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调味料行业专题报告:舌尖上的生意

所谓复合调味料是相对于单一调味料(酱油、醋、盐等基础调味料)而言,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经过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调味料。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优化以及研发水平的提高,复合调味料逐渐发展成为调味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对复合调味料的分类,按照其形态,复合调味料通常可分为液态复合调味料、固态复合调味料以及复合调味酱三种类型。如果按照复合调味料的品类,通常可以分为鸡精、火锅调料、中式复合调味料、西式复合调味料及其他。如果按照产品的特性,复合调味料又可以分为定制化复合调味料和标准化复合调味料。

1.2复合调味料应用场景多元,火锅调味料占比约20%

从整体的复合调味料的结构来看,鸡精仍为我国复合调味料的最大组成部分,其次为火锅调味料。相较于日本调味品消费结构,我国复合调味料品类仍有较大的扩充空间。从应用场景上来看,复合调味料的使用场景较为多元,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川渝地区某复合调味料企业的产品系列多达20余种,除火锅底料产品外,还包括水煮系列、烧烤系列、串串系列、卤料系列等。

相较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调味品,复合调味料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们试图从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以及产业链等多个维度将复合调味料与基础调味料进行对比,从而全方位透视复合调味料行业。综合而言:1)行业发展现状方面:我们认为复合调味料目前尚处加速扩容、渗透的阶段,同时行业盈利能力尚未进入稳步上行通道,仍为量增市场;2)行业竞争格局:复合调味料行业鱼龙混杂,参与者众多,目前尚未有龙头出现,竞争格局分散;3)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采购方面,复合调味料原材料种类繁多,且包材成本占比相对较低;生产环节壁垒相对较低,更加看重原料及配方;下游渠道方面,复合调味料行业对家庭渠道的依赖度更高。

2.1发展现状:复合调味料行业高速增长,渗透率仍处于低位

行业发展现状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我国复合调味料仍处在前期导入期,主要论据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是调味品板块中唯一保持双位数高增的细分赛道;2)我国复合调味料的渗透率相较于基础调味品仍处于低位,同时距离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3)行业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并未呈现稳定的上行态势,行业仍以量增为主。

一方面,不同于酱油、酵母等行业的个位数增长,复合调味料行业保持双位数高增。我们对比了调味品行业各细分赛道的增速情况,可以发现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成熟,酱油以及酵母等行业的增速均由双位数跌落至个位数增长,而与此相对,复合调味料成为调味品赛道中唯一双位数高增的子版块。

复合调味料行业保持双位数高增。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为1091亿元,2013-2018年复合增速约为14.39%。从细分品类来看,中式复合调味料保持快速增长,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38%。同时火锅底料2013-2018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5.36%,川菜调料由于品类拓展边界广泛,2011-2018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近20%。同时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中式复合调味料、火锅调味料、西式复合调味料、鸡精及其他品类2016-2021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6.5%、13.8%、14.0%、14.1%、12.5%。

另一方面,复合调味料渗透率仍处于低位。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复合调味料的渗透率正快速提升(由2015年的18.20%提升至2018年的25.97%),但相较日韩美等国家超50%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其中,2018年美国复合调味料渗透率高达73%。从人均复合调味料的支出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人均复合调味料的支出约为9美元,相较于美国(85.5美元)及日本(88.7美元)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酱油的渗透率高达99%。

2.2竞争格局:复合调味料行业竞争格局极其分散,尚未有龙头出现

与此同时,川渝地区的非上市火锅底料厂生存状况均良好,各非上市火锅底料厂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我们走访的部分复合调味品公司中,多家正积极进行产能扩建。行业尚未进入整合阶段,行业天花板仍远。

2.3产业链:复合调味料进驻门槛相对低,C端渠道依赖性相对高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我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壁垒、下游供应等多方面比较复合调味品和基础调味品。原材料端来看,复合调味品原材料种类相对繁多,但大规模采购相对小厂仍具备一定规模优势,且包材占比相对较小;从生产壁垒来看,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壁垒较基础调味品略低,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及配方;从下游需求来看,复合调味品有助于解决年轻人烹饪需求与烹饪技术不匹配的痛点,因此对C端渠道的依赖较基础调味品更大。

1、原材料采购对比

另外,我们比较了基础调味料和复合调味料的成本构成,可以发现基础调味品以玻璃瓶包装为主,而复合调味料多以塑料包装为主,因此包材等成本在复合调味品原材料成本中的占比较低,包材价格的波动对复合调味品的成本冲击相对较小。综合来看,复合调味料成本端波动相对可控。

