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由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生。1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
2、销脱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由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o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由、
3、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o一些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变成生产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
4、理。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投人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有: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3)是认证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4。1.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
5、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5o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资价格过高,产生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舌L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由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
6、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1.4检测机构基础薄弱农业部门(含畜牧、水产)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2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生问题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2.1农药、化肥污染(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
8、底清除1)是企业过去生产留存下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还未完全处理,随时可能流入市场;2)是个别农民手中还留存少量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7。(6)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市场检查中随处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农药。表现在有的掺杂使假,有的以肥冒药,有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够,有的以次充好冒充名牌,有的纯属三无”产品等。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7)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因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2.2
9、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8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从而产生宥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2.3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2.4工业污染由于城市的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
10、放量增加,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3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措施3.1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除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
11、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9。3.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1)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2)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检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3.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1)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
12、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0;(2)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3)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3.4科学使用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
13、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3.5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3)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做到底肥机械条施,口肥人工穴施,追肥为垄沟深追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11。3.6普及综合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在使用上,认真选
15、,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在发展三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由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豉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总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