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大农资公司资金链断裂40亿贷款被银行索债

日前,因资金链断裂,山东省物资系统最重要的两大企业无法偿付40多亿元贷款,被部分银行采取司法举措索债,危机随后迅速蔓延,引发20多家债权银行跟进,多家互保、联保企业受到拖累而身陷“猝死”危情。

《华夏时报》记者掌握的多份材料显示,至少有11家债权银行联署向山东省政府发出紧急求助信,要求协调银行索债行动,化解可能爆发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山东省金融办的协调下,一项包括企业瘦身、银行借旧还新、为企业资产和账户解除司法查封、增加债权银行流动性和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风险容忍等“非常规”举措在内的拯救方案出炉。

贷款违约银行求救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陷入互保危机的是山东省供销系统的两家大型企业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东农资)和山东省棉麻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棉麻)。前者为山东省最大的农资流通企业,后者为山东省最大的棉花流通企业,共有职工5000人。

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上述两家企业无法及时偿付的银行违约贷款共计405174万元,牵涉包括山东省农发行、齐鲁银行等28家金融机构,其中山东省农发行的贷款风险敞口高达9亿多元。而多家企业参与了上述贷款的互保、联保。

知情人士表示,因到期无法偿付贷款,有银行率先启动司法程序索债。闻知风声的其他债权银行迅速跟进,债务危机随后蔓延,引发债权银行“还款争夺战”。

记者采访获悉,由11家债权银行联合向山东省政府提交《关于山东省供销社下属企业资金风险问题的紧急报告》(下称《紧急报告》),要求省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化解金融风险,协调处理债务偿还问题。但参与联署的银行中,并不包括最大的债权银行山东省农发行。

《紧急报告》指出,上述企业在各家银行的授信出现重大风险预警,严重影响了山东省金融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据了解,山东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省金融办积极协调企业、主管单位、银行等单位各司其职,化解风险。

本报记者掌握的会议记录显示,以保障两家企业正常经营为核心的救助方案包括众多举措。除协调有关方面积极为企业筹措过桥资金外,山东省政府要求,要积极与农资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沟通,由其行使和履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求企业制订瘦身方案,优化股权结构并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降低管理和财务成本等。

而在银行方面,山东省金融办要求各银行做好企业到期贷款的续贷工作,不抽贷、压贷、缓贷,维持现有信贷规模,用足用好循环贷款、借新还旧等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另外,还要求银行对企业主动让利,尽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待,不收取财务顾问费等。同时,将银行承兑等表外业务转为流动资产贷款、适当增加授信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纪要要求各债权银行在与总行和司法部门协调沟通后,对已查封的企业资产及账户给予解封。

记者注意到,山东省金融办还建议人行济南分行研究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对有关债权银行给予一定的流动性支持。建议山东省银监局提高监管政策的灵活性,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周德文对此表示,在国家央行、银监部门严控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山东官方的上述举措可谓“有相当魄力”,而利弊尚待观察。他认为,企业出现风险应遵循市场化方法解决,企业要慢慢适应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只有经过阵痛、洗礼方可成熟。政府出于维稳而祭出的非常规举措,确能帮助企业走出危机,但其负面风险同样应该重视,主要表现在不利于企业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农资公司官司缠身

2015年3月初,山东农资董事长袁敦化曾向媒体表示,所谓山东农资危机并不是公司经营上出现风险,而是担保上出现问题。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供销社、省金融办、省银监局和债权银行的积极协调下,担保圈流动性风险将会得到化解。

记者查询得知,恒丰银行济南分行各向山东农资和山东棉麻借贷5000万元,天元纤维并未贷款,但提供了担保。工商资料显示,山东棉麻与天元纤维法定代表人相同、大股东相同。而公司员工称二者为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主营业务是棉花储备和销售。

中国裁判文书网另一份文书——落款日期为2015年3月20日、由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与山东农资等借款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原告方为日照银行济南分行,被告方山东农资以担保人身份出现,文书中日照银行诉称,“现因被告山东农资财务发生重大变化,已有其他银行对其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巨大,故我行根据合同约定宣布债务提前到期,且该笔借款已于开庭前到期,各被告均未还款。”

值得注意的是,该判决书中有如下陈述,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后被告山东农资被其他银行起诉……”显示被告卷入众多民事纠纷之中。

记者日前联系到一家债权银行,该行一位工作人员称:山东农资拖欠多家银行的贷款本金一直未还,受累的不止他们一家,因为政府协调,他们只能等待,没有别的办法。

企业困难工资大不如前

4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祝舜路1501号山东棉麻公司,在大门口记者注意到,除了山东棉麻的牌子外,还有山东鲁棉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天元纤维有限公司。据山东棉麻一位职工称,这3家公司是三块牌子一班人马,法人相同,都是郭明泉。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棉麻、天元纤维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该省内棉花流通行业中唯一的大型企业。公司资产总额21亿元,2001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7.28亿元,拥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

