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前言

一、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重要性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分析

1.劳务队伍选择面较为狭窄。

在我国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中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对劳务分包概念的认识不清楚,使劳务队伍的选择面相对狭窄。由于国家法律和政府对于劳务分包的管理相对不严格性,没有合法的工程劳务交易平台,因此,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时不敢大张旗鼓的进行,通常都是采取私下交易的方式,避免涉及到与法律相违背的地方。企业在选取劳务分包队伍时,往往只能通过专人介绍的方式来联系,使企业在劳务分包管理的选择面相对狭窄,这种选择方式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亦压制了我国劳务企业的发展势头。对企业来讲,这样的选取方式太过草率且无法在质量上取得足够的保障。

2.劳务队伍资质状况不健全。

由于劳务分包市场内管理规定的不健全,导致劳务队伍的能力参差不齐,往往可以发现许多没有资质的劳务队伍参与到建筑施工中,且此种现象并不少见。由于市场上分包环节的混乱状态,暴露出许多原则性的问题,没有资质的劳务队伍大多技术含量较低,对施工的质量无法做出有效的保证,同时由于这些小队伍大多以个人承包或是挂靠别的施工队伍,不具备合法的法人代表,合同对其的约束力略显不足,一旦发生延误工期、质量不达标等现象,将会对企业带来很多麻烦。资质不足的劳务队伍对员工的管理不达标,管理者或者说是雇佣者将手下的农民工召集起来,却并没有签订雇蚝贤,也没有为民工缴纳工伤保险,一旦意外发生,领导者逃脱责任或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民工闹事、封锁工地现象的发生,严重妨碍了正常的施工生产。

3.以包代管现象突出。

施工单位以包代管现象不利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体现,首先,项目部门不对技术方案进行编制,对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没有进行探讨和技术交底,凭借劳务队伍的施工经验进行临场组织,无法对施工质量起到指导和保证的作用。其次,没有详细的施工进度规划,一味的按照施工条件和资源组织施工,体现出的是劳务队伍的施工进度管理上缺乏控制性,不利于工期的保证和降低施工成本。项目部门没有对工程材料进行计划,对物资供应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已劳务队伍的经验和习惯进行施工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安全质量标准,无法估计建筑的质量情况,给施工后的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4.合同制定不规范。

三、完善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分包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建筑行业逐渐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要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和目标,就必须改变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在实行劳务分包,加强工程项目劳务分包管理,不仅能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整体运营水平,还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必要性

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了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

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建筑企业必将更多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当大型建筑企业抛弃低端资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

二、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分包合同的管理不合理

分包合同的管理在分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同是项目建设和进行的保证,是处理各种问题的依据。但是,工程分包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管理人员对合同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也是分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容易导致合同原本的丢失或者破损,而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不够高,对合同的管理审查也不够严格,合同管理与其他部门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

2、安全管理不规范,出现诸多安全隐患

根据建筑工程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尤其是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存在生产与安全脱节现象。

3、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承包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有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的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项目经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法制意识、技术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项目经理团队意识淡薄,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许多承包单位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

4、责任人分配不明确,管理者经验不足

三、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对策

在提高分包工程的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分包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1、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

2、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对其认真研究,精心编制生产要素计划,使其能够满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并能保证及时到位。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制定骨干员工培养计划,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组建一个精干、高效、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项目管理团队。实行材料采购、专业分包、劳务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诚实守信、实力强、价格低、服务好、易协调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加强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应本着“诚信”、“多赢”的原则在设计、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专业分包商、专业劳务队伍中结成动态联盟,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分包队伍

分包队伍是实现工程设计与完工的直接桥梁。在工程分包中,分包队伍的选择是顺利完成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分包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所以在进行分包工程管理的时候,必须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分包队伍,所选择的队伍以往业绩和信誉比较好,才能提高分包工程的管理。目前采取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必须认真坚持。

4、管理好工程分包合同

5、加强安全教育

应严格执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入场必须经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转岗、变换工种的作业人员,应进行操作技能、安全操作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加强职工经常性、专业性,尤其是季节性、阶段性安全教育。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安全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加强重要安全设施(设备)、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重难点部位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6、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它对于完成具有外包参与的任务有着较强的管理能力。在项目管理中做好分包形式的管理工作,能够应对项目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分承包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工程的分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促进分包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傅玉环.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与建筑科学,2014(1).

