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增量!重新解锁7000万亩花生市场——顶端新闻

一直以来,花生都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

在我国大田市场上,花生种植热度不减,种植面积常年稳定保持在7000万亩以上。在农资界,花生也是农资厂商长期布局而竞逐最火热的作物之一,更是打开大田市场、谋求新增量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土壤酸化、板结加重,基腐病、根腐病、白绢病、果腐病等病害频繁发生,阻碍了花生提质增产空间,也进一步催生出土壤调理、高效营养、品质提升等新的农资细分需求。

在品质种植、提质增产为主旋律的当下,花生这个成熟的作物存量市场,正释放出新一轮增量机会等待我们解锁。

第一部分

小花生,大产业

“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花生,一般指落花生,又名“长生果”,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性喜高温干燥,适宜气候温暖、生长季节较长、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壤环境,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花生的品种类型很多,按特征特性可分为普通型花生、珍珠型花生、多粒型花生、龙生型花生。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约于16世纪引入,种植范围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至台湾,西达新疆,除极个别省份外均有种植。

一直以来,花生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2023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抓好油料生产,深入推进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作为我国主要油料与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在粮油安全、农民增收、种植结构调整、食品加工和出口创汇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更是进一步凸显。

目前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位居第三,仅次于大豆和油菜籽,也是唯一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油料作物。同时,我国花生的育种和种植技术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单产水平远远高于其他油脂油料作物。此外我国花生还具有适种范围广、种植技术成熟、加工技术领先、消费基础牢固、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等优势,是世界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花生制品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养生选择,带动了花生产品的多次迭代。早期花生产品以花生的烘烤类产品为主,例如炒花生果、烤花生仁,也包括油炸花生仁等。后来逐步出现一些花生精深加工产品,例如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碎、花生奶等。目前市面上又出现了一些蕴含更高科技的产品,例如花生保健凝胶软糖、花生蛋白粉、花生饮品、新型花生蛋白肉、零反式脂肪酸花生蛋白奶油、植物基酸奶、花生红衣多酚等。技术进步推动花生产品的更新迭代,满足更多消费者不断升级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对花生的种植热情。

在种植区域上,从地理区域来看,我国花生种植区域主要分为7个自然区域,即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及西北内陆花生区。其中以黄河流域及东北区域种植面积最为广泛,具体到省份来说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及广东等地区,占全国花生面积的50%以上。

按花生籽粒的大小可分为大粒花生、中粒花生和小粒花生三大类型。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等品种为代表,小粒花生以白沙系列为代表。

按播种期不同,花生可分为春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春花生是指在立春至立夏期间播种的花生,属短光照性较弱的早熟或中早熟类型农作物,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夏花生是指在立夏前后播种的花生。种植以一年种植两季作物区域为主,如华中、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其他地方也有少量种植。秋花生一般在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海拔较低地区的播种期一般在8月上旬;海拔较高地区在7月下旬播种,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

按花生荚果和籽粒的形态、皮色等可分为普通型、多粒型、珍珠豆型三类。按生育期的长短分为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三种。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按植株形态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种。

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

世界花生看中国。当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自种植结构调整以来,2010—2021年这十余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稳定增长的,2020年一举突破7000万亩的大关,2021年更是达到7208万亩,面积位居全球第二。2010—2021年总产量也稳步提升,从2017年就突破1700万吨,截至2022年底达到1833万吨,占据世界第一位。

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前三名的省份为河南、山东与广东,占全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48%、55%。河南、山东、广东、辽宁、四川、湖北、河北、吉林、广西、江西及安徽的种植面积均超过了200万亩。其中,河南种植面积及产量、单产位居国内第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花生种植面积数据来看,自2004年起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就居于国内首位,从2018年开始,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单产稳定在300公斤以上。截至2022年底,河南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931万亩,产量615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7%、产量的34%。

2022年减种两成以上

从数据来看,2020—2022年这三年我国花生面积都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但是2022年花生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花生播种面积为7026万亩,与2021年相比减少182万亩。其中,2022年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减少到1931万亩。

