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医疗物资不合格报道未客观反映事实
针对部分国家称从中国购买的口罩等医疗物资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发现有关报道并没有客观反映事实全貌,有些完全归咎于中国产品质量不过关,实际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外产品的质量标准不同,还有使用习惯上存在差异,甚至使用者如果操作不当也能引发一些质量问题。比如前一阶段,中国出口荷兰的一批用于个人防护的非医用口罩被分发给了当地的医院使用。她表示,4月3日晚上荷兰卫生大臣发布消息说,中国新到的一批囗罩,质量符合荷兰官方标准,并且已经批准下发。
多部委强调加强出口医疗物资监管
商务部: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方可验放
江帆还表示,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药监局于3月31日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要求出口的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等五类产品,必须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海关凭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验放。如医疗物资出口中出现质量问题,将认真调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惩处,决不姑息,严控出口质量,规范经营秩序。
海关总署:坚决查处防疫商品侵权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者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说,海关总署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坚决查处防疫商品的侵权行为,对于出口伪报瞒报、夹藏夹带、以假充真、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违法行为,依法实施严厉打击。同时海关还积极通过12360海关热线等多种渠道,及时解决企业通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
海关总署:已验放102亿元防疫物资出口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从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防护服3752万件,价值9.1亿元,红外测温仪241万件,价值3.31亿元,呼吸机1.6万台,价值3.1亿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
商务部:中国已与54个国家和地区等签署采购合同
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强调,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她说,截止到4月4日,已经有5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和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另外还有74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的洽谈。
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会忘记在抗击疫情之初,许多国家对我们施以援手,我们愿意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医疗物资质量安全,我们出台公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严控产品质量,规范出口秩序,更好的发挥医疗物资在全球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这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支持全球抗击疫情的坚定行动,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一种主动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