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专访罗克韦尔自动化石安:新需求拉动供给成为破局之道,拥抱中国市场更广阔机遇

金秋时节,形如“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万商云集,四海宾朋共赴“进博之约”。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已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罗克韦尔自动化自2021年起受邀参加进博会,每一次参展都深刻感受到进博会带来的卓越价值和溢出效应。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666个工业细分门类的国家,实现了对产业链的全覆盖,在石安看来,这也让中国在围绕“双碳”目标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独有的优势和机遇。对于企业来说,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品牌升维的重要标准之一。

挑战方面,石安表示,当前中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已从产能或生产力的不足,转变为如何实现供需之间的新平衡。如何通过新需求拉动供给将成为企业破局之道。新需求必须透过创新而来,这需要通过跨界融合的能力,将不同的知识和技术相互连接。

展望未来,石安仍充满信心,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罗克韦尔自动化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深化本土合作,把握行业趋势,提前进行布局,为中国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安,受访者供图

《21世纪》:2024年是罗克韦尔自动化第四次参加进博会,这几年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石安:作为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已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罗克韦尔自动化自2021年起受邀参加进博会,每一次参展都深刻感受到进博会带来的卓越价值和溢出效应,同时进博会也见证了罗克韦尔自动化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链主的发展步伐,这些都进一步坚定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再赴进博之约的决心。

借助进博会这一重要窗口,罗克韦尔自动化得以展示自身在创新科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并进一步深化跨界生态建设。在第五届和第六届进博会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分别举办智能运维Rockii联盟发布会、漕河泾·罗克韦尔自动化净零智造联创中心授牌仪式等主题活动。如今,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罗克韦尔自动化发起的大生态圈,共创、共享新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今年进博会,罗克韦尔自动化从数智创新、净零价值和跨界生态三大引擎出发,将工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AI)等技术深度融合,为产业数智化升级赋能,并透过气候灯塔、净零供应链、绿色智慧园区、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最新实践带动生态伙伴积极探索净零之路,同时通过智能运维Rockii联盟、漕河泾·罗克韦尔自动化净零智造联创中心等跨界生态的构建与发展,持续为生态圈合作伙伴的跨界升维注入动力,解决产业问题及社会问题,赋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等速度增长,企业有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

石安:当前,中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已从产能或生产力的不足,转变为如何实现供需之间的新平衡。如何通过新需求拉动供给将成为企业破局之道。新需求必须透过创新而来,这需要通过跨界融合的能力,将不同的知识和技术相互连接。

罗克韦尔自动化将自身定义为生产性服务业链主,源于对第二产业的全面覆盖,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跨界延伸,构建起了全产业链的视角。通过多年的实践,罗克韦尔自动化积累了丰富的跨行业经验,通过联动不同领域的客户打造“跨界升维”,从而真正提高创造需求的能力,开辟并拓展新的蓝海市场。

《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可能会有哪些颠覆性变化?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如何?

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因,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日益完善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数智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前景广阔。在此过程中,罗克韦尔自动化深耕工业自动化技术和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创新融合,为数字化、柔性化的生产运营赋能,助力多行业打造智能工厂,并在此过程中以节流触发开源,以开源促进产业变革,赋能更多制造业伙伴开拓广阔的全球蓝海商机。

《21世纪》:中国正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背后有哪些机遇?罗克韦尔自动化如何将自身战略与中国“双碳”目标结合起来?

石安: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666个工业细分门类的国家,实现了对产业链的全覆盖,这也让中国在围绕“双碳”目标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独有的优势和机遇。对于企业来说,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品牌升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净零价值看作解决产业及社会问题的重要引擎之一。通过气候灯塔行动、漕河泾·罗克韦尔自动化净零智造联创中心及RockiiESG联盟等跨界生态构建,罗克韦尔自动化带动生态伙伴积极探索净零之路,并通过推出智慧能管系统、净零咨询服务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和深化战略合作,持续推动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理念说易行难,怎样落到实处?有哪些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案例?

石安: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嫁接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之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在气候灯塔、净零供应链、绿色智慧园区、环境治理等领域已积累了诸多实践与经验。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合作打造漕河泾·罗克韦尔自动化净零智造联创中心,汇聚科创技术,在实现产业规模化和商业规模化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植入科创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汇聚跨界资源形成合力,促进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4月,罗克韦尔自动化与上海气候周共同发起“气候灯塔”项目,打造“气候灯塔”先进用例体系,以上海出发辐射全世界,透过ESG与净零供应链,打通整个产业链,通过节流的量变触发开源的质变,从开源的量变实现颠覆产业的质变,最终带来潜在商业模式颠覆的可能性。

在绿色智慧园区方面,罗克韦尔自动化汇聚跨界资源,通过智慧能管系统、净零咨询服务等解决方案,助力园区和企业建立净零供应链路径,联合创新,实现绿色零碳和数智转型。

在环境治理方面,罗克韦尔自动化创新解决方案积极助力各行各业节能降本,例如其在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及再生等环节的广泛应用,预计可为中国2亿人的生活用水带来积极影响。

目前,罗克韦尔自动化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已覆盖中国90%的高碳排放行业。其中,95%以上的中国油气化工头部企业、95%以上的中国矿山与冶金头部企业以及超过80%中国地铁运营商。

《21世纪》:全球供应链正在重塑,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小挑战,罗克韦尔自动化如何调整应对新环境?如何建立更有韧性的供应链?

