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生鲜用户占比生鲜购买渠道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受资本追捧,生鲜电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市场表现强劲。预计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人民币。

生鲜电商的主力消费人群是中高收入者,以高学历家庭用户居多。之所以这部分是主力人群,是因为生鲜产品的仓储物流成本高,不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不适合在网上销售,中高收入者自然成为市场主力军。然而,这一切正在慢慢改变:生鲜电商的创新以及仓储物流技术的进步,使其相比传统渠道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中等收入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在线上购买生鲜产品。

生鲜电商向上游渗透极大的帮助了国产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生鲜电商一方面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让优质的农产品能更好的销售出去;另一方面,订单农业也减少了生产者进行技术改良的风险。

品控是生鲜电商的生存根本。作为最为敏感的食品安全行业中特殊的一部分,消费者对生鲜电商在品控方面的要求尤为苛刻。一方面,生鲜电商要保证产品品质,并控制货损,一旦出售不合格的产品,商家口碑会随之坍塌,几乎没有反转的可能。另一方面,生鲜产品保鲜期短,需要分环节、批次把控,成本较高。生鲜电商必须不断向上游产业链顶端延伸,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把控品质。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不仅投资大,而且周期长,加上目前第三方服务商的规模小、服务差,因此生鲜电商很难像其他类目那样依靠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目前国内较大的生鲜电商都着手发展自营物流建设。

生鲜电商对原产地优质资源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管理竞争升级的一方面表现。优质商品的供应商也是稀缺资源,知名优质商品的品质有保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高、口碑更好,因此产销周转率高,库存积压少,损耗率也相对较低。

目前生鲜食品的主要市场还停留在菜市场、超市、便利店等传统线下渠道,而电商销售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据悉我国目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尚不足3%,与13%左右的电商整体平均渗透率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如果生鲜电商能达到13%渗透率的话,其市场规模至少在近3000亿元左右,而且仍将继续增长,潜力巨大。

一、冷库投资不断增加

2016年,作为冷库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新增冷库容量3100万立方米,达到了1.07亿立方米,较2014年增长了21%,人均冷库容量达到0.143立方米。至此,中国迈入冷库容量过亿级行列。2017年我国冷库容量达到1.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

(2)冷藏车市场日益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温冷藏车年销量近4年来一直保持在10000辆以上,截止2017年12月,我国保温冷藏车保有量为12.8万辆左右,较上年增长17000辆,增长率为15%。

二、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生鲜用户占比

生鲜电商的主流采购模式是供应商模式和直采模式,二者合计占比超过50%。供应商模式与传统农产品供应模式相比,跳过中间的部分批发商,缩短了农产品供应链;而直采模式比供应商模式更近一步,实现和生产者直接对接,一方面能使产业链缩减到最短,降低采购成本,获得产品流通全部的增值部分,提高商品毛利率,另一方面能直接追溯产品供应源头,保证产品质量。

1、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及生鲜用户占比分析

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约1391亿,同比增长60%,2018年6月每日优鲜用户占比达50%。

2、生鲜市场及购买渠道分析

2020年国内生鲜市场规模或将达2.16万亿,市场潜力巨大。为保证产品新鲜度,国内消费者往往偏好高频次购买生鲜,平均每周购买3次,高于全球平均值2.5次,水果蔬菜每周购买频次高达4.8次。高频、旺盛需求带动下,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自2013年以来保持6%以上增速。

生鲜销售渠道目前以农贸市场为主,未来超市等渠道或将成为主流。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农贸市场供应链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上游供货商为传统农户,生产经营分散、集中度较低,产品价格与质量难以标准化。另一方面缺乏良好的运输渠道,对冷链运输有较高要求的农产品在产地滞销,在主要消费市场价格昂贵的现象频现。长期来看,以农贸市场为主的生鲜消费渠道模式很难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鲜的需求。判断,超市、便利店、电商有望成为生鲜消费的主流渠道,永辉超市、家家悦等以生鲜为主的超市企业在替代菜场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国内互联网巨头和一线投资机构均布局生鲜产业

