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模以上企业稻谷加工情况及整体大米加工企业的运行情况
国家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稻谷加工企业月度大米产量1396万吨,累计产量10967万吨,同口径月度下降0.4%,累计下降0.69%。实际数据累计增速为11355.5万吨,同比增长5.37%;显示有大型企业竞争失利推出,并中型企业的进入,实际形成更多加工量。
BOABC综合测算,12月全社会大米产量1605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际产量1326万吨,小企业产量279万吨。
依据上年末产能核算,全社会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64.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开机率66.7%,中小微企业开机率54.1%。
2)稻谷消费和库存
12月,全社会月度稻谷加工量2360.5万吨,其中大米产量1605.1万吨,米糠米粞等副产品产量236.1万吨,作为饲料原料和制糖消费;综合考虑碾米、饲料、工业加工、浪费影响,月度稻谷消费总量为2598.5万吨,考虑大米出口折合稻谷总量33.8万吨,月度稻谷总体消费2632.3万吨,同比增长0.58%。
全年碾米总消费1.92亿吨,同比增长0.52%;国内总体消费2.22亿吨,同比增长1.82%。稻谷价格的偏低带来的稻谷消费增长。小微企业引起成本优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带来大米产量、饲料和工业消费带来的总消费增长。
10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来看,全国各9省产量增长,5省没有产量统计、17生产出现下降。其中,9个主产省仅有湖南、河南产量增长11.5%和6.1%,其余省份产量大部分出现下滑,尤其安徽、吉林、四川月度产量降幅分别为19.2%、17.5%和10.2%。主产省产量的下滑带来全国产量的下滑。
市场需求的不旺,居民消费能力下行、进口增长带来国内生产下行。
作物年度供给方面,2021/22年度年度产量总量2.16亿吨,大米进口折合稻谷产量759万,同比增长22%。作物年度大米加工消费1.98亿吨,饲料和工业消费因为玉米、小麦、其实饲料连价格相对较高而出现增长,作物年度总体消费2.31亿吨,超过当年新增供应,期末库存出现回落,作物年度结束的库存量为8532万吨,作物年度安全系数为37.45%。
价格方面,当前的价格出现对高位,当前7-12月总体价格为2815元/吨,较上年上涨1.79%,其中的粳稻上涨1.2%、中晚稻上涨0.6%、早籼稻上涨3.65%。新粮上市,稻谷价格呈现明显的下行,为抑制价格下滑影响农民收入,国家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支持价格基本稳,总体价格下降1.0%左右。
市场收购与销售情况:截止2月15日,2021年全国主产区稻谷总体收购量为6989.9万吨,较上年增长7.11%;估计5896万吨,较上年增长50.6%,托市收购量为1369万吨,较上年增长183%。新粮上市后稻谷价格的下行,为防止价格过度下滑,国家加大了稻谷的收购量。秋粮方面,中晚稻截止1月末收购基本结束,收购总量2709万吨,预计国有企业收购2495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量266万吨;粳稻收购3694万吨,增长10.3%,其中国有企业收购量预计为2955万吨,增长17.7%,托市1133万吨。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有政策粮食没有销售,主要为国储的规律性轮换。
库存构成来看,收获方面,截止11月末累计新的作物年度收获完毕,12月收回180.6万吨;综合农户收获、市场主体收购、出库销售及社会加工消费,预计12月末,库存总量为1.89亿吨,月度安全系数(=月末库存/当月消费,下同)为7.3。其中,国有库存总量7225万吨,占粮食总量的38.25%;其中,临储量5483万吨,国储总量1742万吨。农户库存8569万吨,占比为45.37%;贸易商总量为2150万吨,加工企业库存944万吨。农户稻谷销售进度为44.80%,销售进度于慢于去年同期水平。
3)市场与行业
12月稻谷价格为2729元/吨,同比3.8%;其中,粳稻月度价格为2811元/吨,同比下降4.8%,中晚籼稻2731,同比下降4.9%;早籼稻2646元/吨,同比下降1.96%。
全年稻谷均价为2831元/吨,较上年上涨7.3%;其中,粳稻月度价格为2911元/吨,同比上涨5.99%,中晚籼稻2865,同比上涨8.4%;早籼稻2716元/吨,同比上涨7.8%。
大米出厂价格12月出厂价格为4056吨;吨米加工毛利润为分别为416元/吨,稻谷加工大米销售毛利率为10.3%。
全年出厂价格为4064元/吨,吨米毛利润352元/吨,同比下降14.7%,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毛利率为8.67%,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略高为2010年水平。
综合大米加工企业大米加工量、电力价格,12月度大米加工行业大米销售收入为651亿元;行业毛利润67亿元;采购稻谷价格为金额644亿元;副产品销售对维持行业利润至关重要。其中,籼米出厂价值大约554亿元,粳米102亿元。
1-12月稻谷采购总额5418亿元、大米销售5305亿元,利润总额467亿元;分别上涨6.4%、3.4%和-9.6%。大米加工行业利润总下降明显;碎米、米糠的销售成为维持企业的利润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行业企业进入生与死的较量,严重压低行业利润。稳定质量、提高品牌影响力,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是维持生产生存额基本法则。
4)大米供应与消费及销售率
大米供应方面12月,大米进口57.7万吨,同比下降19.9%、1-12月进口492.6万吨,增长66%,再创历史新高,大量进口导致行业加工利润的大幅下行,导致大米加工行利润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综合上月末库存、产量和进口月度总体供应1808万吨。消费方面,12月,食物消费1491.6万吨;工业消费44.9万吨,饲料消费83.2万吨,出口23万吨,月度总体大米消费1642.7万吨,粮食储备消耗市场的库存。月末库存165.3万吨,月度产销量102%。
食物消费方面,12月度家庭消费1026.3万吨;餐饮消费445万吨;食品工业消费16.0万吨。家庭消费中,城镇消费403.4万吨,农村家庭622.9万吨。
折合人均消费来看,12月大米人均消费11.5公斤。其中,食物消费10.6公斤,家庭消费7.3公斤;城镇家庭消费4.4公斤,农村家庭12.5公斤,餐饮3.1公斤。
粳米大米零售价格为6625元/吨,小包装6654元/吨,大米口粮终端零售价值为769亿元。其中,餐饮292亿元,农村地区287亿元,城市189亿元。另外,食品工业市场为7亿元,其他消费34亿元。
单位:万吨
Unit:000Mt
单位:千吨
单位:千吨;公斤
更多粮食市场及行业信息请订阅北京Farmer《中国粮食市场研究周度报告》对行业进行分析研究,为你的投资、生产经营及种植提供良好的参考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