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巫山网

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受挫,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0月和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和“十五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93年2月26日至3月1日,中共巫山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1998年2月7日至9日,中共巫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及中央、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移民、脱贫、发展”三大任务,坚持“加快发展、稳中求进、富民强县”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实施开发式扶贫和旅游兴县战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库区移民大开发和城镇迁建。深化国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及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节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明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央2号文件下发后,巫山县在全面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不等不靠,结合实际,制定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建设的44条优惠政策,作出建立龙门经济开发区的决定,建立和筹备发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的8个驻外窗口,开始兴办经济实体。

一、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

党的“十四大”后,巫山县及时召开县委扩大会和三干会(乡、村、组干部会),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四大”精神热潮。确立县“八五”脱贫、“九五”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落实具体措施,突出抓好烤烟、旅游、农业、建材采矿四大产业。农业坚持走质高产高路子,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烤烟、生猪、油料、蚕桑、水果、药材、板栗、蓑草等八大骨干商品基地建设。烤烟、卷烟产量,1997年分别达到30万担、20万大箱,烟税超1亿元;建材重点抓好水泥厂扩建,形成年产30万吨规模。旅游业开发八大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到199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8%。

1993年,全县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十分重视宣传工作与经济工作具体结合;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重点活动,增强工作实效性,加强“十四大”精神的宣传和落实。

二、中共巫山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三、迈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

1992~1999年,巫山县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十五大”精神,积极探索,推进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不断迈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

第二节抢抓机遇实施奔小康建设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进入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中共巫山县委认真贯彻执行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办法,抓住机遇,结合巫山实际,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高潮,为奔小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二、开发式扶贫

巫山县通过实施开发式扶贫,文化、电视、通讯、卫生等事业得到发展,广大贫困农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贫困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旅游兴县”战略

四、突出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5年,巫山县开始大面积种植烤烟,全年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518亩,产量达到231.6吨。1986年以来,烤烟生产以政府指令性计划为主,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发展新区,以“公司+农户”模式,进行产前投入、产后补贴、灾害保险,实行“烟种、肥、房、水、机、路”配套,推广统一育苗、整地、假植、膜下种烟等种植技术,规模逐步扩大,产量产值逐步提高。1997年,全县烤烟产量达到1.163万吨,面积达到9.98万亩,单产每亩112.8公斤。1999年,全县实现烤烟种植5.2万亩,产烟14.36万担。

1992年后,巫山县突出抓好烤烟、畜牧、林业、果品、蔬菜、蚕桑、魔芋、乡镇企业等八大产业,立足加快全县生态农业产业化。1997年,发展1000亩生态林,2000亩防护林和5000亩经济林。海拔600米以下沿江河谷地带柑橘高接换种达40%,发展早中晚熟果品50万株,600米以上地区发展苹果、梨子和干果50万株;发展大棚蔬菜1万亩,开发5000亩早熟名特优蔬菜品种、2000亩破季蔬菜和天然绿色食品;新建桑园200万株,发种1万张,产茧4000担。种植魔芋2万亩,产量4000万斤以上;稳定发展生猪、牛羊等,建设养殖小区和培育养殖大户,强化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规范饲料兽药供应体系,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出栏生猪48万头,山羊12.5万只;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58亿元。

巫山县从1990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是改造薄地,种植药材和经济果林,对耕作层达不到60厘米的田块进行客土,配套修建蓄水池、田间机耕道和耕作道。期间,重点实施川东项目两期和各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最典型的有七星综合开发项目和三关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990~1999年,开发项目涉及全县南、北、中三大片区的19个乡镇、102个村、485个社,涉及1.85万农户、7.28万人。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8.5万亩,造林1.92万亩,累计完成土石方1388.65万方,投工1109.59万个,投资1746.59万元。在配套建设方面,全县建设区共新建排灌沟渠197.5公里,蓄水池、储粪池、沉沙凼3.24万口。发展地坎经济林1.31万亩,栽植苹、梨、桃、李、脐橙、杜仲、花椒等优良苗木共100万株,项目内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减轻农民负担

1990年始,巫山县集中开展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工作,减轻农民负担。1997年,巫山县确定“富民为本,发展经济,确保增收,减轻负担,把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战略思路,全年农民人均负担34元。1999年,对全县48个乡镇、566个村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砍掉5个乡镇30个村超政策范围的不合理负担50万元。同时,审查取消文化、广播两个收费项目。1990~1999年,全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负担管理一年比一年规范,农民负担逐年得到减轻,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六、开展“创先争优奔小康”活动

