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掘金细分大市场企业动态文章中心农药资讯网

近年来,继被称为“小麦癌症”的赤霉病之外,小麦茎基腐病也一跃成为小麦生长季新的“癌症”,成为危害小麦生产安全及稳定的核心病害之一,也由此造就了一个新的小麦病害用药细分大市场,成为企业争相布局淘金的新战场。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黄淮海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除了特别靠北和靠南的地区以外,基本上都会在寒露节气播种,播种高峰期集中在10月10~15日前后。而冬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途径之一。

茎基腐病成小麦新“癌症”

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crownrot,FCR)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侵染小麦茎基部,是在全生育期都可以引发危害的土传真菌病害。

小麦茎基腐病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夏、越冬,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可存活2年以上。在幼芽、幼苗、成株根系、茎叶和穗部均可受害,以根茎部受害最重。具体来看,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呈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苗期受害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成株期受害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形成白穗,人工拔时茎基部易折断,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叶片上病斑初为梭形小斑,后扩大成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边缘不规则,中央浅褐色至枯黄色,周围深绿色,有时有褪绿晕圈。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或穗颈变褐腐烂,使全穗枯死或掉穗。麦芒发病后,产生局部褐色病斑,病斑部位以上的一段芒干枯,最终导致小麦植株产生白穗,籽粒不饱满甚至无籽,极大地影响小麦产量。

此外,被茎基腐病病原菌侵染后,植株体内还会产生以单端孢霉烯族类真菌毒素为主的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主要由镰刀菌、头孢霉、漆斑菌、葡萄穗霉、木霉和其他一些霉菌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污染大麦、小麦、燕麦、玉米等谷物。这些毒素会抑制细胞DNA、RNA、核糖体蛋白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激活核糖毒性应激反应,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小麦会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据了解,1951年在澳大利亚最早发现了小麦茎基腐病,之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平均年减产9%~35%,在一些发病较严重地区,可使小麦减产70%以上。2012年河南省最早发现和首次报道小麦茎基腐病。

2012年之后,小麦茎基腐病在我国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尤其是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已发展成为继小麦赤霉病之后的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对我国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22年小麦茎基腐病更是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十大重要产业问题”之一。所以,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迫在眉睫。

据各地植保机构技术人员田间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如果防治不好,发病田块一般会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产。

年均发生面积达4,000万亩

近年来,我国小麦茎基腐病呈现出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是在黄淮和华北大部麦区蔓延迅猛,且没有抗病品种。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2022年全国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4,144.2万亩,较2021年同比增加34.6%;2023年茎基腐病在黄淮和华北大部麦区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在5,000万亩;2024年茎基腐病依旧总体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淮、华北麦区,发生面积6,000万亩。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科长闵红表示,造成小麦茎基腐病逐年扩散并呈加重态势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近年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连年推行秸秆直接还田和免耕制度,造成田间茎基腐病病原菌逐年大量累积增多;二是小麦主流品种抗病性差;三是气候变暖;四是过量使用大化肥,尤其是氮肥,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土壤透气性差,土壤微生物环境失衡,有害菌日益累积。

同时,闵红也指出,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病症之一,全国多数小麦种植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小麦茎基腐病在黄淮海麦区通常发病的高峰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病株率较高,多由零星病株,扩展为成片发病,再扩展为连片发病,容易造成严重减产。另外,造成小麦茎基腐病的病菌十分复杂,不同地域的致病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但病害总体是在多种病菌的复合侵染下产生的,在防治上具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茎基腐病与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在早期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导致其危害并未受到广大农户的全面重视。

2023年9月2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小麦茎基腐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立足预防、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基础上,黄淮海等小麦、玉米两熟区重点抓好“一翻一拌一喷”,即播前深翻灭茬、播时种子药剂处理、返青期喷施药剂防治,力争压低田间菌源基数、控制前期病菌侵染、减轻后期病害发生程度,有效降低病害重发危害风险。

为推进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于2023年度秋季,在北京组织召开研讨会,会议经过各位专家及领导研讨后制定“一拌一喷”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项目,在全国小麦主产区的4省14地开展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示范试验研究,实验由各省、市、县植保站、农科院推进完成。

防治药剂持续上新,登记空间较大

和赤霉病一样,小麦茎基腐病也是可防不可治的,也是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而化学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成本可控等诸多优势,是现阶段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主要涉及种子处理和返青拔节期喷洒施药两个方面。

2023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批准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的33%咯菌·噻虫胺悬浮种衣剂产品在原有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小麦根腐病、金针虫的基础上,增加防治对象小麦茎基腐病,使用方法均为种子包衣,这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1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产品,也是第1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种子处理剂产品。该产品原有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还包括水稻恶苗病、蓟马和花生根腐病、蛴螬。

2024年3月20日,农业农村部批准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产品变更登记,在原有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基础上,新增1种防治对象小麦茎基腐病,建议在小麦返青后,以30~40毫升/亩剂量,兑水30~45千克/亩,均匀喷雾施药1次。这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2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保障小麦产品质量安全,该产品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5天,每季最多可使用2次。即如果在返青期使用其防治茎基腐病后,在后期防治白粉病、赤霉病时,最多只能再使用1次。

2024年8月23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200克/升三氟吡啶胺种子处理悬浮剂产品(质量分数18%)在我国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茎基腐病,推荐以150~300毫升/100千克种子剂量。用水稀释后,将药浆与小麦种子按比例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这是三氟吡啶胺首次登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3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产品,也是第2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种子处理剂产品。

