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破解种粮难时刻

适度规模经营破解种粮难——来自山东省莱西市的调查

一边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撂荒地增加,同时,小农户种粮成本高、效益低、现代化程度不高;一边是粮食生产“安全线”必须筑牢……在全国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如何破解?山东青岛莱西市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推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径,目前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超过7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种粮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适度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农业的契合点在哪里?

走向规模化种植

“进入21世纪,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种粮农民越来越少,撂荒地现象开始显现。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一些农民尝试通过流转土地,走上规模化种粮道路,莱西市开始出现种粮大户。”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丁永青说,种粮大户的规模起初只有百亩左右,十余年间,逐渐发展到上千亩甚至上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越来越多。目前,莱西市种粮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353家,100亩以上的20家,1000亩以上的13家,万亩以上的3家。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73.28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78.21%。

“莱西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的经营主体大体可分6种类型。”丁永青说,一种是种粮大户,规模通常在50亩到200亩,以土地流转为主,耕种管收等环节为部分自购机械自主经营或接受单环节、多环节的土地托管服务。一种是从种植大户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如莱西市怡禾家庭农场、兄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通常在1000亩至2000亩,具备一定实力,除自主经营流转土地外,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技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类型。”丁永青说,如兴堤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行“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公司+农户”服务模式,由合作社经营,年底根据经营实际和约定由公司、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分红。另外,还有本地公司转化发展的类型,一种是从农机销售扩展而来的本土农业服务公司,如青岛金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接受以镇街或村庄为单位集中连片土地流转,经营规模通常在2000亩以上,最高超过万亩;还有一种是具有农资和农技双重服务能力的企业,扩展到粮食规模经营,如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经营规模在2000亩以上,具备一定农资农技服务优势,侧重于土地流转服务,由专业经营团队分区域管理,具备成熟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还有一种是域外农业龙头企业,如北大荒农垦集团,通过与莱西市各镇街对接,以‘土地集中流转—整理—再流转’方式,不断探索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新路径。”丁永青说。目前,莱西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累计签约土地1.4万余亩。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如何找寻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契合点?

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并提出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倍至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以莱西市户均土地面积5.5亩计算,55亩至82.5亩为适度规模经营。现在,50亩仍然是我们把握区分小农户与种植大户的界限。”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吴会松说。

目前看,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低于200亩难以盈利,这与种粮产业生态改变有很大关系。如今种粮耕种管收各环节全程实现机械化,土地面积太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倒逼种粮大户扩大规模。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旭东说,“我们把握的整体原则是,既让种粮有钱赚,也不盲目扩张,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在合理区间内鼓励支持引导土地流转,向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探索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种粮大户的烦恼

尽管各类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种粮之前,或多或少都跟粮食生产打过交道,但真正自己干却完全不同,走过不少弯路。

莱西市姜山镇兄弟农场负责人于志学流转的土地连不成片,没有水浇条件,碰上天旱一亩地仅能产50斤到100斤粮。他建平塘、修水渠,投资5年,竟连亏了5年,到2022年才开始盈利。

2017年,青岛金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荷动起了包地种粮的念头。第一年收获完玉米,由于品质不高,平均一亩地只能挣190元,远低于小农户水平。“从耕种前的土地规划整理、选种,到作物生长期间的飞防、灌溉、排涝等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后的粮食晾晒、售卖,种粮‘全生命周期’每一步都不容易。”张荷说。

莱西市怡禾家庭农场也遇到了麻烦。他们流转的土地中,有1100亩为前期速生杨树林,地下树根纵横交错,“旋耕机刚下地,就把犁刀折断了,来来回回几次,农机手就再也不敢接我的活了。”怡禾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志涛说,陆续清理了3年把树根刨干净,土地才平整出来。

迈过了规模经营初期的“坎”,新问题又陆续出现:一方面,土地规模大了,过去的分散地块变成大面积耕种,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必须重整;另一方面,大规模种粮后,晾晒成了大问题。另外,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贷款难等,都给种粮大户带来了挑战。“过去各家各户分别种着几亩、十几亩地,田里小路众多,沟渠也比较乱。”莱西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品绩说,“此外,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远达不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程度,大规模经营后,这些道路和沟渠都要重整。”

