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主动大声“讲出来”食品安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这些年,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与2012年相比,在农兽药残留限量增加三倍多、监测参数增加近50%的情况下,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近五年总体合格率也都在97%以上。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机构2022年1月发布报告称,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在113个被评估国家中,排名第34位,处于全球中上等水平,比2012年上升八个名次。这些都说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进步很大。

但是,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老百姓对吃得安全还有很多担忧。为什么从政府部门的监测数据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进步很大,但社会公众很难感受到?

怎么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我们不能光是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农兽药残留超标、产地环境污染等依然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但监管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不容忽视。

中国一句老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仅要“产出来”“管出来”,还要“讲出来”,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做好信息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

“讲出来”是解决宣传引导和公众认知的问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应有之义。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来说,“讲出来”在突发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上是必修课、基本功,对日常监管工作是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对生产经营主体来说,“讲出来”是树形象、创品牌,让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看得见、信得过、卖得好;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来说,“讲出来”是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讲出来”不是监管部门自说自话,不能单纯说教。首先要把科学讲出来,要注重讲事实、讲道理、讲真相,通过科普宣传压缩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让正能量充盈网络。把品质讲出来,用品质彰显特色,用品牌传递信心,通过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让老百姓觉得“好吃”,农产品能感受到“小时候的味道”,吃顿饭感受到“妈妈的味道”。把信心讲出来,讲好监管故事,讲出成效和努力,讲清楚当前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给公众带来什么影响,把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信心基石讲透。把态度讲出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零风险”,监管工作必须坚持“零容忍”,所以要讲问题不遮不掩,讲成绩有一说一,讲目标切实可行。

“讲出来”需要高度重视舆情应对工作。当前各地在正面宣传上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和打法,但是在负面舆情应对上还需要加强。首先要直面问题,不遮掩不回避。这是舆情应对的基本态度,不能把负面舆情当作洪水猛兽,相反只有敢于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找到源头,主动发声,才能掌握舆情处置话语权。舆情应对有极强的时效性,需要快速发声,该出手就出手。早发声,早主动,边处置,边发声,不能等到政府部门把事实、细节、定性都弄清楚了再通报。这样一旦谣言、质疑、猜测满天飞,即便是真相,也很难扭转人们的刻板印象。对负面舆情的回应,需要聚焦公众关切,说老百姓的话。老百姓关心什么、想知道什么、愿意听什么,新闻发布上一定要有回应,不能光说一些绝对安全的空话套话、车轱辘话。信息发布人要注意对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分析,掌握舆情阶段性变化,和网民同频共振有共情,并且要对舆情可能的影响进行研判,避免发布不当引发舆情二次地震。

“讲出来”还需要立体发声。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政府部门权威发声和外部力量协同发声相结合,积极借助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专业媒体的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

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多次讲,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当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互联网治理交织在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就面临着更大挑战,就需要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仅要脚踏实地抓实抓好,也要积极主动讲好故事。这需要虚工实做、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正如一句歌词写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

THE END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问题及展望组建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在16个专业领域聘任66位专家。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学科群,建立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7个专业性实验室,启动检测技术和溯源技术等5个重大项目,着力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以来,农业部门持续开展了3年的专项整治,大幅度扩大检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25/09/2205372_372009455.shtml
2.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时评)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居民消费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对农产品是否存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也更为关心。进一步做好从生产、储藏到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链条识别监测、评估和预警防控,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959696703827970&wfr=spider&for=pc
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 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和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 4.1.1 加强执法责任制 依据农产品的生产地将农产品进行划分,加强监管力度,使产地内的执法人员都有监管任务。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要从人员编制上入手,确保每个部门人员充足,为农业各部门提供人力保障;通过培训选拔人才,提升执法队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16/11048387.shtml
4.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外部性、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欧盟为应对陆续爆发的农产品安全事故,特别是疯牛病危机,开始引入可追溯制度。随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相关研究。目前,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9/c_128003425.htm
5.《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块一为绪论,主要论述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职业农民的经济效益、责任义务和法律要求之间的关系;模块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客观因素,论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作用和意义;模块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验检测,主要介绍了https://www.ngx.net.cn/ngmt/jc/ts/201709/t20170924_190934.html
6.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认证国外认证质量管理过去的10年间,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无缝结合,生产者开始更多地采用质量保证(Ouality Assurance,QA)方式,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加主动。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干预越来越少,而大多采用有效的市场调节手段,让行业自身认识到生产应该受到限制,严格自律,从而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强了行业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以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zonghe/105884.html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机构体系、检测体系、标准化工作、投入品监管和制度建立健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主 题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 问题; 对策 [作 者]:戴杰帆 [作者所在单位]: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四川成都610041 [期 刊]:安徽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3380cede4fe1a7bdf7242.html?q=C/N
8.农业监管部门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因此,可以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福利,也为了稳定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政府不得不采取很多相应的治理措施。一方面,为了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环境,我国200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26/807012712200301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