2、行业壁垒对比

从口味粘性角度来看,消费者对复合调味料的口味粘性更高。消费者对于调味品具有一定的口味粘性,而调味品的复合化程度越高,口味特性则越鲜明突出,消费者对于该品类的口味粘性也将会相应增强,例如麻辣、鲜咸、清甜等口味均有忠实爱好者。但是在口味粘性增强的同时,单一复合化调味品的受众相较基础调味料也在逐步收窄,我们认为品类多元是扩大消费受众范围的重要途径。

3、渠道构成对比

3.1预计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近5000亿

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91亿元。参考火锅底料行业的渠道分布,我们假设整体复合调味料行业C端家庭消费占比约为50%、B端餐饮消费占比约50%(由于工业渠道为中间环节,在此暂不纳入分析范围),则B、C两端的复合调味料规模为546亿元。我们试图从B、C两端来看行业的成长空间:B端:我们认为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带来复合调味料需求,同时复合调味料在非连锁餐饮的渗透率有望提升。2018年我国连锁餐饮化率约8%,相较于日本(51%)、美国(57%)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我国整体复合调味料在调味品中的渗透率约为26%,远低于日本、美国60-70%的水平。若我们假设餐饮连锁化率达到50%,复合调味料在连锁餐饮菜品中的成本占比为8%,则连锁餐饮所需复合调味料约1709亿元;同时随着复合调味料的渗透,非连锁的小B餐饮渠道也将用到偏标准化的复合调味料,假设复合调味料渗透率为60%,则非连锁餐饮所需复合调味料约641亿元。因此,综合来看,B端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约为2350亿元。

C端: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我们对标日美人均复合调味料的支出水平,2018年我国人均年复合调味料支出金额约9.3美元,而日本及美国人均年复合调味料支出金额分别约为87.7美元、85.5美元。我们综合考虑我国与日美的饮食习惯差异,中性假设我国复合调味料人均年支出达到日本人均支出约一半的水平(假设40美元/人/年),则相较于目前的人均支出有超3倍提升空间,预计C端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约为2346亿元。

综合来看,我们中性预计我国的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约为4696亿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口味需求,复合调味料品类不断多元,品类拓宽的边界远远高于基础调味料,行业的创新支撑行业快速扩容。

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哪里?

我们认为量增是主要驱动因素。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为1091亿元,近几年来行业规模保持双位数高增,2013-2018年复合增速约为14.4%。同时根据新思界研究中心的统计,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料产量为55.9万吨(+12.9%)若假设产销率为100%,则吨价变动幅度约为-0.4%。量增之所以是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

同时我们对行业空间进行量价拆分,可以看到B端的量增基础来自餐饮连锁化率、复合调味品渗透率提升两个方面,同时消费人群覆盖范围扩大成为C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行业是边际加速还是边际放缓?

我们认为行业正呈加速增长态势,主要原因系:

3.2B、C端双轮驱动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

此前我们已经讨论了复合调味料在B、C端渠道的构成及重要性。

从餐饮端来看:餐饮连锁化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复合调味料应用有助于降低餐饮店厨房面积、人力成本。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火锅行业品牌连锁化率较低,连锁门店超过100家的火锅餐饮品牌数量占比仅约0.32%,而2-5家连锁门店餐饮品牌数占比高达84.5%。我们认为,随着连锁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饭店业协会的数据,我们对各类型餐饮各项成本进行拆分,除去原料进货外,房租及物业、人力成本均为餐饮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合调味料的应用将有助于缩减厨房面积、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还会起到统一口味、提升运营效率的作用。尽管疫情对餐饮渠道的冲击致B端复合调味品公司增长受阻,但是从长期来看,复合调味料可以有效替代人工,因此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复合调味料在B端渠道的渗透。

从家庭端来看:随着户型缩小,复合调味料有效缓解家庭做饭规模不经济现象。我们对标日本家庭端调味品消费额情况,可以发现即食干汤、调味汁等复合调味料消费额不断走高,而酱油、醋等基础调味品消费额呈逐步走低倾向。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户平均人口数量持续下行,截至2018年,我国每户平均人数为3.08人,城市每户平均人数则更少(2.98人),相较于1960年超5人的平均家庭规模,缩减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节奏加快又进一步降低了做饭频次,利用油盐酱醋等多种调味品烹饪难度高,且规模不经济,复合调味料将有效解决该痛点,从而加速进入C端渠道。

面对B、C端渠道的不同特性,复合调味料企业应当如何突围?

