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供销社是县政府直属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4人,其中:参公编制12人、工勤编制2人,离退休人员18人。
一、综合改革前状况
2001年6月底,供销系统有集体企业13户,职工248人,除一户企业有微利外,其他12户企业都是亏损经营,为了走出困境,供销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分流人员、盘活资产、优化重组,发展壮大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淘汰一批。实现减员、减债、减负,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社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全县分三批四年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到2004年7月底,13个企业改制基本结束。全系统共解除劳动合同236人,移交离退休人员121人,落实政策2人,移交供养遗属26人,盘活资产620多万元,偿还银行贷款100万元,清退社员股金25万元,收缴会计档案2300卷,文书档案48卷,通过县档案局的检查验收,进入历史档案。供销社职工用一张红色的《工作证》换取了一本绿色的《失业证》。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眼含泪水,忍着“阵痛”,参与了改革,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二、改革后现状
供销合作社根基在农村,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二十年来,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经济,广泛吸纳供销社失业人员,为农民提供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购销、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至2022年4月底,全县9个乡(镇)恢复成立了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各苴村、官屯社区、马游村、清河社区、小邑村和官庄村等6个村成立村级基层社。全县共有农资配送中心2个,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1个,农村综合服务社235个,农资经营网点133个。实现1168人上岗就业,服务群众15万多人。多元化、多渠道的开放办社形式,使98%的改制失业人员有了新社员的身份。连厂综合服务社挂牌时,社员王绍清激动的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二次创业的机会,我们全家人的吃穿有着落了,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你们为失业人员办实事!”。
三、深化综合改革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恢复成立乡(镇)村基层供销社作用发挥不明。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社员参与度不高。
四是县供销社无项目和资金发展社有企业。
五是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在职员工年龄老化,且几乎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的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办公条件。
六是社有资产散、小、弱,难以发展壮大社有企业。
四、意见建议
一是对企业改革改制的债权债务依法依规进行核销,有效解决长期挂账处理问题;
二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把基层社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基层社是前沿阵地,与“三农”联系最紧密,要发展就必须有项目、有资金、有人员,建议省州供销部门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是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为基层社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加强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理念。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使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