据福达花生网总编辑刘电基透露,2022年面积萎缩的原因有三:一是种植花生费工费力,尤其是2021年收获季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让花生农户吃尽了苦头;二是种植成本高,价格一直低迷;三是受各地鼓励种植大豆等政策的刺激,部分农户选择了种植投入少、收益相对更稳定的玉米、大豆。再加上2022年种植期干旱严重,病虫害高发,使得我国多地花生播种面积萎缩,整体减少两成以上。

2024年有望再迎恢复性增长

尽管2022年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萎缩,但减种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2023年花生价格重返历史高位的牛市格局。

虽说2023年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增加幅度不及业内预期的20%,但整体来看,2023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还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主要来自河南、山东产区的面积恢复和吉林产区的新增面积。

业内人士表示,花生种植面积天然存在着极大的弹性,价格高了,农户就扩种,反之就减种或者不种。但是花生价格相比小麦、玉米抗跌,收益也相对稳定,相信2024年种植面积整体肯定是增加的,将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河南则有望突破2000万亩,整体产业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第二部分

老产区下滑,新产区崛起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近几年受种植结构调整、价格震荡,极端气候频发、种植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河南、山东、河北等传统优势产区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辽宁、吉林为代表的东北以及新疆产区在加速崛起。

河南:减种与增长交融

中国花生看河南,河南是全国第一大花生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1800万亩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河南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931万亩,产量615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7%、产量的34%。

河南花生种植模式主要包括豫南春花生、豫南麦茬花生、豫北春地膜花生、豫北蒜茬花生和豫北麦茬花生。按照种植品类可分为豫南的小花生产区、豫东及豫北的大花生产区。

河南花生看正阳,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第一种植大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70万亩,占河南花生种植面积的9%,产量50多万吨,有“中国花生之都”“花生美食之乡”的美誉。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近三年在价格、气候、种植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在整体稳健之下,也略有起伏,尤其是在2022年。

据笔者调研数据,河南单种一季春地膜花生的理论收益在1400—2000元/亩,小麦+花生轮作模式的理论收益在2100—2800元/亩。近三年来随着小麦、玉米价格的提升,小麦+玉米轮作较小麦+花生轮作的收益差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同时考虑到耕作效率和管理的便利,玉米对麦茬花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外,2022年在新花生播种阶段,局部产区干旱,播种难度及灌溉成本大幅增加,多因素叠加下,导致2022年河南花生整体播种面积下滑明显。

根据正阳县的农户、收购商与农药化肥经销商交流反馈,2022年,正阳县部分乡镇花生最低减种10%,最高减种90%,综合预估减种在40%左右。而且近年来,驻马店等传统花生主产区由于连年重茬导致病虫害严重,死苗、烂果等情况普遍,农户倒茬、换茬改种玉米、大豆的现象突出。而且白沙花生方面,驻马店正阳、南阳唐河部分地区春地膜花生种植面积下降非常明显,部分地区减少30%以上,局部反馈有的甚至减少50%以上,地质好的地块农户多提前种了冬小麦。

“花生平均收购价多在3.5—4元之间,高的甚至达到5—6元,但2017年价格低至3元左右,2018年甚至跌至1.5元左右,从2020年年初至2022年4月,花生种植收益是明显低于玉米、大豆等竞争作物的,而且花生种植自动化程度相较于玉米等竞争作物也偏低,再加上种植成本逐年高企,收获费时费力,农户种植热情正逐年流失,改种意愿强烈,多改种玉米、大豆。”拉多美鲁南大区经理王德华表示。

确实,花生的收获过程远麻烦于小麦、玉米、大豆,需要经历“刨出地表→整株晾晒→秧果分离→场地晒果→脱壳售出”的较长过程,才能成为市场上流通的花生米,其中“整株晾晒”环节是否淋雨对花生品质影响较大。因为花生淋雨会导致花生壳色泽变差,以及花生米高水分引发的酸价、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超标风险,可以说,花生种植的风险比玉米、大豆要高一些。

