd.com/hubpd/rss/yidianzixun/index.html?contentId=288230376152346309
8.中国邮政:四流合一解三难数字邮政促振兴央国企数字化标杆案例一支撑新业务模式。惠农服务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创新的融资、销售业务模式,平台同时提供丰富的农业政策资讯,农技视频等相关内容,解决农村客户“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三大痛点。 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形成主动授信、普遍授信、特色产业开发等农村普惠金融特色业务模式。第一,主动授信模式。主动授信是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291296.html
9.太原新闻新闻频道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务网友”为职责,走全媒体、多终端的发展道路,被中国互联网协会列为“全国百强网站”之一”。http://news.sxrb.com/GB/314061/inde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