生鲜属高频非标商品,线上渗透率低,“上线”存在一定难度,商品市场渗透率为1.5%,远低于服装、消费电子、日用百货等品类。生鲜是运营难度最高的品类,没有相应供应链的积累是很难成功的。

生鲜商品生产周期固定、地域性差异大、损耗率高、存储配送成本高,生鲜产业链跨多个行业,流通环节较多。纵向看,生鲜供应链由农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几大主要环节构成,横跨农业、物流、零售三个行业,农户、品牌商、物流商、渠道商等多主体参与其中;横向看,生鲜供应链每一环节都包含诸多细节,各个环节专业性较强。

传统生鲜供应链模式效率相对低,生鲜商品多次转手和运输,损耗率较高。生鲜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五个环节:生产者-产地集贸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消费体验期望增加,和配送模式逐渐成熟,即时配送,特别是生鲜即时配送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018年起商超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线上业务

3、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潜力巨大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已初具规模,相对实体店,网购人群多为泛90后,海淘人群更甚,26—35岁占据海淘整体人数的89%,其中在职人数为80%。从收入分布来看,家庭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消费者占据海淘整体人数的73%,大学及以上的比例高达86%。

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消费意愿上升,直接体现在网购用户的增速上。2017年农村网民网购用户数量同比2016年上涨30.6%,高于城镇地区的16.9%增速。

快递、电商下乡,零售商触电助力电商发展。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与实际线下供应的不匹配、政府及电商的不断投入成为农村电商增长的两大驱动力。

然而,农村消费者网购的行为与城镇消费者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他们制定专门的策略。

制约淘宝村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障碍包含4点:1.各自为阵,无法形成规模优势;2.同质化、抄袭严重,导致品牌竞争力弱;3.技术能力弱,提升空间有限;4.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后继乏力。

三、生鲜电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生鲜电商行业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网购消费的喜好,预计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扩大。

2、用户消费习惯逐渐转向线上

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活跃用户数和行业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用户分布从一线城市向外扩展,可见大众正逐渐接受线上购买生鲜的观念。随着生鮮电商模式的成熟,生鲜电商将成为能够满足日常高频刚需的产品。线上购买生鲜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3、新模式将诞生:无人零售、无人货架

从2017年起,无人零售业态的爆发,无人货架项目上线、无人便利店落成的消息源源不断。随着80后真正成为生鲜电商的消费主力军。而用户在透明的互联网时代,握有极为强势的消费主权,消费内容变化巨大,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分并且个性化。未来,无人零售、无人货架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4、仓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生鲜产品保鲜期短,品类多且杂,损耗率高达30%,导致生鮮电商难盈利。仓储管理是改善损耗问题的关键,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化和数据化,以及创新仓储模式,能够将损耗控制在良性的范围,从而实现盈利。目前行业已出现前置仓、线下门店、商超联合等创新仓储模式,未来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品类、数量也随之增长的情况下,仓储管理模式也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模式,进一步完善。