老产区在减种,新兴产区在增长。例如,2023年新产季河南老产区的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同时,豫南的驻马店上蔡、平舆及邻近的平顶山、漯河等新兴产区,豫东的周口扶沟、西华等,豫北的新乡及焦作成为新增量产区,粗略预估2023年河南的花生种植面积增加在10%—15%。

一如河南新豫董事长杨传军所说,整体来看,河南花生种植是减种与复兴交融的。因同期玉米价格持续下行,而花生价格表现坚挺,今年惊蛰前后,河南多数花生产区花生种子销售情况良好,有的零售店种子都卖空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除了正阳县及周边传统产区因重茬与病虫害多发导致面积有所减少外,预计2024年豫南地区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增幅在10%,主要集中在上蔡县、平舆县、汝南县、确山县、桐柏县。同时,豫东的开封市、尉氏县,豫北的新乡及焦作种植面积增幅也会比较大。2024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整体肯定是增加的,还是会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河南有望突破2000万亩。

山东:种植结构调整导致面积下滑

山东是全国花生第二大优势产区,花生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青岛、日照、临沂、泰安、烟台、菏泽、潍坊、枣庄等地,品种主要是以大杂花生、白沙为主,其中青岛种植的花生以出口为主,售价较其他地区高。近年来,山东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出现较大调整,部分地区农户改种果蔬等经济作物;鲁南部分地区对农户改种小麦、玉米实施了一定补贴,但是花生种植成本较高、管理费工费力,就导致花生种植面积减少;青岛、烟台、威海地区花生面积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例如莱西市、平度市面积缩减都在2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山东花生的种植面积达到巅峰,为1191万亩,一直到2019年都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但是从2020年开始面积跌破1000万亩,2020—2022年这三年,基本保持在900万亩以上。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跌至915万亩。

就像业内人士所说,山东虽然近几年面积在持续下滑,但是山东却是国内花生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在山东有着多个国内影响较大的花生集散市场,各地区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花生分选、压榨、食品加工、出口等产业企业,东北三省一区、河南、河北及进口花生也多集中到山东进行加工流通。

河北:面积跌出前三,

高油酸品种种植面积上升

河北也是我国传统的花生主产区,也曾经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三的产区。

花生是河北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主要分冀东、冀南、冀中和黑龙港四个产区。冀东花生产区包括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地,主要种植用于食品加工的小果花生;冀南花生产区包括邯郸、邢台等地,主要种植用于油脂加工的大果花生;冀中花生产区包括保定、定州、高碑店、新乐等地,主要种植以油用为主的春播大果花生;黑龙港花生产区包括衡水、沧州等地,主要种植用于油脂加工的高油酸春播大果花生。

和山东一样,河北花生近年来也是受种植结构调整以及价格的影响,整体面积和产量不断下滑。据笔者调研,河北农户多认为种植花生相对繁琐费力,没有玉米、大豆等种植方便收益高,所以多选择改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北花生种植面积在2004年的巅峰时期达670万亩左右,2010—2017年保持在400万亩以上;从2018年开始跌破400万亩;截至2022年底,种植面积下滑到349万亩。

虽然河北的花生面积和产量是下滑的,但是河北花生的单产近几年是稳步增长的,这主要得益于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高油酸花生品种280个,其中河北省自主培育的就有48个,冀中南地区以种植冀花19号、冀花915、冀农花6号、中花215等增产潜力大的高产、高油大果型品种居多。冀东、承德张家口坝下或者地力较差瘠薄地以种植冀花18号、冀花572、豫花37号中小果型品种为主。据了解,河北新季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近年来年均增长率约为10%。

辽宁、新疆:加速崛起,前景广阔

东北是国内重要的优质花生主产区之一,具有黄曲霉含量低、含油高、理化指标稳定等优点。辽宁花生主要集中在葫芦岛兴城、锦州义县、北镇、黑山,阜新,铁岭昌图,沈阳辽中区,辽阳,主要种植花育23、白沙308、唐油等品种;吉林花生主要集中在松原、白城,主要种植白沙308、9616、四粒红等品种;黑龙江、内蒙古主要集中在临近辽宁及吉林的区域,主要种植白沙308、四粒红等品种。兴城、北镇、昌图及扶余等是东北及全国知名的花生集散地,盘锦、营口是东北花生重要的海运港口。

