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什么我们认为农资经销商的第1个困惑就是信息透明呢?简单讲,在全国各地,中小型的生物肥厂家数不胜数,在山东各地就有各式生物肥厂家过千家,而这过千家生物肥厂有三分之一是要向省外销售的,比如山西运城市果区就有山东生物肥近300种,连上本地企业和其它省区肥料品牌,一个地区光生物肥料品牌超500家是有的。其直接影响就是老百姓不会选择了,包括厂家直销在内的,经销商分销的,不免就使得生物肥料信息透明化了,直接的反应就是价格大都跌到了生产成本的底线。而且经销商分销过程中的让利方式更是透明,分销商没多少钱的让利不帮着卖的说法越来越严重。
肥料销售服务
厂家太多,也就引来了经销商更多。比如上面提到了山西运城足有500个生物肥品牌,再加上众多的复合肥品牌,肥料品牌上千都不是吹牛。如果一个品牌一个经销商的话,那么经销商众多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其实同行太多,也倒并翻不了什么浪,只是其中的价格策略和营销方式各有不同,一般都能分出个上中下来,但更多的是底层的赊销,使得整个肥料销售市场变得扑朔迷离,相当于脱离了底线,见光死的肥料品牌越来越多。
在整体这个多经销商、高信息透明度的市场下,产品过多也的确是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更影响了经销商的销量和销售积极性。尽管近年国家已经就一些中小型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了关停处罚等,肥料品牌还是显得有些多,多得让农资人自己都不敢去数了,只好承认产品还是多。
说实话,肥料的营销手段大多是从快销品那里学来的,对于营销界里肥料营销并没有闯出一条新路来,但一些混账销售手段倒是不少。明明是一款产品,放在两个包装里就是两个产品,可能卖出两个价格来,当观摩的时候,这一样的产品到老百姓那里还就认为是一个好一个坏,这种现象简直太多了。
不管是厂家用经销商体制,还是厂家直销,还是通过网络销售,厂家一直在改变,但他考虑最多的是市场容量的扩大化。而经销商考虑最多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快速化。在不知不觉之间,经销商为了快速销售,使出了一招臭棋,就是赊销,经过这几年,相当于是经销商自己把自己拍在沙滩上了,入海不能,上岸就死。
肥料发货
谁都认为自家的产品是好的,或者叫最好的,都不承认自家的产品会落后于人,或者认为还有比自己家更烂的产品。那么好肥料的依据是什么呢?当然是符合标准的产品,包括外包装和内部产品。下来就是试验示范依据,究竟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其实这与营销有很大关系。
因为我们相信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肥料都是符合标准的,可以销售的,厂家和商家都认为是好肥料。但这个真正“好肥料”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认为在现在形势下,好肥料就是有绝对差异化的肥料,有明显超越其它产品的竞争性特点。比如我见这款生物肥产品,解决了生物肥易化、易碎的老大难问题,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技术将生物肥水分降低在了2%之内,这就跟普通复合肥料一样,可以混合施用了,也不会因为易化产生粘性,也不会因为结构松散而长途运输产生面状。
这款生物肥产品,我看到了,但是不是技术真的存在,有待于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好些生物肥料厂家都有了相应的降低水分的技术,只是不敢去应用或者不想去应用。因为应用了就会成本上升,影响市场销售。也许这真是一个矛盾吧。但好产品终究是要见爹娘的。
肥料促销
关于肥料实价,还是要遵从好货好价的原则,是好货就应该好价格,或者可以卖个好价格。走出混战怪圈,肥料销售自然会平稳向前。
要看为谁服务,肥料本身是农民要使用的,所以给农民提供好的肥料产品,好的服务,比如送货到家,送货到田间地头,以至于帮助撒肥等,这些服务都是随着土地流转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对于肥料经销商的服务就更为有用了,有的人认为应该帮助经销商挣到更多的钱,有的认为应该将肥料经销商划入肥料厂家员工体制,有的人认为肥料经销商应该根据销售完成情况随时进行撤换等等。都是在向有利于厂家、经销商方面来考虑的,当然最终是为消费者农民来考虑的。
其实最让人信服的真服务是,是否能站在行业的大局上,形成对经销商、对农民的相对统一的服务概念,当然在这些服务过程中,有更好的服务策划,那就应该叫创新了,如果服务创新了,还没有给经销商或者农民带来更多的服务负担,那就是有竞争力了。如果一有一点服务创新,就用这点差异化来加价,我看也不算真服务。其实让各个销售拐点都挣到相应的合理利润,我看市场一定是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