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税收政策及管理研究

三、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税收治理现状及问题

(一)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

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主要涉及债券、股票、基金、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四大类,涉及的税收政策主要针对境外投资者的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收入、差价收入三个方面。

1.债券市场。

增值税方面,对QFII、RQFII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机构以直接投资形式或银行结算代理、北向通等间接投资形式投资于我国境内的债券市场,取得的金融商品转让收入免税;对境外投资者通过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除法定减免外,应当征收增值税。境外投资者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时,若在境内未设有机构、场所,由利息支付方作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

所得税方面,对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境内债券市场,除法定减免外,对债券转让差价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但债券利息收入应当征收预提所得税。目前,我国对此缺乏明确的征税流程和办法:一是没有明确应当将债券到期前的利息收入全部纳入征税范围,还是仅就债券到期时尚未支付的利息收入纳入征税范围;二是关于利息收入征收预提所得税的征税规则和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征收利息收入预提所得税时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金融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常态化运行。此外,由于我国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安排)分别设定了7%或5%的优惠税率,使得境外投资者可通过择协避税手段,实现利息收入减免税或不征税。

2.股票市场。

增值税方面,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等直接投资形式或陆股通等间接投资形式投资于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时,买卖股票的收入和转让创新企业存托凭证(CDR)取得的差价收入免征增值税。

印花税方面,从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在0.1%的基础上实施单边减半征收,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板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类证券资产,证券交易印花税在0.1%的基础上实施单边减半征收,以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北向通等方式投资我国证券市场,并给予中外投资者同等待遇。

3.基金市场。

增值税方面,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等直接投资形式或QFLP等间接投资形式投资于我国境内的基金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收入免征增值税。

所得税方面,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均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意味着基金投资实现的差价收入,股息、红利收入,基金分配给投资者的收入均暂不征收所得税。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对QFLP是否认定为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可以享受证券基金管理人待遇,以及QFII和RQFII作为投资者的详细规定仍未明确;二是对透明实体规则没有明确认可,但从税收政策中分析似乎已经接受这一规则,并按照这一规则设计基金的税收政策。

4.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

境外投资者目前可投资标的包括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但税收政策上只有增值税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黄金有政策规定和操作办法。而企业所得税没有对境外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收益是否征税作出明确规定,缺乏税收政策指引会造成实务上的管理漏洞。

(二)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税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税收政策设计还存在相互矛盾、规则不明确等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冲突,比如,对债券利息、股息、红利收入征收预提所得税,但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股权股息、红利、债券利息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两者之间存在政策设计上的矛盾之处;二是税收优惠的时效性,比如,对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金融商品转让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对中国香港投资者通过陆股通买卖上市A股的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是否上升为法定减免还是只在一定时期内暂定减免;三是税收规则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对合伙型基金适用透明实体规则的问题上,虽然在单行文件中已经采纳了这一规则,但一直没有对透明实体规则进行本地化规范适用。

3.在资本离境的税收管理、协定滥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一是忽视资本离境的税收管理,在国际税收领域一直没有重视境外投资者从境内金融市场投资回报的退出问题,由此带来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等风险。二是税收协定优惠不统一造成境外投资者在收入和利得变现过程中有择协规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比如,对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收预提所得税时,与中国香港地区的税收安排给予5%的优惠税率,与新加坡的税收协定给予7%的优惠税率,均低于法定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促使更多境外投资者选择以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为跳板投资境内金融市场以享受税收优惠。

4.税收征管缺乏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一是税收征管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对债券利息收入征收预提所得税,如何确定债券利息收入的征税范围以及设计科学的征管流程和办法;二是对金融产品的征管创新不够,比如,目前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缺乏税收征管政策指引,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的增值税、所得税征管研究不够深入,在政策执行层面只有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有增值税征管规定,其他金融衍生品的税收征管政策还是空白。

四、对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税收治理的完善建议

(一)加强税收法治顶层设计,出台指引性文件归纳和明确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税收政策

(二)借鉴国外经验,明确合伙型基金透明实体规则

(三)构建信息互通和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对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实现全流程管理和服务

(四)建设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统一信息平台,完善税收征管和服务流程

在推动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应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建设外国人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税收大数据平台,推动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目标的实现。具体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完善金融市场税收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债券市场试行预申报制度,由债券投资人完善债券利息收入、转让差价收入、金融商品转让收入的申报实现,试点推广债券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预提所得税预申报制度。二是通过税收大数据比对分析,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精准识别和分析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协定优惠税率的行为。三是完善基金市场分类监管和服务措施,根据合伙型、公司型、契约型等不同类型的公募、私募基金,分类适用所得税政策,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扫描结果分级开展风险识别应对和个性化服务。四是完善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涉税信息增值应用,试点推行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实质性交易测试机制,识别对冲交易和投机交易的风险特征,对对冲交易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和所得税差价所得免税待遇;对投机交易适用金融商品服务收入征收增值税政策,对转让所得适用所得税征税政策。