巫山县小康建设工作,从1992年提出开始,大致经历3个发展阶段。1992~1996年,是以“创先争优奔小康”竞赛活动、树立小康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探索阶段。1997年至2004年10月,是按“2000年基本实现小康县”的目标全面推进小康建设阶段;2004年10月以后,是将小康建设与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相结合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小康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县人民以“快马加鞭未下鞍”之势奋勇前进,全县小康建设迈出可喜的一步。

七、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整顿与建设

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遵照中共四川省委和中共万县市委的统一部署,中共巫山县委在全县农村开展基层组织整顿与建设工作。54个区乡镇党委、566个村党支部、12781名党员参加活动。各级党组织坚持“重基层,抓基础,促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全面推进,整体突破”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开展三批集中整顿和三年全面建设工作。

1994~1995年,巫山县被万县市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整顿与建设先进县。1994~1997年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建设工作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得到中央组织部督导组和四川省、万县市委的充分肯定。

八、推进科技进步,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九、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巫山县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县。县委紧紧抓住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机遇,把对外开放与对口支援紧密结合,构建对外开放、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的新格局。

1994~1995年,狠抓以开放促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和对外开放工作。成立县对外开放和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多次召开会议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对外开放和对口支援工作。县级领导带队外出洽谈项目,引进资金设备。1993~199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主动与海外、国内各省市广泛交往,密切联系,共接待海外投资商及北京、广东、上海、山东、辽宁等省市来巫山的各类考察团体212批2108人次,洽谈各类项目339个,签订合同129个,意向投资10.1亿元,合同资金3.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25亿元。1997年,全年共接待对口支援考察团体75批780人次,协议对口支援资金3.3亿元,签约资金1.3亿元。成功召开对口支援汇报会、新闻发布会、招商投资洽谈会和三峡库区市区县长联席会,利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电视台宣传巫山,促进世界了解巫山,让巫山走向世界。

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精神和要求,巫山县制定文件,从五个方面提出贯彻落实意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暂行条例》,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1992年,县委组织部制定《关于民主评议部局级领导干部的通知》,开展民主评议部局级领导班子的正副职领导干部。以“学习、团结、勤政、廉洁”为主要内容,采取自我总结、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的方法进行,组织部门将其民主评议的结果作为换届人事安排的依据。1994年始,对副局(区)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政绩档案,实行政绩考核。实行对部局级领导干部届中跟踪考察,采取压担子、下派锻炼、岗前培训、学习进修等措施培养。做好考察、任用,从成熟的后备干部中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做好备用衔接,及时补充后备干部。1995年7月,为了进一步拓宽知人、识人、选人渠道,真正把社会各界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各类年轻优秀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加强培养教育,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巫山县下发《关于做好公开推荐县级党政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全县开展公开推荐工作。此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经常性的规范管理工作。全县切实加强干部管理、后备干部人才建设及人才管理,逐渐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十一、“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库区移民开发和巫山一期水位城镇迁建

巫山县属三峡工程移民大县,按175米方案统计,巫山县淹没:25个乡104个村345个组,巫峡镇、大昌镇等17个城(镇)及48个工矿企业,以及淹没区的公路、码头、输变电、电讯、文物、矿产、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项目。直接或间接移民56055人,约占总人口10%,其中农村移民33723人,占总移民的60%。移民人数多,城镇、工厂、企业和基础设施迁建量大,而移民环境容量又特别狭窄,安置与迁建的条件极差。所以,三峡工程移民安置问题,是世界级的大难题。巫山县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破解这一难题。

一、开发性移民试点

1985~1992年,在三峡移民工程正式实施之前,巫山县从大农业开发安置移民、城镇搬迁试点安置移民、工业开发安置移民、人力资源开发安置移民等四个方面开展为期8年的农村移民安置试点。8年试点,全县总投资1418.5万元,完成1306.95万元,占92.1%。其中土地开发计划面积17850亩,投资1051万元;完成10357亩,投资997.38万元。水利配套计划11595亩,投资249.5万元;完成抗旱水池74口,容积40733立方米;配套面积9278亩,投资168.51万元。农村简易道路计划投资70万元,实际完成14.2公里,投资28.4万元。计划5个工厂及乡镇企业,共投资398万元,计划安置移民255人,落实安置移民243人。1997年,确认长江委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和规划调整成果。1999年5月,国务院对三峡移民工作作出重大调整,农村移民安置由内安为主调整为鼓励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实行就地安置与外迁安置相结合,政府组织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企业由原样复建调整为关闭破产和资产重组。巫山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1.2627万人增加到2.2973万人。

