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句古代格言出自
A.《资治通鉴》
B.《论语》
C.《荀子》D.《史记》
2.新党章是何时在什么会议上修改通过的
A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公元前33年,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前往匈奴和亲,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多少年没有发生战争
A:六十多年
B:三百多年
C:四百多年
C:六百多年
【答案】A.六十多年
4.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
A.三国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答案】B.春秋
5.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D.韩非子
6.不是发生在楚汉之争的成语为
A.十里埋伏、四面楚歌
B.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D.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答案】B.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7.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A.天津
B.泉州
C.明州
D.厦门
【答案】B.泉州
8.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
A.李善长
B.刘基
C.朱升
D.胡惟庸
答:C.朱升
9.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
A:渠沟
B:天宝河
C:邗沟
D:京杭大运河
答:C:邗沟
10.“礼不下庶人”是我国什么教育的主要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答:B、奴隶社会
1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答:B、中国
1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B、①③
13.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答: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4.毛泽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词《沁园春·雪》大致应当写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答:A20世纪30年代
15.下列新中国十大元帅中,不属于四川籍的是
A刘伯承
B朱德
C徐向前
D陈毅
答:C徐向前
历史知识竞赛题库选择题四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开展之时的欧洲战事正是
A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投降
B德军进攻巴黎
C德军大规模空袭英国
D德军进攻苏联向前迅速推进
答:C德军大规模空袭英国
17.以下传说中的上古高士哪位不是因不愿意接受让位而隐居的
A许由
B善卷
C壤父
D务光
答:C壤父
18.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④②答:C.①③②④
19.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历史的主题是()
A.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B.向**过渡
C.恢复国民经济
D.实行“一化三改造”
答:B.向**过渡
20.下列条约内容中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答:A南京条约
1、我国境内目前确定的最早人类是(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
A221年B、222年C、223年
3、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C)
A、唐朝B、三国C、隋朝
4、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是(C)
A、李渊B、李建成C、李世明
5、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B)
A、房玄龄B、魏征C、姚崇
6、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
7、下列农具中,可用于灌溉的是(C)
A、曲辕犁B、耧车C、筒车
8、坚持“因材施教”,善于进行启发诱导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
9、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是(C)
A、新罗人B、高丽人C、日本人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各国,唐朝时称为(C)
A、安息B、大秦C、天竺
历史知识竞赛题库选择题及答案二
11、下列哪一项是建于隋朝的建筑物(A)
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昭寺
12、后世尊称的“药王”是(C)
A、僧一行B、李时珍C、孙思邈
13、被后人尊称“诗圣”的唐朝诗人是(B)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
14、《步辇图》的作者是(B)
A、吴道子B、阎立本C、颜真卿
15《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给参赛选手小李出了这样一道必答题:我国7世纪初的一项伟大工程,经历过历代修造,至今仍发挥着运输作用的是(C)
A、都江堰B、赵州桥C、隋朝大运河
16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A)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唐太宗
17流传下来的“卧薪尝胆”说的是谁的故事(B)
A、吴王夫差B、越王勾践C、齐桓公
18三国时期,台湾称为(A)
A、夷州B、琉球C、台湾
19.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B)
A.隋之前的古运河B.隋运河C.会通河D.通惠河
2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A)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历史知识竞赛题库选择题及答案三
1.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__逐渐完善的(B)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和同为一家”是首________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C)
A.回纥B.靺鞨C.吐蕃D.南诏
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C)
A.玄奘B.戒贤C.鉴真D.崔致远
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B)
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D.指南针和造纸术
5.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B)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6.《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D)
历史知识竞赛题库选择题及答案四
A.司马迁B.司马睿C.司马炎D.司马光
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
8.军机处设立于(D)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雍正时期
9.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D)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D.驻藏大臣
10.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