谈起山东棉麻的现状,上述职工表示,企业效益目前不太好,公司债务缠身,但有一部分是前些年受政策影响,高价收棉低价卖所造成的,当时遗留下来的贷款大概有3亿多元。“目前最严重的是为山东农资做担保而受到牵连,山东农资贷款总额大概20个亿,省社(山东省供销社)分给山东棉麻5个亿。”他说。

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山东农资的风险贷款敞口为19.88亿元,与这位职工的话语基本吻合。

而另一位在棉花储存仓库工作的职工表示,有传言指2011年棉花期货暴跌导致公司巨亏,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近几年公司基本上没有大量储存棉花,棉花进来之后有利润就转手卖了。

对于山东棉麻未来的发展,该职工称,虽然现在情况不太好,但是生存基本无忧。他指着山东棉麻东边的仓储区说,该区域总共有160亩地,光卖地就能卖不少,前几年估算价值八九个亿。

这位职工回忆说,几年前曾准备开发这块地,公司(山东棉麻)一度在外租地办公,每年200多万租金,但因故未完成开发。因为牵涉山东农资贷款互保一事,无力负担租金,后来就搬回来了。“前些日子有银行行长来要贷款,说利息不要了,只要本金,可目前公司根本没有钱。”他说。

山东农资的办公地位于解放路4号的山东农资大厦。记者注意到,该大厦1到10层已对外出租;山东农资只留下11、12、13层用于办公。

山东农资一位行政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公司效益不好,但是国企不会倒闭,会慢慢好起来的。而山东农资另一位职工则向记者证实,公司待遇大不如前,前些年副总每月工资能拿到1.2万,而现在才4000多。

文件显示,山东省政府方面在以“非常魄力”协调银行、主管单位积极为企业纾困解压的同时,也要求涉案的两家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减轻经营负担。

THE END
1.农资市场三大乱!2025年将进入转型和洗牌期农药渠道商电商平台但是,这三场大型会议,都有一个共同点:人非常多!产品非常多!价格非常乱! 为什么感觉这个农资市场乱了? 第一乱:厂家之间有点乱,大家都想跨界打劫。 农资市场的乱,首先体现在厂家之间的无序竞争。卖农药的想去卖肥料,卖肥料的想去卖农药。一方面是综合方案的推进,另一方面是企业整体销量的布局吧!部分老牌的农药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CH2L305321327.html
2.供销社那点事(104):经营过剩危机与供销社农资经营随着经营过剩、资本下乡双重危机的加重,农资经营阵地,丧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最终败于:1、厂家直供,直接与大型的农业生产组织联合;2、资本下乡,组建较大区域的、集生产销售服务一体的农资企业;3、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托管、流转等形式,直接搞农资联合采购,联合经营,连锁服务。 #供销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798334766630567&wfr=spider&for=pc
3.农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面临三大困境当前,农资企业普遍面临着高库存、成本上涨及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已成为众多农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广大农资企业应重视营运资金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营运资金,结合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发现原有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如一家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22833
4.农资行业蜕变之路:现状挑战与未来机遇农资行业现状与前景在融合方面,农资企业可以积极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和联盟,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通过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协同创新等方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同时,农资企业还可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的竞争与合作。 在发展方面,农资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市场脉搏。一方面要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https://blog.csdn.net/Jiyan_xiaobai/article/details/138653097
5.卖农资越来越难,主要面临3个问题目前,农资经营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惰性强,思想落后,缺乏诚信,欠了账不还,一会这问题,一会那问题,一拖再拖,尤其对曾经帮助支持过的人,欠了很危险的良心帐。圈子就这么大,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问题。 当然,农资零售商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了解农业、熟悉农村、接近农民。但这https://www.meipian.cn/3ymnaxyz
6.农资店倒闭6大原因,中4条的都倒了而且,随着农资企业进入互联网平台,农资产品的价格十分透明了,不仅农资店老板能获取到,种植户也能获取到相应的价格,所以,好的产品自然会有人选择,低价、劣质的产品则早晚会被淘汰。 05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农资店在农村可以说是刚需,只要有种植户就会有农资店,所以只要不是运营得太差,农资店老板都可以有不错的收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31450.html
7.今年哪些农资店会“关门”?有这3种情况的要警惕南方+二、农资店经营落后,线上培训受关注。 我国有将近200万农资零售商,这一个庞大群体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而且没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 很多农资老板一年下来,流水几百万,员工三五个,但是自己连一年盈亏多少都不知道,业务员可以随意调货,所以,特别需要懂管理、会经营的专业人士来指导。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13/c789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