近三年,东三省的花生种植面积是持续增长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辽宁从2016年至今花生种植面积稳步保持在400万亩以上,2021年直逼500万亩,产量达到113万吨,增幅最大。吉林2022年种植面积也达到364万亩,黑龙江面积达到34万亩。据了解,2023年,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三省区交界处,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明显,个别地区的增幅达到30%。

据笔者调研,东三省花生面积快速上涨的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当地市场花生价格较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二是当地土地可以深翻,花生重茬问题表现并不明显,不存在跟花生争地的问题;三是为了保证油料供给安全,地方政府鼓励花生种植。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疆花生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稳步增加。新疆花生主要分布在石河子市、沙湾县、伊宁县、托克逊县、英吉沙县等地,以大户种植为主。

当然,相比内地,新疆当地种植户对棉花、粮食等依赖性较大,花生采收瓶颈一直难以突破,所以,虽然每个地州市都有零星种植,但还达不到连片种植,也就还没有能形成一定面积规模。

但随着油料提升工程的推进,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发展花生产业,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创新团队、河南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以及鲁花集团在内的重点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疆地区花生种植模式,鲁花、茂源、冀花、豫花等系列高油酸品种在新疆也逐渐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的建议案是《建议在新疆发展花生产业,建立我国油料作物安全屏障》。他认为,在新疆发展花生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践和科研成果证明,新疆气候、地理条件适宜花生的种植,且产量高、质量优良,实现花生在新疆的广泛种植,可以为国家油料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可以预见,新疆的花生产业会迎来新的突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疆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到6.61万吨。

毋庸置疑,东北尤其是新疆绝对是农资厂商谋求花生新增量的蓝海所在,可以重点聚焦深耕。

第三部分

解锁新增量

在农资界,大家都说花生是打开大田市场的金钥匙。

7000万亩的花生面积体量下,蕴藏着庞大的农资市场容量。据了解,仅河南花生农药市场容量就在50亿元左右,所以,花生始终是广大农资厂商激烈竞逐、谋求增量的核心作物所在。

经销商群体加速迭代

中国花生看河南,河南花生看正阳。在花生种植快速的变革之下,以正阳为代表的花生大县农资渠道商也在加速迭代。

据正阳世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良介绍,正阳花生经过二三十年的重茬种植,土壤酸化、板结,死苗烂棵现象严重。特别是花生的白绢病、青枯病、根腐病,难以根治,影响花生的种植效益,再加上这两年价格持续低迷,农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面积缩减在所难免,农户对于花生种植的投入积极性大大降低,经销商、零售商的数量和销量也都在下滑,正阳农资市场的容量也在逐年萎缩,下降幅度近30%。

李世良表示,现在正阳农资市场面临很多痛点:一是零售商绕过代理商,直接和厂家对接的比例超过40%,品牌农药和肥料厂商都在积极下沉终端,和零售商直接合作比例在增加,价格战盛行,市场秩序混乱,亟待转型。二是在推广上,农户打工成为潮流,农民会开不起来。三是土地流转速度放慢,花生种植大户在减少。

痛点之下,正阳农资市场也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传统经销商、零售商转型为服务商的进程在加快,他们开始围绕花生精耕细作,以“优质产品+技术+服务”带动销售,保存量、谋增量,以延缓下降趋势。

水溶肥大有可为

水肥一体化是高端经济作物的大势所趋,先进的施肥技术与管理是花生增产增收的保障。近几年具有节水、节肥、节能、省人力、环保、高效等优点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正在以正阳、内黄为代表的花生主产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渐成趋势。

贵州西洋河南销售区域经理邹会宇表示,这几年花生水肥一体化趋势在全国花生产区开始兴起,但整体推进速度还比较缓慢,只有个别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滴灌应用相对成熟的产区才有,例如,河南的正阳、内黄,还有鲁西南部分区域,部分百亩乃至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逐步开始了滴灌尝试和应用,对水溶肥的需求比较大。