关键词: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困境;对策

Abstract: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inthesubcontractormanagementprocessinthelinkhasverymanyproblems,thereisriskmanagement.Inthispapertheauthorcombinedconstructionenterprisesubcontractortheactualprocessofmanagement,enterprisemanagementbythesubcontractortheinternalandexternalfactorstothecausesof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thesubcontractorperfectenterpriseriskcontrolmechanism,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process,strengtheningthesupervisionofthesubcontractorteamconstructiontargetedmeasures.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Thesubcontractor;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1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劳务分包队伍选择环节

1.1.1分包队伍选择不规范

对于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很多施工企业的处理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选择标准,缺乏对分包队伍招标制度的执行力度,使用的劳务分包队伍社会背景复杂,统一调度难,管理阻力大,项目管理被动。

1.1.2缺乏完善的分包合同管理

劳务分包的合同管理非常重要,但现实中许多施工企业对其却缺乏足够重视,往往只与劳务分包队伍达成口头协议或简单的书面协议,没有严格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形成管理漏洞,弱化约束效果。一些劳务分包队伍利用合同管理的盲点,在工程结算时重复结算、过量结算,使施工企业损失严重却无法维权。

1.1.3甲指分包现象普遍

所谓甲指分包,就是开发商将工程总包给施工企业后,又通过附带劳务分包合同,自行指定劳务分包队伍。甲指分包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最大弊端在于工程结算权在开发商手中,难以对分包队伍进行有效控制,施工协调难度大、进度慢,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1.2施工过程控制环节

1.2.1对劳务分包再分包缺乏有效控制

虽然目前劳务二次分包为法律所不允许,但现实中劳务分包再分包现象仍然突出。通常施工企业首次选择的分包队伍实力较有保证,可以帮助防范企业风险。而很多再分包队伍就只有施工工人,缺乏资质和技术力量支持,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再分包也造成施工企业和施工一线之间的管理跨度增大,增加管理层级,延缓指令传递,降低执行力,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风险。

1.2.2劳务分包队伍作业面缺乏科学分配

劳务分包队伍普遍倾向于选择体量较大、易于操作的作业面。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劳务分包队伍不服从施工企业统一部署,抢先占据有利作业面,只干大活,细部与高难度部位处理不及时,增加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的难度。

1.2.3对劳务分包施工缺乏过程控制

施工企业在劳务分包进场后,管理粗放,缺乏过程控制,施工日志缺乏,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导致劳务分包大材小用,小材不用,材料浪费严重,经常会造成工程隐蔽部位的质量缺陷,也对后期结算不利。

2劳务分包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劳务分包管理出现如上问题,既有企业内部招标、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外在市场环境、开发商及政府政策的原因。

2.1施工企业内部因素

2.1.1缺乏规范的招标工作意识

科学完善的招标流程,包括标段安排、标的设定等,有助于科学判定作业量,分配作业面。但在引进劳务分包队伍的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或者项目部对招标工作的规范操作重视度不够,甚至缺失招标流程,不仅使劳务队伍素质得不到保证,还会造成作业面初次分配不科学,增加进场后重新分配作业面的协调难度,导致施工队伍之间的衔接脱节或者扯皮推诿。招标工作不规范还会给合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形成法律漏洞,容易滋生腐败,使劳务分包再分包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施工企业的管理风险。

2.1.2企业自身技术管理不完善

随着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很多施工企业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企业承揽的工程量增长迅速,但技术人才并没有随之增加。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心态浮躁、经验不足,甚至缺乏对工作职责的责任感。技术人员监督不到位,会助长工人的惰性;技术人员指导不科学、出现错误指导,则会降低工人的认同感,增加劳务分包队伍控制协调难度。此外,作为劳务分包管理执行的主体,技术人员每天同工地打交道,也会产生懈怠情绪。一旦丧失技术管理的动力和激情,劳务队伍的管理就更难以按既定计划推进。

2.2施工企业外部因素

2.2.1施工劳务供应市场的先天制约

一是劳务队伍素质偏低。施工项目出现工程质量差、工期滞后等现象,与劳务队伍自身素质偏低有着直接联系。低学历化日趋突出,近10年来,施工领域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在57%~58%之间。这些都影响到劳务队伍素质的提高。