巫山县坚持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牢固树立以移民促发展、以发展促移民的基本思想,将移民迁建与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结合,实施移民经济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安置移民,利用对口支援搞好淹没企业和城镇迁建,切实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现有的移民土地开发逐步推向移民经济开发的新台阶,不断加快和推进全县开发性移民。

二、移民迁建步伐加快

巫山县实施农村移民安置和土地开发利用,对新县城和各集镇的搬迁进行试点,农村移民安置及土地开发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快了移民迁建步伐。

三、完成巫山一期水位城镇迁建

1994年7月,巫山县设立巫山县移民工作委员会和巫山县移民工程、城镇迁建指挥部以及巫山县经济技术开发管理委员会,形成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系(简称指挥部),按照“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塑造形象”的原则,制定一期水位分项搬迁的具体实施方案。1995年,是全县移民工作走向系统化、正轨化的第一年。巫山县从塑造形象、实施整体搬迁出发,继续抓紧搞好农村移民安置、新县城建设和工矿企业搬迁各项工作。

实行农村移民以土为本安置。坚持以大农业为主,搞好有效开发土地,拓展安置容量。全年共计完成农业土地开发2620亩,修建抗旱水池78口,总容量767000立方米,兴修引水渠24.2公里,计配套面积7000亩,修建简易公路和机耕道76公里,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

加快农村移民迁建。重点抓朝阳、桂花、春早三村的建设。朝阳、春早移民新村建设坚持“一监督、两自主、三公开、四统一、不突破”的原则,有力地促进了新村建设的进程。当年,两个新村都完成居民点“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移民搬迁房也在修建过程中;对安置区开垦的土地进行水、路、林配套,有114户452个移民土地安置全部划分到位并与移民局签订安置销号合同。

妥善解决农村移民安置。重点突出安置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年计安置农村移民663人,其中县内企业安置101人,主要是小三峡水泥厂、大昌水泥厂、页岩砖厂等,县外企业安置77人,主要是索特公司及广东对口支援单位接受移民。同时各类培训后安置农村移民155人。

完成新城基础设施建设。1995年底,新城区共征地2019亩,拆迁房屋138户、建筑面积17300平方米。油码路、平湖中路、集仙中路等长为14.45公里的七条路,完成9.95公里的建设,其中平湖中路、油马路和集仙中路的建设全部竣工。完成三级输水工程,投入使用新城施工用高低压输电线路网络;建成新城临时电讯工程。巫山中学完成征地工作并破土动工;年初规划的3万平方米移民搬迁房建成;完成平湖中路的两幢大楼,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

加强集镇建设。重点抓培石、大溪、双龙三个最低水位集镇的迁建。当年完成培石集镇新址1.4公里的道路和一座中桥,9个单位和31个移民户在新区动工建设搬迁房。大溪、双龙集镇完成征地工作和道路、供水等单项设计任务。

做好工矿企业迁建。坚持“调整规划,加速前期,评估切块,规范行为,企业定点,争取资金,树立形象”的年初方案,坚持“低水位、能源建材、受灾害影响和技改项目落实企业优先搬迁”的原则,加大工矿企业迁建力度。石油库在道路、平台修建的基础上切实进行防滑坡整治,建立700立方米立式油罐4座,完成发油台工作间的安装。建筑公司砂砖厂全年除完成水、电、路三通和场地平整外,还建起办公楼和联合车间。巫峡酒厂、小三峡水泥厂完成征地和“三通一平”以及厂区围墙和挡土墙等工程。磷肥厂,结合技改,完成征地、迁建、可研论证、工厂初步设计和电力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一期水位涉及的28个淹没企业,全部通过国家咨询公司专家组的项目评估,并完成迁建规划。

1996年,全县全面实施一期搬迁工程,完成绝大部分淹没搬迁项目的建设,新县城建设共征地2837亩,拆迁房屋123户、面积21360平方米。道路建设已具有“三纵三横”的雏形。三镇中培石集镇进度最快,年底乡属单位已实施搬迁,基础设施全面完工。朝阳、春早两个移民新村完成“三通一平”建设,兴建部分移民新居,分别成片开发土地699亩和1000亩,做到水、路、林配套建设的立体农业开发。年底,完成12个项目、16家企业的可研报告,完成4个项目、9家企业的初设。