据了解,与常规技术相比,采用花生水肥一体化技术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减少肥料用量40%的基础上,荚果增产17.19%、籽仁增产19.02%。目前,具有水溶性强,满足滴灌、喷灌、冲施、撒施等各种施肥方式,且配方灵活,全产品线,可满足现代农业的测土配方施肥需求,满足客户和农户产品订制化需求的西洋针状肥—巨力驼产品在内黄花生产区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以优异的提质增产效果深受农户的青睐。

对于以河南为代表的产区来说,花生产区面积大,滴灌市场还相对是一片巨大空白,水溶肥产品的推广潜力巨大。

花生方案市场生命力依旧强劲

无套餐不营销。近几年花生种植面积的锐减并没有降低农户对花生方案的热情追捧,花生方案依旧在全国花生产区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生命力。

都说未来在花生产区的大单品一定是以方案的形式出现,也确实如此。花生病虫害在逐年加重,花生方案的市场潜力自然也在百倍地放大。可以说,无论是农药企业、肥料企业还是平台商在花生产区的推广形式,从种衣剂、除草剂、杀菌剂、植调剂,再到拌种肥、复合肥、专用肥、药肥以及功能性特肥等产品,多是以方案来呈现。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花生产区应用和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化肥方案主要是针对花生全生育期的营养方案。肥料上,新洋丰的洋丰至尊方案、上海优马的优马蕾果保方案、上海大井的沃泰宝生物防治增产方案、永通生态的马拉松+快宝+喷得福方案等广受农户好评。农药上方案主要以杀虫、抗病、增产、营养、高产为主,例如先正达的保叶增产的美甜方案、沙隆达金二安、百土康花生组合药肥方案、广东中迅的上腾保叶方案、郑氏化工的小胖墩方案、绿业元芸乐收方案等在花生产区有着不俗的市场占比。

“近年来,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花生基腐病、根腐病、白绢病、果腐病等病害问题的频繁发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喷施方案来防治这些病害,花生方案的种植管理在各地日益得到种植户的认可,当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花生增产方案都是集花生营养补充、病害防治于一体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经过多年推广,目前花生市场方案产品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给正常的方案推广造成很大的困难。”郑氏化工市场部产品经理张廷峰表示。

在张廷峰看来,未来厂商要想打造花生方案大品,依靠浮夸的营销手段是走不长远的,关键还是要把产品做好,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效果是赢得市场的持久动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田间的实验示范密度,让农户真实地看到产品提质增产的使用效果,用效果去成就口碑、打造品牌。

郑氏化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生高产解决方案的研究,根据全国花生的生长规律和需肥特点,陆续推出了小胖墩系列、管田系列花生高产解决方案,在河南、辽宁等花生产区深受农户的认可。其中,小胖墩更是凭借优异的控旺、防病治病、营养、增产的性能成为花生植调剂领域的明星大品。而且,根据东北地区花生生长周期长和雨水多导致花生易早衰的特点,于2020年推出的田壮士花生高产方案四遍药,经过三年多的推广,也已经成长为大品。

土壤处理剂、药肥、特肥都值得深挖

近年来,全国花生产区由于连种重茬、用药单一、用肥过量导致茎腐病、根腐病、果腐病、青枯病及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逐年高发,花生早衰落叶、死棵烂苗发生面积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造成花生严重减产,有的地块几乎绝产。

由此产生了一个围绕花生土壤微生态调控的巨大细分市场。农药上,土壤处理剂是亮点。对于花生拌种防治土传病害,精甲霜灵、咯菌腈和嘧菌酯,被称为防治土传病害的新“三剑客”。咯菌腈和甲霜灵是近几年最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两个成分,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是近两年登记的新热点。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4年3月6日,含咯菌腈的花生种子处理证件最多,有114个。以甲霜灵·精甲霜灵·嘧菌酯为代表的三元复配种衣剂在主要花生产区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上升势头迅猛。诺普信、佛山盈辉、广东、中讯、农心都在布局。