2.2.2甲指分包增加劳务管理难度

作为项目的管理者,施工企业必须拥有统一指挥权、控制权,才能有效地调配各种资源,按照效率和效益的原则完成施工任务。但现实中,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获得额外收益,常会指定部分工程的劳务分包,形成甲指分包,控制了该部分工程款的决定权。施工企业对甲指分包工期、工序、工种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得不通过开发商中转,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指令经过开发商的过滤后再传递到劳务队伍,管理时效和指令执行效力大打折扣。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简称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告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2)财务报告分析是挖掘企业潜力、改进财会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3)财务报告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通过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偿债能力的强弱及营运能力的大小,可以了解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目前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搞好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建立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这类指标是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净现金流量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构成。

(2)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营运资金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各种比率。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资本支出、存货增加支出及发放现金股利等现金需求的满足程度。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大于或等于1,即表示企业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资金足以应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存货支出增加额和支付现金股利的需要,不需要对外筹集资金。反之,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小于1,表示资金不足,需要对外筹资。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衡量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已被保留的部分,对其重新再投资于各项营业资产的保证程度。该指标分母中各组成部分是某个时点上的存量,其中:固定资产总额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其它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其它流动资产与其它长期资产的合计;营运资金为流动资产合计减去短期投资、其它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三项后的余额。

(3)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偿债能力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偿债比率。具体有以下分析指标: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该指标大于1,表明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以满足偿还本期到期债务;该指标小于1,表明企业需要对外筹资或出售非货币资产才能偿还短期债务。究竟企业的现金流量短期负债比率应是多少,才算偿付能力强,这要根据企业往年经验结合行业特点来判断。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全部负债的能力越强;反之,指标数值越小,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在该指标中,其分子只包括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而分母却包括了企业的全部负债,因此,该指标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其实,在理财实务中,还可以用全部现金净流量作为分子来计算。

当该指标数值较小时,还表明了另一种情况,即企业需要对外筹集资金,或出售非货币资产以获得所需资金。当该指标数值过小时,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该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4)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该类指标从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中,反映现金流量的盈利能力。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利润做出的贡献,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效益越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它的逆指标(即分子分母倒过来)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这个盈利质量指标大于或等于1,表明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企业利润质量较差,风险较大。

该指标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映了现金对股利的保证程度。该指标数值越大,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投资者的保证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以上四类十项指标中,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企业在运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时,应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因此,可以计算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进行全面评价,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该套指标评价体系还需经过企业实际数据和财务状况的检验,才能逐步合理和完善,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有待经过实践的验证。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以上六种分析方法是利用了统计分析的理论而设计的。统计基本理论是研究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它在财务报告这种经济现象的分析方面的应用体现在以上六种方法中。它们都是科学的,概念和内容都是清晰的,完全可以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它使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更加完善,方法更加科学。

3.增加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财务报告分析以外,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一章,还应增加以下内容:(1)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2)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的分析;(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分析,以及会计造假情况的分析;(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5)审计报告的分析;(6)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分析。

增加这些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但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一章的内容,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对于促进财务分析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李胜: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北京

【关键词】国际承包工程;合同管理;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承包工程方面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及有关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已经具备了承担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实力,不少工程项目在组织及质量方面均相当出色,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亏损和效益低下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或我国外资工程多数都负担了不少风险,因而对其所得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风险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这些风险理应由合同双方进行科学的分担,而此准绳及保障全在合同本身的内容中。如今,国际承包界已形成了基于法律合同观念的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构成的发展成熟的合同管理体系。

1、国际承包工程及其合同条件分析

1.1国际承包工程

国际工程的承包主要指的是国际公司自己提供技术、资本、劳务、许可证、设备及材料等,经国际间的招、投标、议标及其他方面的协商途径,为工程的业主所营造的项目,并以事先所商定的合同价格、条件、支付方式为依据,进行有关费用的收取,此商业活动的方式即国际工程承包,此种商业活动方式是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基本方式之一。对于国际承包工程而言,其合同中有关业主及承包商共同构成了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就是说,承包的工程项目为其客体,二者所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及义务共同构成了合同法律关系的有关内容。

1.2有关国际承包工程的合同条件

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涉及到了FIDIC合同条件,此条件对于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而言实在太重要了。这是由于借助于国际金融组织及政府贷款所建设的工程项目,包括我国国际性的工程采用的几乎都是FIDIC合同条件。FIDIC被认为是国际最具权威性、全球银行均认可的咨询工程师组织。FIDIC合同条件主要指的是FIDIC组织所制定的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规范的合同文本,其主要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程序公开性、机会均等性以及公平竞争性等等。理论上而言,合同条件对于业主、承包商、咨询工程师等均为平等的,谁也无法凌驾于谁之上。

