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山西监管局: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建议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年上升,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规划,完善优化财政支持政策,探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产权交易等机制。

一、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收益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难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普遍规模较大,期限相对较长,直接效益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与巨大的投资规模相比,财政支持力度相对有限。由于农业经营收入相对较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与城市或者工商业项目相比缺乏比较收益,金融机构投入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目前社会资本进入,更多是以试点形式推进,难以大面积推进。

(二)部分财政支持政策有待调整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有待优化。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一是不同地貌或耕地地力等级提升难易程度不同,在建设内容和成本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投资补助标准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差异化设计水平。二是补助资金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转移支付两个渠道分头分批下达,两个渠道资金的管理方式、管理程序、绩效考核等不尽一致,不利于地方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三是资金配套压力较大,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需要配套资金较多的地方往往是粮食主产区,普遍财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责任与相对薄弱财力形成“倒挂”。

(三)农业基础设施全过程管理机制亟待健全。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仍然存在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缺乏配套的专项管护资金、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后期维护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影响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农业基础设施效益的持续发挥。同时,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农村基础设施损毁等投入难以足额保障。

(一)基于产业链和空间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规划。一方面,针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瓶颈,编制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规划,明确资金投向。目前对产中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对产前产后的投入相对不足,如农产品仓储和物流体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等,应重点加强。另一方面,基于空间布局,对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区域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集聚,带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对相对薄弱地区要尽快补齐短板。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加强调研和决策,针对不同地区建设成本差异等因素制定分阶分档补助政策。建议整合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同一事项统筹管理,补助资金统一下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当拓展支出范围,将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管理以及损毁工程修复等。

(三)盘活农村资源,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产权交易,解决农村融资困境。通过项目统筹和整合,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进行合理打包,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开发和一体化经营整合,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适度规模经营、休闲和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明晰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易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管理办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展抵押、担保权能,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

THE END
1.政策支持下的中国粮油作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为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循环经济理念逐渐被融入到我国农业生产中。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开始鼓励采用无土栽培、生物肥料使用等节能环保种植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还可以减少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43417.html
2.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现状与三农问题是中国政府一直关注的重点领域,涉及到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三农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三农现状 1、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已经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机械化、智能化http://www.yytcm999.com/post/6776.html
3.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与对策探究农村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城乡差距加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农村面临着“农村没本钱养什么好”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土地整治与优化配置。在缺乏资金的情https://www.cns1n5uue.cn/niu-yang-yang-zhi-zi-xun/227416.html
4.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投资也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一、中国农业利用FDI的历程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逐步打开,主要包括两大渠道,分别是世界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的贷款和FDI。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提升、世界银行对我国软贷款停止以及国际金融贷款风险性增加,FDI的重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030467970515881&wfr=spider&for=pc
5.国家发改委“十五五”规划研究重点及方向汇总国家,发改委梳理县域人口、产业结构及政府投资等基本情况,通过定量定性研究,分析政府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取得成效及面临的难点堵点,提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四、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 1、“十五五”时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http://www.achie.org/news/cygh/2024/0909/23269.html
6.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浅析7篇(全文)二、严重挫伤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本人在《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与粮食补贴的思考》一文中已作详细阐述,不再赘述)。 三、责任不明,工作效率低下。当前普遍认为,惠农资金的管理与发放,其主管部门是各级财政部门,一旦惠农政策的落实发生了偏差,负首要责任的首先是相关财政部门,认为财政部门做了手脚。而事实并非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x66t0jo.html
7.09专题:推进“三大工程”2024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 我国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城乡结构现状及优化路径 城中村改造的指导理念与对策 优化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 编者按:下半年以来,高层会议中频频提及“三大工程”,支持其加快落地。“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党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4_03/202401/t20240115_475371.htm
8.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q的盈利模式鉴于此,本文以DQ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利差盈利、金融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金融功能观等理论为依据,结合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村镇银行的盈利模式,通过对该行基本情况、经营现状及当前盈利模式的进行分析,剖析影响其盈利的主要因素,针对性提出村镇银行盈利模式对策,提升该行为农村和小微企业提供更为https://blog.csdn.net/2301_77166695/article/details/1364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