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常用的6种农具,以前家家有现在淘汰了,满满的回忆

在70-80年代的农村,大多数农民依靠着几亩薄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以此维系着家庭的生计。不像现在,打工机会众多,那时若没有一门手艺,农民们便只能守着土地,与泥土为伴,在四季的更迭中播撒希望与汗水。

为了让耕种更为顺利,农民们凭借着智慧与经验,创造出了一系列辅助农具。这些农具,虽无现代机械的精密与高效,却在当时的农耕生活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标志。

犁,是农民种田最重要的工具,在湖南农村的丘陵地带,田地往往面积狭小且地势起伏。古老的耕种模式在此延续了千年之久,牛耕成为了田野里常见的景象。

犁在牛的牵引下,在土地上缓缓前行,农民则在其后稳稳地扶着,口中吆喝着,指挥着牛的方向。每耕完一亩田,牛累得气喘吁吁,人也疲惫不堪。

那坚实的土地在犁铧的翻动下,逐渐变得松软,为后续的播种做好了准备。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微耕机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犁,这种老式农具渐渐退出了农耕的舞台,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与犁配套使用的耙,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田经犁耕之后,地面往往高低不平,此时耙便闪亮登场。它将田土进一步耙平,使得水田的表面平整如镜,方能进行插秧作业。

早期的耙,其耙齿多为木制,后来逐渐演变为铁制,更显坚固耐用。但在微耕机普及的今天,耙也如同犁一般,被束之高阁,渐渐被人们遗忘。

风车,虽名为车,与交通工具毫无关联。它是一种巧妙借助风力的农具,专门用于清理粮食中的杂质。

那手摇式的风车,以木板精心打造而成,上方设有一个宽大的斗,用于盛装待清理的粮食。操作时,先将斗下的闩插上,倒入粮食,下方用箩筐承接。

随后,一手松开闩,一手缓缓摇动把手,风车开始转动,粮食在风力的作用下,饱满的颗粒直直落入前方箩筐,而灰尘、叶子与不饱满的粮食则被吹向尾部,实现了粮食的初步筛选。

锄头,这种农具可谓家喻户晓,在大江南北的田野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只是各地的锄头形状略有差异。

尖锄头利于挖掘坚硬的土地,扁锄头则在锄草等作业中更为得心应手,短把锄头适合在狭小空间操作,长把锄头则能让人在劳作时更省力气。

它用途广泛,挖土、挖田、锄草皆不在话下。即便在今日,农村仍有锄头的用武之地,不过在拥有微耕机的家庭,其使用频率已大幅降低。

扁担箩筐,是农村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挑运工具。

在湖南新化等地的偏远山区,道路崎岖不平,车辆难以通行,收获的稻谷等重物只能依靠人力肩挑背扛。

箩筐以竹子为原料,由篾匠师傅精心编织而成,有圆形、扁形、方形等多种形状。一担湿稻谷重量可达150斤左右,沉重的担子压在农民的肩膀上,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

扁担则有木制与竹制之分,它与箩筐相互配合,成为了农民运输物资的得力助手。如今,随着农村公路的修建,车辆能够直接进山,扁担箩筐的使用场景已越来越少。

箢箕,同样是竹子编织而成的农具,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有牛的农户家中,箢箕常用于挑运牛粪至田间,使其成为滋养土地的肥料。割草时,箢箕也能方便地装载草料,便于挑运。

箢箕有高杆与矮杆之分,高杆箢箕适合挑运较轻的物品如牛粪、稻草等,矮杆箢箕则能承受更重的负荷,用于挑土、挑沙等重物。

打谷机,是种稻农户家中的必备农具。在其尚未出现之前,农民们只能使用拌桶来脱粒,劳动强度极大。

80年代,脚踩打谷机逐渐兴起,虽较拌桶有所改进,但在水田中操作时,仍需耗费大量体力,且容易弄湿衣物。

如今,汽油机打谷机已广泛应用,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收割机更是大显身手,一亩稻谷半小时左右即可收割完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介绍的6种农具,如今都被淘汰了,可它们是70-80后们难以忘怀的回忆,还记得吗?

THE END
1.从战国至明清,耧车如何助力古代农业成长?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耧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此时的耧车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在细节上进行优化。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不同地区的耧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一些地方的耧车还增加了辅助功能,比如在耧车的前端安装破土装置,能够更好地应对坚硬的土地。耧车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https://gqt.scy.cn/info/1084/15731.htm
2.中国古代发明了什么样的农耕工具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文明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农业技术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当时的生存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革命性的农耕工具被发明出来,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https://www.aceya.cn/li-shi-ming-ren/560394.html
3.寻找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杭州新闻中心在耕织图中,有使用龙骨水车抽水灌田的情景,例如《灌溉》《一耘》图就绘出了使用龙骨水车抽水灌田的场景?。在《耕织图》中,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农具的形状、构造以及它们是如何配合农民进行劳作的,这对研究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关阅读▼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wghz/content/2024-12/10/content_8823936_2.htm
4.中国农具发展史.ppt中国农具发展史.ppt 45页VIP内容提供方:advs728 大小:966.5 KB 字数:约3.89千字 发布时间:2017-06-14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41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农具发展史.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灌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13/114472606.shtm
5.材料热处理技术发展史(1)学习园地材料热处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古代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有 明显的区域特色,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热处理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但也有许多发明和技术在世界 热处理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不少成果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https://www.ysug.com/study/17366.html
6.浓缩百年粮食发展史!全国首家红色廉政粮所就在湛江南方+照片墙上展示着从建党初期到现代社会的粮食发展故事,各种现代人鲜少见过的粮食种植、收割、检测到储藏的农具,一个个复古粮食生产模拟情景,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百年农耕文化和粮政发展历史浓缩在展馆内,全面展示着新中国粮食政策变迁中粮政文化的脉络肌理。 天花展示了从1949年至2022的年画,体现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12/c7675985.html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历史地位。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随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https://www.fwsir.com/xz/html/xz_20061126201737_12102.html
8.领先国际水平的中国雾星静电喷雾技术科技动态农业科技应用这一核心技术,可以开发出从小型、中型和大型,从地面到空中的系列静电喷雾器械产品,这些产品将填补国际上这方面的空白,其节水、省药、高效的功能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中国创造的雾星静电喷雾技术将引领全球植保器械的更新换代,它将在人类社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里程碑式的积极作用。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15552
9.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 篇1: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ulgm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