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5中国农资互联网大会合肥成功召开
11月21日下午,由第31届全国植保会组委会、《农资与市场》杂志社共同主办,农一网冠名的“2015年中国农资互联网大会”在合肥金陵大饭店成功召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凤乐处长、《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刘春雄、《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策划冯卫东、京东集团农资频道事业部总监范天阳、新农人联合会会长毕慧芳、农一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汉根、云南天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大北农集团农信网负责人王苛等领导、厂商代表、媒体代表共计700余人出席大会。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策划冯卫东)
2015年是中国农资电商元年,单农药、化肥、种子三大品类市场近亿元,而农资电商市场份额连1%还不到。冯卫东老师在《农资电商发展报告》中指出,其实,农资电商并未给经销商带来什么,但是为什么要加入呢因为很多人认为,农资电商仿佛最后一根稻草,抓住了,万一能救自己的命呢再者,我们已经失去了现在,现在必须去拥抱未来。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们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农一网、田田圈、农商1号、哈哈农庄等电商平台的建立成为农资行业尝试互联网思维的践行者。但是,遗憾的是,尽管农资电商呼声很高,目前仍没有一个成功的榜样。人们仍然对农资电商抱有:是真还是假到底行不行等疑问。这些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寻找。对于农资电商未来的发展,冯卫东老师提出3点思考:一是重度垂直,让利农户;二是分布式电商,因地制宜;三是跨界整合,多元化服务。
郑州大学教授、《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刘春雄老师则针对农资电商推广中的重要一环地推做了详细解答。刘春雄老师认为,地推能力是电商生存的第一能力。地推要建立粘性,让客户进来就走不了,建立粘性这个问题上,目前很多农资电商采取的方式有四种:会员制、产业链(套餐到产业链)、三次以上购买、农机、农技推广服务。眼下,新型地推表现在地面推广——引下流量引入线上,但是又两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谁做地推怎么做地推解决这两点就好说了。目前新型地推主要是靠关系理论,就是利用原有的客情关系,通过意见领袖和不同的人建立关系。对我们来讲,初始地推就是厂家+代理商+零售店,但是持续地推就要找到强关系,强化弱关系,以最终达到地推目标。
(农一网副总经理张福宽)
云南天穗张宏在《经销商拥抱互联网的思路和战略中》认为,经销商不去革命就被革命,奋力一搏,也许还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活路。他认为,经销商要高速、高效、高级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在未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结合自身实际,2014年,天穗一次性购买了120台ipad,给每位业务人员发了一台,通过模板、沟通、培训、查询、交流等,“工厂式批量化地生产合格业务人员”从而完成天穗的团队建设,从而在2015年让这个团队超额完成销量目标。本次大会特邀嘉宾,京东集团农资事业部总监范天阳讲话中表示,2016年,京东招募并扶持350家符合要求的厂商和现金经销商成为线上商家,并提供营销、金融、供应链等资源,全方位对接京东优势资源。再次,联合国内200家成熟农技服务商组合成京东农技服务联盟。帮组80%联盟商家活动京东金融的农村金融服务,最终的目的是连接农产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专注打造农村电商闭环。
作为同在农村市场的电商思维借鉴,新农人联合会毕慧芳认为,2015年在“互联网+农业”任性的天空下,农产品电商的失态已经来来,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看不起的人将错过的不仅仅是机会。农产品电商也面临着产品之困,网货之困,网销之困,体验之困等。但是农产品成功的案例非常多,土豆姐姐、扁担姐的大闸蟹都是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网无界,商有道,草根电商创业时代到来,但是重点仍然是无品牌不电商。猪管网王柯在畜牧电商与农村市场深度开放中认为,未来20年将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属于有互联网思维和产业链基础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产业电商是服务、产品和金融的结合。怎么做呢一是先服务后产品,二是先渠道后终端,三是先信息化后电商化,四是先平台化后精准化,五是先农业后农村。王柯强调,农业是薄弱环节,借助互联网可以为农业带来诸多希望。
2015年京东农资和农村淘宝的加入无疑是行业的一大利好,恰恰说明农资电商未来空间巨大。目前辉丰、金正大、诺普信、新都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码农资电商,各级渠道商也表现出强烈加盟愿望,相信未来不久就会诞生1到2家领先的农资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