在一期水位搬迁任务繁重时期,巫山县理顺关系,调整结构,明确职责,使全县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1995~1996年移民迁建和安置发生根本转变,取得很大成果,受到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但三峡移民工程浩繁复杂,且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全面开展一期水位搬迁过程中,也由于许多主观和客观方面原因,难免有问题存在。通过及时调整,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所增强。移民迁建速度加快,特别是新县城已显现规模,道路建设呈现“三纵三横”轮廓,西坪小区形象突出。各集镇、试点村的进度加快,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大江截流前一期水位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节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继往开来

党的“十五大”召开后,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党的“十五大”所指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上来。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明确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巫山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的措施。统一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提出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精神文明的方案,增强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自觉性。

二、召开中共巫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8年2月7日至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巫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248人,实到代表240人,列席代表61人,特邀代表7人。会议批准王定顺所作的《迎接新世纪,开创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提出巫山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报告确定的加快发展和实施旅游带动的战略思想,对于巫山肩负起历史使命,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听取和审议李瑞皇代表中共巫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主题报告。第十次党代会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认真学习、宣讲,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团结拼搏、开拓奋进、艰苦创业、实干兴县”的务实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创业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打造“旅游大县、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环境优美县”,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加快富民强县奔小康步伐的进程。

会议选举出中共巫山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5人及中共巫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会议选举出县委书记王定顺,县委副书记蔡军、骆明凯、张明生、张世弟,县纪委书记李瑞皇。

三、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巫山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加大经济和改革开放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主题活动,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五节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党的“十五大”与重庆直辖给巫山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巫山县各级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机遇,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移民为先,工业强县,城乡统筹的战略,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

一、改善投资环境

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巫山县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用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

明确财政优惠政策:来巫山县的外地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重庆市制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巫山县的财政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新建生产性企业,从投产之日起,五年内缴纳的多种税收,凭入库税单由财政部门在年度决算后,按地方实得财力返还50%;外来投资者购买、兼并、租赁或以其他形式经营巫山亏损企业的,从购买、兼并、租赁之日起,三年内新增各种税收,凭入库税单由财政部门在年度决算后,按地方实得部分全额返还;外来投资者从事农、林、牧、渔业等开发项目,在经县上确认的经营期内,由财政返还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利用荒山、荒坡、荒土、荒水发展生态农业或农业科技开发,在确认经营期满后,经县上再确认,还可以延长财政返还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年限。

明确土地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上,外来投资者除享受国家、重庆市制定的优惠政策外,也享受县上的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可以通过划拨、出让、租赁、招标竞价和其他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允许县内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外来投资者合作兴办企业。外来投资者以划拨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向第三方转让时需补交土地出让金;外来投资者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需政府新征土地划拨使用的,只收征地成本费,经县政府同意征地成本费可延期缴纳;外来投资者以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兴办一般性生产企业,从租赁合同生效之日起,十年内免交土地租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政府同意,可延长免缴土地租金时限。

明确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凡到巫山县工作的外来人才,直接从事产业开发、生产经营、投资办企业,将高新技术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并为社会提供就业的,在巫山县工作期间,自己申请并经县政府同意,将给予津贴补助和奖励。引进、调入的以上人才,均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房,并对其就医、子女入学入托、配偶就业安置等具体问题给予优先解决;凡引进智力支持,进行技术转让,对财政税收产生实际贡献的,政府从实际贡献额度内对智力支持人与技术转让人给予奖励。外来投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全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范围。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实施医疗卫生改革

改革人事制度。1992年后,根据《巫山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巫山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巫山县认真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和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依法管理、措施完善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工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坚持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加强和完善聘后管理。

改革分配制度。1992年后,巫山县认真贯彻《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医院科室工作人员考核,按照“绩效结合”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和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积极推行岗位结构工资和奖励工资。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事业单位医院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以收定支、保障员工基本生活、工资增长与经济效益挂钩、工资能升能降、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原则,建立起符合医院特点的岗位结构工资和奖励工资制度,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统一,保护低效落后的工资管理体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解决工资分配中的问题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医院劳动、工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五、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99年,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巫山县委、县政府成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改革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施干部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及资产上划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监管,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全县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得到顺利有效的推进。