广西田园的撒成金、广东中迅的根力奇、河南远见的红火、郑州沙隆达的倍喜乐、陕西标正的锦袖、波尔森小男孩定闲在花生区都是成熟的大单品。未来,药肥要想在花生市场再上台阶,还是要科学谨慎,对经销商和农民实事求是、明晰功效,才能谋得更长远的增量空间。

肥料上,对土传病害防控、土壤调控有显著效果的菌剂、菌肥、腐植酸类等功能性特肥产品,近几年在花生上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花生用肥稳步由传统的大水大肥进入到特肥时代。

湖北三宁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农化部部长赵洪涛表示,随着花生土传病害的高发,农户提质增产意识的提升,改良土壤和预防青枯病、白绢病的功能性肥料需求逐年提升,市场日渐打开,销量也是成倍增长。但是碍于花生效益的震荡,推广上还面临不少困扰。未来,厂商还是要加大花生种植技术培训,而且要针对性地布置试验示范田,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功能性肥料增产增收效益,这是行业共同的责任,也是挖潜增量的机会。

拉多美鲁南大区经理王德华也表示,近年来花生用肥减肥提质增效、土壤改良是主旋律。所以,拉多美在河南、山东、河北市场主推腐植酸钾类产品(出口装18-8-15腐植酸钾、新G点17-8-15腐植酸钾),特别是腐钾4.0产品(16-12-16),能够调节花生土壤生态平衡,促进花生根系生长,提高结荚率,真正助农提质增效。

结语

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花生种植面积2025年达到75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900万吨以上。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在黄淮海和北方地区轮作倒茬扩种花生。

一粒小小的花生背后,7000万亩的种植面积背后,究竟还蕴藏着多少新增量可挖潜、待释放?这需要广大的农资厂商以优质的产品、系统的方案、专业的技术服务去持续解锁。

THE END
1.农资市场前景如何呢,快来看看吧!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不得不做出转型,那么对于我们做农资的来说,市场前景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下面简单分析一下,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机遇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通常重视农业发展,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资行业,为农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农业现代化推进:随着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971724255020363&wfr=spider&for=pc
2.如何抓住特肥市场新红利?这场会议告诉你南方+如何抓住特肥市场新红利?这场会议告诉你 “广西张总是康朴(中国)第一批合作的客户,2019年合作是1000万元的销售额;2020年增长到了1500万;2021年增长到2000万;2022年增长到2800万,2023年增长到3700万。”五年的时间,让单一客户实现了从0到3700万的飞跃,康朴(中国)也从特肥界的新人成长为特肥行业的中坚力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17/c8515401.html
3.浙农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2022年11月,浙江省发布了《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更好发挥供销社、农合联组织和服务优势,大力推进农资流通向现代物流发展、农资经营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构建供销社主导、龙头企业牵引、各类农资经营服务主体联合合作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公司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600038735.shtml
4.预判2022:中国农资市场大趋势2021年的农资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大宗贸易价格大幅上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价格均“一路上涨”。进入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的能耗双控、出口法检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对国内整体肥料市场局势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带来什么变化?对新一年肥料市场走势该如何预判?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35211
5.202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农资市场形势分析维普期刊官网摘要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a稳定在0.65万亿kg以上,小麦和玉米实现丰收,稻谷面积和产量下降。大豆、棉花、油料、食糖、化肥产量增加,供应整体有保障。然而,受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新冠疫情和高温干旱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展开更多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09-109,共1页 Shaanxi Journal of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9441442
6.A股市场“人心两端走”风格分化或延续后市如何布局?机构给出建议丨财信证券指出,第三季度A股市场可能仍需一定时间磨底,预计2022年市场将呈现W型走势,2022年年内的两次资产配置时点大概率出现在4月中下旬(一季报披露期)、8月中下旬(中报披露期),A股机会仍大于风险。建议依次从以下四个板块进行资产配置:(1)稳增长政策板块。投资端关注地产、基建、建材;消费端关注汽车、家电、建材。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710244376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