“排涝顺畅直接关系粮食能否顺利收获入仓。尤其是秋季玉米收获期,如果水排不出来,大型收割机下不了地,就只能靠手掰肩扛将玉米运出泥窝。”王志涛说。“如果碰上连阴雨,根本睡不着!”张荷说,由于缺少专业烘干设施及设施农业用地,她需要到处找场院晒粮,实在没有空场就找车流量不大的乡间小路晾晒,往往一摊就是几公里,耗费大量人力不说,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资金问题逐渐成为压在种粮户心头的一块“大石”。“随着规模扩大,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收入少,流动资金压力逐渐增大。”青岛恒岳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立红说,“问题在于土地不能抵押,农产品也不能当作贷款抵押物。”

携手纾解燃眉之急

面对规模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莱西市政府与种粮大户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夏格庄镇镇长张甜告诉记者,他们去年投资800万元,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通过大沽河调水、挖池塘、修整灌溉水渠,改善了全镇2000余亩农田的水浇条件。“近3年来,莱西市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27.52万亩。”孙旭东说,通过在项目区建设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及配套电力设施等,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可增产10%左右,“建设资金大多是由政府出一部分,种粮大户出一部分。”

针对粮食晾晒难问题,莱西市目前已建设两处烘干仓储基地。在夏格庄镇已投入运营的烘干仓储基地,记者看到巨大的库房里,12台烘干机一字排开,堆积如山的小麦通过管道缓缓进入烘干机。“基地占地30亩,粮食日烘干能力达1000吨,还建了6个钢板仓和2个标准粮库,可储存粮食近2万吨。”张荷告诉记者,该基地由镇政府投资4000万元,金丞公司投资1000万元并负责运营,可满足周边5万亩农田的烘干需求。

“有了烘干储存基地,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再不用为粮食晾晒发愁了,今年还为周边的几个大户烘干上千吨粮食。”张荷高兴地说,如果当期粮食收购价格低了,还可以在这里储存,等价格上涨时再卖。“对公司来说,在耕种管收基础上,业务延伸到烘储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不过,目前莱西烘干基地较少,只能解决部分种粮大户的晾晒问题;此外,即便有了烘干设备,仍然有晾晒需求。“我们虽然也上了烘干机,但玉米棒收下来仍要晾晒两天降低水分,需要50亩地作为晾晒场,以及30亩地作为农资配套场地。”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峰说。

莱西还通过创新实践,解决农户贷款缺乏抵押物的痛点。“粮食烘干储存在粮库里,风险大大降低。可以用粮食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张荷说,过去老百姓收了玉米棒子没处存放,愿意卖给种粮大户,但种粮大户缺乏资金收不了多少,老百姓只能在马路上晾晒,每年都得损失10%到20%。粮食可以作抵押,种粮大户就有了大规模收储粮食的资金,能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目前正在跟多家银行联系,有望实现这方面的突破。”

农业保险对种粮大户来说也非常关键。“粮食作物成熟期,往往一阵风、一场冰雹下来,农户这一季就白干了,所以完备的保险体系是刚需。”于志学表示。莱西市从2007年开始出台农业保险政策,现在由政府出90%、个人出10%,推动农业保险落地。如今,每年小麦和玉米的完全成本保险参保分别达到62万亩和53万亩。今年,莱西又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由政府、农产品交易所、保险公司、种粮大户四方出资,进行保收入的尝试。“如果收入有了保险,也可以破解银行贷款难题。”孙旭东说。