2、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承包模式是改革开放后由国外引入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承包方式容易造成费用的超支、工期的拖延以及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出现,而解决此问题只能依靠行政方法。在此模式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承包业务的企业对于合同管理方面的意识往往十分淡薄,因而容易造成工程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及工程效率的严重低下,为国家及社会均带来了相当大的浪费。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工程承包合同制已推行了一个多世纪,因而国际承包合同制已经十分成熟,各合同参与方在合同的约束下进行有关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以为建设工程的进度提供保障;此外,承包商对于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极为重视,并竭尽全力搞好成本的控制,以确保利润;同时,在风险及责任分担方面的划分也相对较合理,这样可确保工程的建设效率与成本方面获得一个较好的平衡。

3、加强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对合同的工作范围进行精确的界定

在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中,有关管理者往往不会对其工作范围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其容易忽略额外工作同附加工作之间的区别。在某些情况下,监理及业主指令无法以有关规定为依据进行执行。在承包工程项目中,承包商不存任何义务来对额外的工作进行承担,但是,可进行重新签约或者协商。不同情况下,附加工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些属于合同清单范围内的工作,有些是合同清单以外包含在合同范围以内的工作。因此,对于附加工作而言,必须进行重新定价,并以不同情况为依据遵循不同的定价原则,IDIC标准合同对此方面的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判定某工作为额外工作还是附加工作,应以原合同为依据进行判断。

3.2工程项目变更的索赔

3.3有效抑制合同管理方面不公平行为的产生

4、结语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是我国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权益,按照规定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比例进行缴纳以及通过其他的合法途径筹集的专项资金。它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经济支撑,关系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保险体系的工作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也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迫切要求。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权益,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固定比例和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筹集的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这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经济支撑,而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对社会的稳定有促进作用

社会保险可以减少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促进有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保险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上由于劳动人员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业所带来的不稳定的因素,为这些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他们减少顾虑和恐慌,避免了这些人由于处境困难而制造出一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致使社会动荡;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法则会造成很多的弱势企业破产甚至倒闭,这时社会保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这些弱势者,为国家解决了因为市场机制的弊端引发出来的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问题。

(三)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让劳动力资源自由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的资源可以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很好地减少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企业提供了生存、竞争条件,使其成为真正的生产经营者。但是如果没有社会保险与市场经济进行配合,相辅相成,企业就不能成为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难以形成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社会保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基金监管法制不健全

(二)企业缺乏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积极性

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用由不同的主体来缴纳,有财政拨款的企业由国家来负责五项社会保险的大部分费用;没有财政拨款的单位,各项的社会保障费用都由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企业承担较大的部分,个人承担剩余部分。这样一来,很多企业由于对社会保险基金产生的作用不够理解,加之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或者其它一些原因,导致企业通过伪造或者恶意篡改数据等违法的行为来掩饰实际员工的工资待遇、人员数量,进而违规操作进行财务表伪造等,以达到欠缴、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用的目的。

(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工作欠缺有效的监督

企业社保部门在行政意义上受到企业及政府机构的管理领导,因为其负责对企业各类险种的审批及经办管理。因此在企业职能履行的同时,也担负着政府职能的义务。而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征收及监督,均是由同一机构部门进行执行,这便会导致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难以有效地将财务资金运作进行监督,对于详细信息的公开披露,也即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员工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社保资金的运作,同样也未能作出及时有效的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应该实现管理信息化,管理者应该通过对信息及时、准确的掌握来控制基金的流出与流入。但就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状况来看,并没有做到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公开化,主要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权和运营权被少数的部门机构中的少数人员所掌控,使得这些权力过于集中,强制性和权威性滋生了一些以及挪用资金等违法现象;其次,一些经办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工作不够认真,操作不够规范,致使管理部门的人员难以获得准确无误的信息,监督部门的人员也由于不能掌握准确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地发挥出有效的监督作用。

(五)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受限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投资收益稳步题干,但是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却越来越受限。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社保基金结余中有98%是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其中活期存款的比例是38.44%,如果按照全国CPI的涨幅和银行的存款利率来计算,社保基金的活期存放在2011年就贬值了500多亿元。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组合投资机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地方社保基金,问题得以凸显。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有很明显的地域差异,例如养老保险,尽管整体的结余超过1.9万亿元,空帐却超出了2万亿元,有的地区大量的结余,更有是四个省出现亏损。