由于复合调味料属性特殊以及B、C两端需求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复合调味料公司在B、C两端的突围之道也不尽相同。我们选取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情况进行对比,针对该问题加以探讨和验证。综合来看,我们认为B端看产品+服务,C端看营销+渠道。

从研发费用投入的角度来看,日辰股份作为定制餐调的代表企业,其研发人员占比及研发费用率均在同行中处于高位。日辰股份通过不断进行新品研发,为餐饮客户开发新口味,从而创造餐饮渠道客户开拓的可能性。(注:在日辰股份的定制餐调运作模式中,研发团队中一部分成员充当销售的角色,与餐饮企业对接,提供服务)

从渠道角度来看,C端布局较多的企业将更为重视渠道网络的建设,从而增强消费者触达。同时,B端布局为主的企业在往C端转移过程中,通常也会伴随着经销商数量的快速增加。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复合调味料企业而言,以研发为基础的产品多元化发展是基础,为餐饮提供新口味开发服务是切入B端的重要手段,同时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是扩大C端市占率的核心途径。

3.3未来竞争格局透视

日本味之素在复合调味料C端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根据日本味之素的官网资料,味之素在C端市场占有率极高,2018财年其鲜味调味料市占率高达90%、日式复合调味料及菜单定制复合调味料的市占率分别为57%、31%。在复合调味料优质赛道的吸引下,龟甲万也推出酱油衍生产品,布局复合调味料产品。2009-2018年,龟甲万的酱油营收复合增速约为0.46%,而酱油衍生品的复合增速相对较高,约为1.34%。若对比味之素和龟甲万在复合调味料板块的布局情况,2018年度龟甲万酱油衍生品的收入约为380亿日元,2019年味之素调味品业务收入约为1974亿日元,在体量上仍然高于龟甲万。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竞争格局将何去何从?

从经济角度来看:餐饮自己炒<小型火锅底料厂<规模优势明显的大型火锅底料厂。相较于各餐饮自己进行火锅底料炒制,小型火锅厂生产有利于规模优势的释放,同时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型火锅底料厂在成本采购、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根据调研,重庆地区部分连锁餐饮(连锁数量个位数)会自建火锅底料工厂,同时为其他餐饮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自发形成一种类似于“共享模式”的调味品厂,印证了小型连锁对于复合调味品生产外包的需求以及生产外包的经济性。

监管角度来看:监管的门槛较低,未来随着监管趋严,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我们梳理了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的监管标准,可以发现,目前行业监管主要集中在火锅底料,同时以地区性监管为主。我们认为目前复合调味料行业蓬勃发展,监管标准出台的速度不及新品推出速度,从而为复合调味料扩容创造沃土。

经过草根调研与分析总结,我们认为复合调味料的参与者主要有以下三类:

目前行业中的参与者以前两种为主,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各类型企业的优劣势如下:

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目前复合调味料行业处加速扩容阶段,且行业细分赛道种类繁多,各类型企业尚不会产生正面挤压,均保有良好的生存空间。