创新模式促增收

在纾解“燃眉之急”的同时,围绕粮食生产的深层问题,莱西也在认真思考和积极尝试。

在经营模式上,莱西也有了新探索。2019年开始,以党组织为引领,望城街道后堤新村逐步形成“农户+村集体+农业服务公司”模式,分别以农户、村集体和专业农业服务机构按照70%、20%和10%的比例,入股成立青岛兴堤农业合作社,将土地逐步集中起来规模化种粮。中秋节前夕,后堤新村党委书记贾宁忠带着村委一班人研究今年的土地收益分红,现场气氛一片火热。“小麦收益有了保障,咱老少爷们的分红和‘两节’福利问题不大了。”

如今,兴堤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超1200亩。“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给予技术指导,将规模化种粮与精耕细作的优势合二为一,种粮亩均成本降低150元、降幅达20%到30%,每一季小麦亩产比其他村庄高百十来斤,玉米亩产更是比一般种粮大户高两三百斤。”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东说。3年间,合作社累计分红133万元,其中农户分红98万元,村集体还购置了20多台(套)各式农业机械。“现在咱家底厚实多了,怎么样多打粮,也有了底气。”贾宁忠说。

“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把土地和农民组织起来,把生产集中起来,既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又有市场化收益;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可提升地力、确保可持续生产,实现了经营主体、土地承包人和村集体多方共赢。”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秦国立认为,“农户+村集体+公司”的“流转+托管”模式,可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既确保农户及村集体权益,又利用农业服务公司专业能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方向在于‘三个集中’。”秦国立说,一是土地集中,这是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二是生产集中,可以逐步提升机械化率;三是“土地+生产”集中,将生产资料和农业服务集中结合起来。“后堤新村走出了第三个集中的新路。”

“适度规模经营是为破解撂荒地、种粮收益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难题应运而生的,目前莱西取得了一些成效。”莱西市委书记周科说,“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THE END
1.物流与市场供销社的双刃剑一、供销社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供销合作社自20世纪初成立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初,它们是为了解决农民生产资料短缺的问题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销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采购、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机构。 二、供销社在市场中的定位 https://www.uszlrttkj.com/te-zhong-yang-zhi-ji-shu/353705.html
2.新疆区社关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调研报告新疆区社关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昌吉州、博州和阿克苏地区供销合作社努力克服流通网络基础薄弱、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困难等不利因素,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充分发挥对口援疆机制作用,在农产品流通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6772
3.库防供销观点供销社很难烂尾,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命例如,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418.1亿元,而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2021年实现了6.26万亿元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8.9%。这些数据表明,供销合作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给中青年一代带来了极大的惊叹:“供销社竟然还在?”这实则引发了全社会对供销合作社https://www.jianshu.com/p/edcea551fc8f
4.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浅析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有存在。个别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多数为无照经营。由于流动性较大,对于监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前臵许可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5.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乡镇商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以供销社为主体的商业体系。但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乡镇商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销社已被专卖店、超市、综合性市场等商业业态形式所取代。国有经营为主已转变为以个体经营为主。乡镇商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3986.html
6.2023监管报告(精选13篇)20××年来,我们加强了县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净化农村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县“三送”的有利环境,在乡镇举行了送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印发了2000余份的宣传资料,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法规,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对农资经营也进行了资料发https://www.liuxue86.com/a/5106556.html
7.关于市供销社开展农资保供工作存在的困难及期盼和诉求关于市供销社开展农资保供工作存在的困难及期盼和诉求一、基本现状农资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营业务,做好农资保供服务工作,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意义重大。**市供销社下辖有**、**、**、**、**、**、**、**https://www.wm114.cn/wen/229/457098.html
8.市供销社拓展服务领域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市供销社拓展服务领域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市供销社作为全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着力推进组织、经营、服务三大体系创新,积极打造城乡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保险、快递等新兴服务取了积极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创新组织体系,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通过资本纽带和产权联系,组建供销集团,下辖投资有http://www.fanwy.cn/1w/217/432648.htm
9.关于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鼓励支持基层供销社和各类市场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公益性服务,努力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对于村集体经济兴办合作社存在违法风险的问题,可以参考调研走访的江苏太仓市所采取的“合作农场”模式,通过合作农场的名义来集中农民的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农业https://www.jszx.net/photo/show/id/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