(六)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管理机制

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法律,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法可依。针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收入等各环节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其的管理力度。只有实行了国家出台的权威法律,才可以让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法律之下进行,赋予其应该具有的法律特征和法律效力,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为此,也应该增强各个有关部门和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把基金缴纳划入法制进程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缴纳不够积极,这是由于许多的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自觉地上缴,而我国又缺乏强制性的措施来进行督促和约束,致使社保基金收缴不及时、企业和个人漏缴补缴现象很多。因此一定要加强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力度,完善征缴手段,规范缴费的行为,强化社保基金的稽查力度,用明确的法律条款来约束基金缴纳行为,将基金缴纳划赋予法律效益,用强制性的手段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及时地全额收缴。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规范基金使用、筹集、存储等综合管理的工作,对确保基金安全增值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机制,来规范基金的有关行为,这有利于保证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方面政策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基金的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社保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对社保基金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依法筹集资金、合理安排支出、有效使用基金,为社会保险制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研究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体制、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

我国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够存入银行获取利息和购买国债生息。但是,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规范,在不久的将来社保基金一定会进入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下运营。那时这将会成为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筹集渠道,成为其增值保值的重要保证。

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应该尽快的恢复发行适合于社保基金购买的政府特种国债。这样特种国债流通于市场,实行定向发行,并且它的票面利率应该比同期限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要高;还应该分析利率的调整趋势,选择合理的社保基金存款档次和期限,使其增值和保值;扩大证券型的投资规模,适当的加大证券型的投资比例;在能够保证基金安全的时候要投资部分重点项目,不仅达到基金增值与保值的目标还可以为社会民生利益做贡献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对我国的社保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保体系作用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并要及时地探索发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保基金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让社保基金的作用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们的幸福安康做出贡献。

[1]谢仁杰.关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一些思考[J].当代经济,2010(22)

[2]吴敏.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王琨.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政府监管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2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问题;措施;管理水平

一、常出现在外墙外保温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

(一)在配置聚合物砂浆方面

工厂化生产的干粉状的预混砂浆以及厂家仅供应聚合物浆料,是目前在市场上外墙外保温系统专用的聚合物砂浆。在后者砂浆中,是一种双组分,在使用时必须以规定为依据,加入一定的水泥和砂于,并进行搅拌调匀。所以,在使用聚合物砂浆时往往会存在性能差异,也就是成品质量的差异性。这主要是有在配置保温系统专用的聚合物砂浆时有直接影响成品固化后质量的可控性的差别存在而导致的。外墙外保温的质量将会受到缺乏严格性的聚合物砂浆的配置的直接影响,通常,与双组分砂浆相比,单组分砂浆在性能可控方面更加明显。

(二)在安装保温板方面

板与基层粘结的牢靠稳定性、板在墙面上派的规范性(对于门窗洞口部位、阴阳角处、外饰构件接口处要特别注意),板粘贴好后保温层在墙面上的平整性,是关系到保温板安装质量的主要方面。

(三)在搅拌和粘结涂抹保温浆料方面

通常,会将多种添加剂改性的胶粉与聚苯颗粒,也就是轻骨料在施工现场加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中,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水兵进行充分地混合搅拌直至粘稠状,在涂抹保温层时,要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分数次在基层墙面上进行涂抹,从而使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保温层形成。这种保温层具有易于施工操作的性能,主要是由于容重轻的胶粉料、大量的加水、大体积的聚苯颗粒轻骨料所决定的,在固化后容重通常在[180k~m3,250k~m3]之间,从而保证了容重轻的固化干态保温层。所以说,为了保证保温层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以较高的产品技术和施工要求为基础。在产品实际特点的影响下,为了达到施工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通常在施工现场的搅拌会采用大体积的机械混合机来进行。

(四)网格布的埋填

网格布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作用是埋人系统抹面砂浆中,与有效符合组成护面层,以提高系统的机械强度与耐久性一起到增强作用,当然,网格布的增强效果与抹面砂浆的性能和埋填质量是分不开的。

(五)护面砂浆的施工

EPS~OXPS两大系统的护面砂浆都有各自的标准性能要求,性能的达标并不意味着施工能做好,因为施工性能也会影响到成品的性能和质量,特别是外观质量,这些涉及到拌成浆料的流变性能及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技能及经验的综合平衡。这种类型的常见问题有:

第一、浆料和易性不好,稠度不佳一操作吃力。影响抹面速度与质量;

第二、与保温层咬合不好,产生空鼓现象;

第三、厚度不均匀,有太厚太薄存在,导致护面层强度不均;