三氟吡啶胺为新一代广谱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对镰刀菌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有效。该产品可以从小麦种子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从而对种子和根系周边形成一个保护圈,同时兼具内吸性,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地上部位,用于防治茎基腐病。

从以上3个获登记的药剂产品可以直观地看出,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专用药剂是在持续上新的,但对年均危害达4,000万亩以上的严重形势来说,目前登记的3个专用防治药剂还是非常少的,药剂研发和登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病害的发展速度。这也使得农户在面对小麦茎基腐病时,缺乏有效的产品进行防御。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留给企业的登记空间还非常大。

龙头企业加大淘金步伐

小麦茎基腐病年均危害达4,000万亩以上的现实蕴含着可观的用药需求和市场容量,也是企业布局的动力所在。海利尔目前是这个细分赛道上的领跑者。

综上,随着小麦茎基腐病危害的持续加重,药剂防治市场空间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值得行业、企业和植保部门去持续攻坚。

可以预见,随着小麦茎基腐病危害的持续加重,药剂防治市场空间势必会迎来稳步的增长。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也不再是某个单一研究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整个行业行动起来进行联合攻坚。在种植端,农户要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在产品端,广大农药企业还要做好新型药剂的研发。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邮政编码:210024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7号(化工大厦)主办单位:江苏省农药协会

THE END
1.粮食安全示范先行强国复兴有我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做好小麦当前田管及后期技术指导,12月3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粮作所、植保土肥所、华中农业大学、省市区相关单位一行30余人对孝南区东山头办事处优质小麦示范连片生产基地进行考察指导。 考察团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苗情,了解气候、土壤、施肥、喷药等情况,与种植大户交流,并对冬前http://www.xiaonan.gov.cn/qgfxyw/1964969.jhtml
2.「冯卫东」《农资与市场》总编简介联系方式创业感悟冯卫东的个人简介 冯卫东,任职于《农资与市场》,现任总编一职。作为行业知名人士,冯卫东多次参与行业讨论和研究,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2015年04月25日,冯卫东受邀参加了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在雁塔区雁塔南路南段388号主办的《2015苹果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并作了重要发言。2015年05月20日,冯卫东受邀参加了https://www.trjcn.com/ceo/28370.html
3.《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编冯卫东走进资环学院“水滴讲堂”9月19日下午,资环学院于文化路校区三百人报告厅举行本学期“水滴讲堂”第一讲,报告会邀请了著名杂志《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编冯卫东开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强出席,15、16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全体学生、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资环系副主任叶优良主持。 https://zihuan.henau.edu.cn/a/xueshenggongzuo/tuanxuegongzuo/20170921/164.html
4.冯卫东简历《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编冯卫东受邀参会演讲冯卫东,就职于《农资与市场》杂志社,现任总编一职。作为行业享有盛名的大咖,冯卫东行事低调,对工作热情饱满,多次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各类大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2015年12月22日,冯卫东受邀参加了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20号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农化营销策划峰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2015http://news.huodongjia.com/178901.html
5.农资与市场传媒团队冯卫东,《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中国农资行业营销实战专家,曾受邀为多家农药、肥料企业做咨询、培训。成功组织了八届“中国农化首脑深修工作坊”、二十届 “品牌营销策划峰会”、BAA万商大会等。 徐风云 《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 徐风云,《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执行总编、《销售与市场http://www.enongzi.com/about_td.html
6.[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和未来.ppt[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和未来 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与未来 主讲人介绍 冯卫东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 总编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高级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EMBA特聘专家 潜心研究中国农药市场销售十余年,连续十二年策划组织“中国农资营销策划峰会”,多家农化企业营销顾问 行业未来的状态 目前是否有行业机遇 从现在走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04/79862592.shtm
7.荷兰易普润1、2017中国特肥市场发展分析(《农资与市场》冯卫东) 2、全球大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发展及应用趋势(农业部专家) 3、生物刺激剂研发体系及全新一代的测序研发技术(Gianluca Di Tommaso,意大利农学专家) 4、全球生物刺激剂的研究与发展(Leonardo Valenti,意大利农学专家) https://www.meipian.cn/jmkcsz6
8.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农药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 2月28日在京召开农药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查显才等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国内20多家在农药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 查显才介绍,成立农药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的目的,一是整合、协调涉足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6892.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9.育秧中心(精选十篇)通过考察与对比选型, 杭州河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确定试验应用地源热风机、种子发芽器和杀虫灯14台 (套) , 改进应用筛土机1台。具体选型与配备情况如下。 (1) 种子发芽器。在多方考察比较后, 共引进嵊州市科灵机械有限公司的2ZF-400ZN型水稻种子发芽器2台。种子发芽器是由电脑智能控制, 由厂方预先设定, 一台发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w8if9d.html
10.解密中国农资著名企业成长密码冯卫东,中国农资营销第一传媒《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编:《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MBA特聘教授:潜心研究农资行业营销十余年,曾受邀为浙江薪安股份、广茜田园、江苏七洲、青岛瀚生、山东曹达、山东金正大集团、莲花股份、鲁西化工等众多知名农资企业开展咨询培训。张潇风,著名营销咨询师,《销售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7%A3%E5%AF%86%E4%B8%AD%E5%9B%BD%E5%86%9C%E8%B5%84%E8%91%97%E5%90%8D%E4%BC%81%E4%B8%9A%E6%88%90%E9%95%BF%E5%AF%86%E7%A0%81/78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