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积极探索农产品“树状流通”体系建设新模式

本报讯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助民增收,福泉市始终扛稳农产品产销对接重任,积极有效探索农户+配送+超市+网络产供销“树状流通”体系建设新路径,切实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强化产品市场引导,倡导科学种植。为避免2021年秋冬季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福泉市商务局及时联系市内大型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企业,加大秋冬季农产品产销对接,精准把握全市农产品销售情况及采购需求,及时为种植农户提供秋冬季种植参考。同时,结合采购统计需求,深入挂钩帮扶村引导群众科学种植。组织辖区大型超市、农产品配送企业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政企联动,共谋发展,共同为福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种什么、种多少、何处销等三难问题。各超市、配送企业现场开出20余个重点农产品品种需求清单,需求量达1351吨,为福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靠科学种植参考。

强化配送企业培育,完善配送体系。始终把培育配送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扶持配送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水平,实现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化、信息化、便利化。帮助贵州润泉食安农商互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高效配送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项目补助资金150万元。帮助贵州云农优品电商科技有限公司申报补助资金30万建设电商云仓项目。大力构建集冷藏、运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推进了福泉市农产品“七进”工作。

强化惠民超市建设,着力农超对接。在推进三联超市、富万家超市等现有大型超市农超对接工作的基础上,鼓励本地规上超市企业推广复制贵阳市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经验做法,在全市新建(改建)惠民生鲜超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通过规范超市门头、设立惠民生鲜专区、限定本地农产品采购占比等方式加大农超对接,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得实惠,扩大本地农产品内需。

强化网络应用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快捷、迅速、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产销模式,推广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经营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物联网+”“智慧+”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鼓励开展线上销售扩大渠道和产能。并积极引导贵州金狗生态茶油有限公司、福泉市保利食品有限公司等本地品牌公司参加2021年中国·深圳(第七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贵州第六届遵义辣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以此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做响“福”字号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福泉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罗阳)

THE END
1.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有了路线图李佳路介绍,这20个试点城市的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了全国总量的1/4,不少城市是全国和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物流枢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中心,在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的来看,第一批试点城市商贸流通节点效应明显、工作基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71232411114100&wfr=spider&for=pc
2.建设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光明日报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依托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我国农村经济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目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还存在一系列的弊端。部分农产品的收购计划体制、部分农用物资的专营体制,使农业的产供销脱节,多部门的条块管理阻滞https://www.gmw.cn/01gmrb/1998-11/13/GB/17875^GM6-1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