(五)推动对外沟通和协作,加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税收管理

应加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税收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外沟通和协作,建立双边或多边金融市场税收争议协调解决机制,重新谈签有关税收协定或补充完善原有税收协定有关条款,统一税收协定优惠待遇,避免协定滥用或择协避税。二是利用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CRS)开展境内金融市场涉税金融信息交换,对涉嫌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为开展反避税调查。三是借鉴欧盟制度设计,开展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税收管理前期研究和调研,出台实行中国版的资本离境税收管理规则体系;针对投机性“假外资”资本和投机性境外资本的离境行为,应在风险识别确认基础上,对差价所得征收20%法定税率的预提所得税,以维护本国税收利益和金融市场秩序。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税务研究》2024年第10期。)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王烽

课题组成员:马龙史明慧何杨张紫慕

执笔人:马龙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

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课题组.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税收政策及管理研究[J].税务研究,2024(10):106-113.

THE END
1.查看详细信息分享到: 努力加载中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1c834ede4fe1a72d8f408.html
2.公募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中小基金规模困局怎么破?业内这么建议此外,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方面对小基金公司尽管会尽量公平,兼顾到各类规模的公司,但“存在大公司的产品申报批复的速度较快,而小基金公司批复速度相对较慢”等问题。 新基金公司或亟需政策扶持 接受采访的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如果线下结算方式没有改变,线下渠道就很难跟中小公司深度合作,仍然会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8115550077955710&wfr=spider&for=pc
3.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全文)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大规模的资金和活力,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uifd3mx.html
4.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私募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热点,本文从实务角度对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投资基金立法以及规范私募基金有所裨益。 目前我国“地下私募基金”处于无序状态 目前,我国“地下私募基金”处于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主体不合格。 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061122222540_2994.html
5.我国私募基金存在哪些问题?律汇网汇集专业凝聚实力我国私募基金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法律规范缺失,合法形式与非法形式并存,不利于监管。如上所述,私募基金在我国处于虽无明确的法律定位,却在证券市场一直实际存在的尴尬境地。现在,我国私募基金的组织形态多为信托型契约式,其表现形式众多,主要包括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http://m.lhw001.com/nd.jsp?id=454
6.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4/22/83659_2810217.html
7.我国私募股基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退出方式等方面描述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通过介绍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程度高的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借鉴;找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在监管和法规以及外资投资监管、行业建设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经验,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期能为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快速、健康http://sjk15.e-library.com.cn/D/Thesis_J0008421.aspx
8.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策趋紧等影响,在运作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须理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1) 金融监管政策趋紧导致基金募资困难。2017 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陆续出台一系列 政策措施,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市场流动性逐步趋紧。特别是 2018 年 4 月http://sass.cn/109001/59147.aspx
9.中国公共招聘网截至2017年底,保险类投资管理人投资资产金额占比55%,基金类投资管理人占比37%,证券类投资管理人占比8%。 问题 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模式有待优化 结合基金管理制度要求和市场表现,从计划管理治理结构角度看,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三个角色之间的分工合作最优模式是怎样http://www.job.mohrss.gov.cn/rdzx/85333.jhtml
10.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然而因多种原因,矿业工程活动在为我国创造巨大财富同时,也诱发了让人十分痛心的严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5大类型:“三废”排放、地面变形、采掘导致含水层结构破坏而诱发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矛盾、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在矿区建设规划与设计、矿山运营管理、矿山企业文化与诚信体系http://m.tanpaifang.com/article/84120.html
11.我国股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我国股市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带来的问题。 第一,照搬国外做空工具,加剧了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不公平。我国股市目前还不成熟,不能简单效仿国外发达市场股市的做法,如在我国散户占主体的情况下,照搬国外做空工具。大股东转融通、基金转融通、股权质押、股指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创新。这些工具对于广大https://www.ifnews.com/news.html?aid=586380
12.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PAGE PAGE 1 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梁倩 在经济新常态化进展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渐渐转变成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整合产业结构。在基础产业进展的过程中,产业投资资金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全面的表达。本文深入地探究了目前产业投资基金进展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7/710603415200410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