石安:当前,全球供应链重塑下,整个业态也在持续演变,制造业企业应更加注重柔性生产与柔性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在需求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洞悉消费者深度需求,也要在供给端通过柔性制造实现自身智能化、个性化及定制化升级,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盘活已有资产,进而实现供需两端融合对接,打通与消费者间的壁垒。柔性化升级将有效推动企业从传统“以产定销”“同质化”的大规模生产制造模式向“需求驱动”“多品相、敏捷”的定制化生产新模式转型,并带动产业链的柔性化发展,最终以全产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开拓蓝海新机遇。

《21世纪》: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这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石安: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

在高度开放的营商环境下,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一进程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孕育着无限机遇。罗克韦尔自动化依托创新的数智化技术,以及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咨询服务、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加速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成功助力快速消费品、生命科学、汽车制造、化工、矿山冶金等多个行业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仅引领制造业向数智化时代迈进,更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深化本土化合作,聚焦跨界创新与融合,罗克韦尔自动化始终致力于汇聚跨界资源形成合力,不仅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轨道,更携手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

《21世纪》: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如何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看待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

石安: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链主,罗克韦尔自动化具备核心技术、卓越运营和跨界生态三大优势,坚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做别人不能拒绝的事,并尽可能地将这些事进行系统性复制,助力产业合作伙伴实现蓝海开拓、产业链延展、品牌升维、客群升维,通过节流的量变实现开源的质变,颠覆潜在商业模式在各个行业规模化的可能性。

《21世纪》:展望未来,你对中国业务有哪些期待?有哪些新的计划?

石安:三十余载在华发展,罗克韦尔自动化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并依托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百年积淀和创新发展,持续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伙伴的认可。展望未来,罗克韦尔自动化将继续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链主的引领作用,以数智创新、净零价值、跨界生态三大引擎链动和汇聚志同道合的伙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深化本土合作,把握行业趋势,提前进行布局,为中国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THE END
1.重磅!“2020·在华跨国公司300强”名单正式公布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被评为“2020跨国公司300强”。以下是由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组委会公布的“2020·在华跨国公司300强”名单: (中国经济报道 姚咏梅 章伟 王海珠 韩建军 雯婕 现场报道 感谢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提供支持)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4768148030985315&wfr=spider&for=pc
2.中国目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一个都没有,海尔,联想他们都不够格,别说在国外开个小卖部就是跨国了.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中国有多少知名的跨国公司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aa6a217cd56cc91818245fbb0fa247b.html
3.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其品牌名字的翻译,有哪些值得玩味分享?谈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名字翻译,Shell的中文译名“壳牌”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你知道吗,关于这个名字的读音,其实有一段小故事。 壳牌,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其实,壳牌的全称是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由英国和荷兰的两家母公司组成。而“壳牌”这个名字,源于英国母公司在19世纪初期的一段历史。当时,这家https://www.yoojia.com/ask/17-13928597157495809492.html
4.跨国公司对营商环境有哪些期待——中国青年网跨国公司对营商环境有哪些期待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提供了一组数据:美国对华出口贸易在2021年为美支撑近10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有77%在华销售,只有7%出口回美国。他说,尽管面临挑战,中美企业的贸易仍表现出韧性。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j/202303/t20230328_14414667.htm
5.中国通信企业有哪些是跨国公司华为,中兴好像是吧通信工程师中国通信领域的跨国公司https://www.bkw.cn/txgcs/ask/3191948.html
6.企业家名单2023访华的外企高管有哪些访问中国的跨国公司大老板与此同时,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众多知名企业如苹果、微软、谷歌等也榜上有名。榜单不仅考量企业的规模,还注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市场表现。苹果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榜单前列。 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名单中,包含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其中,亚马https://www.verywind.com/rr/iimemceeymdcmnrrew.htm
7.中国的跨国公司什么样行业资讯文章导读:中国的跨国公司与早年的“走出去”有哪些不同?跨国经营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对标国际一流,咱们的跨国公司还要在哪些方向努力? 说起跨国公司,您最先想到哪家企业?是美国苹果、德国大众还是韩国三星、日本东芝?一个个名头如雷贯耳、享誉全球!现如今,曾经专属于国外企业的“跨国公司”名头也能用在中国企业身上https://swt.sc.gov.cn/sccom/hyzx/2017/5/17/519a7a4d5f64484bbdf03def515df958.shtml
8.中国十大跨国公司都有哪些?中国十大跨国公司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控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https://wenda.so.com/q/1688519379214195
9.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丨专访Imagination中国区总经理刘国军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外资跨国公司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不可忽视,而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布局,也给中国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参与和推动,跨国公司也将与高质量的中国共同成长。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挑选多个行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07/c8379771.html
10.海尔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跨国公司”之一近日,海尔集团被中国外商网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跨国公司”。该评选范围涉及在中国注册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国对外进行服务或生产的机构。该评选是跨国公司融入本土社会并得到肯定的最有力证明。 其它入选企业: 家乐福(中国)总部、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https://www.haier.com/press-events/news/20110601_1356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