《2024-203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六章,包含生鲜电商平台典型案例分析与解读,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生鲜电商行业投资潜力与策略规划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未来探索多元化进货渠道的策略与实践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进货渠道,其优势在于信息流通快捷、交易透明度高,并且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理区域。此外,由于其运营模式灵活,可以迅速调整产品库存,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过,在选择电子商务平台时,生产者应该注意其信誉度、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售后服务等要素,以确保交易安全并保障自己的利益。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910.html
2.政策青睐!农村电商如何创新,又能玩出新花样?智慧农业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和双元制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而这也是创新升级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翻转课堂 学校可以利用智慧课堂、云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按照单元和模块化教学,并通过学习平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http://www.gannonghui.com/news/16706.html
3.湖北农资持续做好为农服务此外,旗下楚丰连锁公司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先后前往赤壁、嘉鱼、汉川等地,召开“城乡e链”现场推广会。“线上下单享优惠、线下直供享服务”的农资消费新模式,吸引农户积极参与、现场注册。今年以来,连锁公司已开展活动24场,惠及农户近1000余户。 (责任编辑:李安)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6890
4.“产得出”更要“卖得好”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所谓“稳定”未必是固定某一销售渠道,也可以是动态稳定。比如,此前的采购商出了变故,能迅速找到新采购商,把产品卖出去。这靠农民自身很难做到,要靠高效的产销对接平台支撑。办推介会、展销会让农产品“走出去”,同时邀请外地采购商“走进来”,实地考察农产品情况;https://gr.cri.cn/20241209/b5a866e8-9030-38da-acb0-f225f8c47de6.html
5.中国互联网+农资连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四、沃润德模式 五、和盛模式 第二章、互联网+背景下农资经营深度分析 第一节、传统农资经营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链延伸 二、环节扁平化 三、市场饱和 第二节、传统农资分销模式的痛点 一、农民网购习惯培养问题 二、农资行业“赊账”问题 三、电商平台与分销渠道商争利问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377800.html
6.b2b电商平台运营方案(精选10篇)六、平台盈利模式 一、平台的定位与总体目标(阶段性) 1.1平台定位及目标:平台定位于工业品B2B在线交易,针对中小企业的采购,通过小件价惠低门槛工业品切入销售,第一阶段以建成平台运营整体框架结构以及完成交易流程为重点,旨在以品质、专业、服务为核心推广筑巢电商品牌形象,最终以渠道下放快速丰富品类而达到从流量到订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8y0sq0o.html
7.2022年中国渔业商业模式简析,新零售冲击,稻渔智慧等养殖模式细分销售渠道来看,B端包括餐饮重客与流通渠道,C端主要包括商超与电商新零售渠道。国联水产主要以直销模式为主,主要包括餐饮重客、商超、电商直营等渠道,经销模式主要为水产贸易商、批发商等,采用买断式经销,不存在代理式经销模式;结算方式上主要采取现款现货政策,对部分信誉较好且合作较久的客户给予一定信用额度。目前https://www.360doc.cn/article/78292537_1081015772.html
8.一图解析: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农资渠道模式这都是我们建立农资专用物流体系所面对的问题,要考虑到商品的特殊性和物流体系的经济性来运作。笔者觉得京东商城的物流体系很适合农资企业去模仿,在各个区域建立大型的仓储中心,实现区域覆盖然后由仓储中心向经销商,合作社,农民直接供货,原有的一些渠道经销商可以发展为实体店O2O模式,为农民提供网络购物辅导,鼓励指引农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26/13/535749_372359724.shtml
9.成哥撩农资:传统农资经销商的七大出路,哪一条路最适合你?所以说,未雨绸缪,提前转型做种植商,是未来农资经销商实现软着陆的跳板之一。 四、电商化发展 笔者断言,未来会有相当多的农资经销商抓住电商风口,从线下转型线上,成为农资电商的生力军。 现在的农资电商主要来自三个领域:一个是企业自营电商,如中保;一个是互联网或投融资领域,如大丰收;还有一个是农资渠道商,如飞翔https://m.douban.com/note/818241807/
10.农商1号率先开启农资电商2.0新时代美通社PR农资批零一体化将是未来的趋势。农资电商应该走B2B模式,而不是之前的B2C模式。”刘春雄认为,做农资,不是开药店,而是办医院,农资经销商能够整合渠道,具备配送能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同时又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正是农资行业所急需解决的课题。” 论坛嘉宾讨论环节https://www.prnasia.com/story/154116-1.shtml
11.农资电商趋势下,县域农资经销商如何触”电”—铱云中国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农资产品从生产企业到用户手里,一般是通过县域经销商批发,零售店销售才能到用户;但最近一年多来,随着农资电商的强势介入,农资产品恨不得一步直接窜到用户手里,好像不这样做,就不能自诩为电商平台,目的很露骨,但渠道扁平化。 从传统销售模式来看,县域经销商是所有生产企业非常倚重的合作伙伴;https://www.dinghuo123.com/content/1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