THE END
1.“内卷”狂潮下,调味品行业如何以“减新易”破局?#视频号“内卷”狂潮下,调味品行业如何以“减、新、易”破局?#视频号:调料家 该网站使用了框架技术,但是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框架,请升级您的浏览器以便正常访问。“内卷”狂潮下,调味品行业如何以“减、新、易”破局?#视频号:调料家http://www.360doc.com/video/24/1210/02/79208387_1141592164.shtml
2.菜市场摆摊卖调味料,探索赚钱之路与国产化发展的机遇摘要:本文通过探索在菜市场摆摊卖调味料的赚钱之路,同时关注国产化发展的机遇。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本土化产品的青睐,调味料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摆摊销售,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还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推动国产调味料的发展。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崛起,国产调味料品质不断提升,为创业者http://good.hnspacenet.com/post/53179.html
3.中国火锅调味料市场前景分析与竞争格局调研报告2025年火锅调味料行业调研报告研究了中国火锅调味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领先企业市场排名情况、竞争态势分析、以及中国各地市场发展概况和优劣势、中国火锅调味料行业进出口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火锅调味料市场规模达 亿元(人民币),全球火锅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预计全球火锅调味料市场规模将在2029年达到 亿元,在预测期间https://www.gelonghui.com/p/1463870
4.仲景食品:专注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将继续丰富优势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围绕“好配料 好味道”的产品理念,专注于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调味配料主要产品包括花椒系列、辣椒系列、姜系列等。这些产品通过超临界CO?萃取技术从香辛料中提取,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和香气。公司重视研发,将继续丰富优势品类,逐步形成仲景调味料大家庭。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03H1U0519QIKK.html
5.调味品价格最新调味品价格走势查询金投价格网2016-05-12 探索调味品经销商解决行业“痛点”新方法 2016-05-04 调味品行业未来前景 门槛逐步提高规范化 2016-04-28 一季度调味品产业实现逆势增长 2016-04-06 调味品消费从过去重味轻材向味材并重发展 2016-03-17 消费者需求才是调味品的根本 2016-03-15 卡夫亨氏加码扩张调味品市场 2016-02-25https://jiage.cngold.org/minyong/tiaoweipin/
6.同质化严重大竞争明显,餐饮调味品行业的创新难题基本无解?有品牌商表示,定制化并不单单意味着新品,更意味着自己可以与更多的餐饮品牌绑在一起。但业内人表示,定制化也要支付高昂的研发成本,在这个同质化市场,一旦定制化产品滞销,又或者餐饮企业换了总厨,这些都是风险。 如果说定制化是一个甜蜜的陷阱,那么调味品行业的同质化出路又在何方?业内人表明,这在近期或许还是一https://36kr.com/p/dp1659851500992897
7.2020年秋季糖酒会将有哪些主题论坛活动糖酒网简介:如何突破市场天花板、如何提升渠道掌控力、如何快速提升毛利率?!多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优秀大商,将在这里分享他们如何突破困境的实战生意经;还有200余家大中小型调味品经销商,渠道囊括流通、商超、BC端、餐饮、特渠等,谈及经销商们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共话升级! http://m.qstjh.com/h-nd-134.html
8.米面价格米面注意事项幺麻子所在的四川眉山洪雅县,是“中国藤椒之乡”。依托原材料优势,公司的藤椒油业务,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还发展成了享誉西南的调味品知名品牌。 根据和君咨询的调研数据,2019年幺麻子在藤椒油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5%,稳坐头把交易。 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强势地位,公司才可以要求下游经销商先款后货,不仅保证了公司的现金https://www.yinghuodd.com/keywords/word_55013.html
9.和鲜食品火爆招商,0添加调味品赛道致富新机遇!和鲜只做无添加剂健康食品,深耕0添加食品赛道多年,现招募经销商加入,共享风口商机! 和鲜食品科技集团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深圳,在广东阳江市投资10几亿,占地600亩,打造健康调味品、食品的研发、创新与智能化生产的产业园。 和鲜食品为餐饮行业客户提供“爆款美食 标准调味”的爆款美食制作与盈利的一站式解决方案!https://lnxw.aqxyhb.com/7119.html
10.云调味黄涛:创业再出发,万亿调味品B2B市场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黄涛表示,传统经销商在仓储的压力也比较大,经销商多为小农家庭,租住在一般民房中,“常常一家人楼上睡觉楼下放花椒”,不仅会面临租期不稳定,调味品本身又都是易燃物品,安全隐患也不小。为了解决小仓储无人接、仓储租地无保证的问题,云调味以河南为起点,在全国各批发市场布局仓储中心,以共享仓储的形式帮助经销商实现https://www.iyiou.com/news/2016122036372
11.进口泰国调味品清关注意事项,解决进出口痛点进口泰国调味品清关注意事项,解决进出口痛点 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https://www.globalimporter.net/gzhd/9/275747.htm
12.调味品进口报关代理/进口手续分析/解决进出口痛点调味品进口报关代理/进口手续分析/解决进出口痛点,上海卓鹰,一站式通关服务,业务涵盖海外提货,进口海运空运,国际物流,保税仓储,清关报关,物流配送,全套代理。http://www.zouin.net/h-nd-536153.html
13.营销战略模式规划调味品品牌定位策划案例大部分经销商仍处于坐商状态,不主动寻找,仍处于等待品牌方上门; 大商形成;部分调味品大商形成,这部分大商开始培育自己的调味品品牌,品牌化、模式化趋势凸显。 2、经销商迭代进化 经销商迭代,年轻经销商群体崛起;消费市场的转变,促使经销商思路向年轻化转变, 更注重商品时尚化、个性化 ; https://www.veikao.com/product/tiaowei.html
14.餐饮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精选8篇)探究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实行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鼓励消费的政策,极大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餐饮业的促销几乎都是企业行为,没有在政府层面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行业完全依赖自身增长,在政策有限的条件下,餐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8zljxnx.html
15.CCN中商成功签约鼎烹世家,一物一码助力调味品行业制胜新营销时代这种终端数据由经销商把控的现象,让调味料品牌无法实现营销自主性,并在市场拓展中屡屡出现产品监管难、复购率低、市场数据信息反馈少等问题,导致市场拓展缓慢、低效率、高成本。 CCN中商数字化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痛点,调味品企业该如何做? CCN中商作为防伪溯源营销行业资深旗舰品牌,目前已为王守义十三香、四季宝、多力葵http://info.baobei360.com/info/2022-04-21/1002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