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审部门:研发工程部,,,,,,内审员:杨佳丽,审核日期:,,,2019年10月15日
序号,审核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审核结论,"检查描述/结果
(若OK,请填写抽查证据,若NG,请注明原因并开立CAR)",,
2,Q5.2,"1.目前的质量方针包含了哪几点方面的含义,是否符合ISO9001:2015版条款的要求?
2.质量方针是否有形成文件?
3.质量方针是否在公司内得到理解及宣传?
4.质量方针是公司最高管理者制定的吗?
5.质量方针是否和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6.质量方针是否包含持续改善的承诺?
7.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OK,"1、质量方针:稳健、务实、创新、进取
2、有在公司内部进行宣导培训。
3、形成了卡片,全员宣导,熟悉和理解并运用改善的质量方针,公司的质量方针是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理念。
4、部门人员能清楚、理解运用质量方针,公司的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
3,Q5.3,"1.公司管理体系是否有任命专人负责?
2.公司的各个部门职责和权限是如何得到识别和分配?
3.是否建立组织架构图,明确部门之间的层级关系?
4.受审核部门是否能提供部门岗位职责说明书?",,,,,OK,"1、有任命管理者代表
2、各部门有指定组织架构和岗位说明书",,
4,Q6.1,"
1、是否清楚风险和机遇的定义?
2、是否识别和评价了风险和机遇?
3、是否对风险和机遇进行了有效性的评价?
4、是否定期的更新风险和机遇?
3、定期的更新和评价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4、评价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6、风险和机遇考虑到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和顾客满意有关的因素。",,
5,Q6.2,"1.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2.质量目标是否在公司内得到沟通,以什么方式进行宣传?
3.质量目标是否定期统计达成情况?
4.质量目标是否定期进行更新?
5.质量目标是否考虑到了产品、客户满意度?
6.未达成持质量目标有无进行改善?
7.在策划质量目标时有无考虑到所需的资源、由谁负责、何时完成、评价结果是否有效?",,,,,OK,"1、详见《质量目标一览表》。
2、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保持一致,并有在公司内部进行宣导培训。
3、每月统计目标达成情况,针对未达成的质量目标,需要分析改善。
4、质量目标有测量方法、统计频率、责任到部门。
5、质量目标在策划的时候考虑到了所需的资源。
6、质量目标均能够提供数据的源头,支持质量目标是真实有效的。",,
6,Q8.3,"1、是否对项目进行了立项?
2、是否有设计开发输入清单?
3、是否有设计开发项目进度表?
5、是否有进行设计评审?
6、是否有进行设计确认工作?
7、是否有进行设计验证工作?
8、是否有设计输出?
9、是否有设计变更?是否形成和保留了记录?
",,
7,Q7.4,"1.公司内部沟通会议是否形成记录
2.公司内部的会议沟通是否有主题
3.会议结束后是否进行检查跟进
4.是否与供应商交流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及要求
5.是否与公司内部的人员交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OK,定期(原则上每周)召开内部沟通会议并形成记录,明确跟进部门,下次会议开始时由落实部门反馈进度跟进情况,,
8,Q7.5,"1.是否对公司的受控文件进行了管制
2.公司的体系文件是否进行了编号?
3.公司的文件在发放前,是否得到了评审和批准?
4.公司是否形成了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5.是否对外来文件进行了收集?
6.当公司的文件版本进行更新时,有无进行发放和回收?
9,Q9.2,"1.公司规定多久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2.内部审核是否建立文件?内部审核的流程是什么?
3.内部审核留下了哪些记录供管理评审做参考?
4.内部审核是否存在本部门的审核员审核本部门的情况?
5.内审小组的成员是否有经过了培训及获取了内审员证书?",,,,,OK,"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两次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流程:内审计划—首次会议—实施内审—未次会议—内审报告—改善跟进。
3、《内审检查表》、《内审报告》
4、内部审核均采取交叉审核方式,不存在本部门人员审核本部门的情况
5、内审成员均经过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证书",,
10,Q10.1,"1.是否对发生后的问题采取了纠正行动,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2.纠正措施的改善是否形成了文件进行保存?",,,,,OK,"1、文件中明确发生问题进行纠正和改善,目前质量管理体系暂无发生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