第四、在大风(>5级)、阳光直射下、温度低(≤5℃)时。施工产生开裂现象;

第五、追求表面观感,采取蘸水刷浆处理,导致骨料暴露、表面返白、强度降低,甚至开裂;

二、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一)聚合物砂浆的配制

砂浆配置人员需要进行技术与素质培训,定人定岗,稠度的控制、搅拌应充分均匀,确保施工操作顺畅,配比正确。

(二)保温板的安装

加强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培训:培训板面布胶、板裁剪、板排布、板拍挤压胶料、板缝及板与外饰件间密封、板打磨等操作技能,强调板安装量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人员的减产贵能严格监理人员验收,并做好记录。

(三)保温浆料的现场搅拌和粘结(配料)

(四)保温浆料的现场搅拌和粘结(涂抹)

施工人员经培训后上岗做好界面层质量。首道保温砂浆与之紧密抹压。咬合好以计厚度,且厚度宜控制在30-60mm~全范围内,最后一道要拍打紧压、在砂浆是状态下保证平整度一次成活;注重阴阳角线、与外饰构件接口处、特殊部位等细活到位。

(五)网格布的埋填

现在保温层均匀布胶,然后铺填网布,两道布胶,一道铺网,明确工艺程序及规范操作动作,同时薄抹灰的厚度控制在3-6mm~围内。

THE END
1.查看详细信息分享到: 努力加载中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1c834ede4fe1a72d8f408.html
2.公募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中小基金规模困局怎么破?业内这么建议此外,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方面对小基金公司尽管会尽量公平,兼顾到各类规模的公司,但“存在大公司的产品申报批复的速度较快,而小基金公司批复速度相对较慢”等问题。 新基金公司或亟需政策扶持 接受采访的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如果线下结算方式没有改变,线下渠道就很难跟中小公司深度合作,仍然会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8115550077955710&wfr=spider&for=pc
3.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全文)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大规模的资金和活力,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uifd3mx.html
4.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私募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热点,本文从实务角度对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投资基金立法以及规范私募基金有所裨益。 目前我国“地下私募基金”处于无序状态 目前,我国“地下私募基金”处于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主体不合格。 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061122222540_2994.html
5.我国私募基金存在哪些问题?律汇网汇集专业凝聚实力我国私募基金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法律规范缺失,合法形式与非法形式并存,不利于监管。如上所述,私募基金在我国处于虽无明确的法律定位,却在证券市场一直实际存在的尴尬境地。现在,我国私募基金的组织形态多为信托型契约式,其表现形式众多,主要包括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http://m.lhw001.com/nd.jsp?id=454
6.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4/22/83659_2810217.html
7.我国私募股基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退出方式等方面描述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通过介绍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程度高的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借鉴;找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在监管和法规以及外资投资监管、行业建设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经验,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期能为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快速、健康http://sjk15.e-library.com.cn/D/Thesis_J0008421.aspx
8.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策趋紧等影响,在运作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须理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1) 金融监管政策趋紧导致基金募资困难。2017 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陆续出台一系列 政策措施,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市场流动性逐步趋紧。特别是 2018 年 4 月http://sass.cn/109001/59147.aspx
9.中国公共招聘网截至2017年底,保险类投资管理人投资资产金额占比55%,基金类投资管理人占比37%,证券类投资管理人占比8%。 问题 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模式有待优化 结合基金管理制度要求和市场表现,从计划管理治理结构角度看,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三个角色之间的分工合作最优模式是怎样http://www.job.mohrss.gov.cn/rdzx/85333.jhtml
10.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然而因多种原因,矿业工程活动在为我国创造巨大财富同时,也诱发了让人十分痛心的严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5大类型:“三废”排放、地面变形、采掘导致含水层结构破坏而诱发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矛盾、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在矿区建设规划与设计、矿山运营管理、矿山企业文化与诚信体系http://m.tanpaifang.com/article/84120.html
11.我国股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我国股市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带来的问题。 第一,照搬国外做空工具,加剧了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不公平。我国股市目前还不成熟,不能简单效仿国外发达市场股市的做法,如在我国散户占主体的情况下,照搬国外做空工具。大股东转融通、基金转融通、股权质押、股指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创新。这些工具对于广大https://www.ifnews.com/news.html?aid=586380
12.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PAGE PAGE 1 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梁倩 在经济新常态化进展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渐渐转变成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整合产业结构。在基础产业进展的过程中,产业投资资金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全面的表达。本文深入地探究了目前产业投资基金进展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7/710603415200410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