六、建立市场体系

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92年以来,巫山县以旅游业为支柱,大力发展商业、服务、金融业等,增强辐射服务功能。加强交通、通信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抓好房地产综合开发,推动住房建设。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农村商业服务网,搞活城乡物资交流。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八、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

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限后,按照中央文件规定,1998年以来,巫山县制定完善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1998年,巫山县成立完善土地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在骡坪镇高坎、茨竹村进行为期10天的试点。两村继续延包、续签合同共425户,承包人口1289人,承包土地面积177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9.8%。实行小调整的3户,承包人口12人,调出、调入土地面积3亩,顺利完成土地延包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贯彻中央和重庆文件精神,巫山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全县非移民区48个乡镇479个村4191个社139567户,开展完善土地承包工作。完成承包耕地面积599800亩,收回承包地面积1043.3亩,涉及1183人,进行“小调整”的219户688人,调入土地面积1250亩(含收回的承包地和机动地),进行“转包”的7625户26613人3500亩,申请退出耕地又无人承包的400户1527人,退出土地面积1262.6亩,调整后的无地人口尚有63872人。

1998年开展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按照中央“大稳定、小调整”的土地政策,巫山县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九、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十、实施对口引资

巫山县抓住移民迁建和对口支援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开拓、抢抓机遇、巧借外力、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互惠互利、内联外引、多元结合、突出效益”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理念,全方位招商引资,把“引大引强”作为对口引资的重点,多门路寻求对口支援,有力地促进全县移民安置和企业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994年,各地区、部门对库区的对口支援工作进入高潮。按照国务院通知中安排的结对关系,巫山县的支援单位分别是天津市建委、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南平市,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集团公司、供销联社,广东省新会市、深圳市,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本溪市,四川省冶金厅、烟草公司、经协办。重点支援单位是广东省。至2000年,巫山县有40多个单位受到支援,累计资金达3000多万元

十一、“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第六节坚持“两手抓”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多次强调,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中共巫山县委严格遵循这一理论,坚持“两手抓”,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治安大局

二、开展反对“法轮功”、“门徒会”斗争

取缔邪教“法轮功”组织。1996年秋,河南省郑州市李功发来巫山,在人民广场用白布横幅写着“李洪志创编‘法轮功’最高层次练功法”,每天早上30人至50人,习练10多天。李功发走后,巫山中学、巫山师范学校、秀峰中学、教师进修校相继建立“法轮功”练功场所4个点,与万州“法轮功”辅导站联络,接受其指导。1999年,按照中央决定取缔“法轮功”组织精神,巫山县成立取缔“法轮功”领导小组,从纪委、组织、人事、民政、法院、公安等单位抽调十多人,进行专项取缔工作,办公室设在公安局。经十多天调查取证,查禁取缔“法轮功”活动场所5处,有站长1人,副站长4人,习练者129人。其中党员35人,离退休干部25人,副地级1人,副县级2人,副局级以上10人,高级知识分子10人。收缴“法轮功”书籍412本,录音制品224件,录像制品16盒,资料950份,其他73件,条幅2条。经过召开各种会议,宣传教育,个别谈话,促使习练人员思想转化,“法轮功”基本上停止活动。同时,通过调查摸底,对部分法轮功习练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让其主动交出外地寄来的“法轮功”活动书籍21本,录像磁带5盘,信件18封,宣传资料18份,辖区内没有出现上访请愿、进京和聚会。

三、开展城镇“双创”

第七节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重庆直辖后,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委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体制改革,先后在各级领导班子、全体共产党员和职工中开展了宗旨教育、“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千人促农”,实施“鱼水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一、掀起“宗旨教育”热潮

二、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抓住突出问题,各班子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坚持边整边改,把解决直接涉及到党群、干群关系的热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全县共解决各类问题总数达204件,其中热难点问题57件,历史遗留问题17件。全县8套班子、巡视组、“三讲”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共接到群众来信519封,接待来访群众1100人次,给予明确答复的822件次,办理完结的659件次,特别是一批老上访问题的解决在群众中反响较好。

2000年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统一了党群干群思想,增强了团结,振奋了精神,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有明显改善”的目标。

三、开展“千人促农”活动

“千人促农”工作团进驻农村,解决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了实处。

四、处理伤农事件,实施鱼水工程

实施鱼水工程,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

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也是把党建设好的关键。1992年以来,巫山县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健全机制,常抓不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六、加大反腐败力度

1994年,巫山县以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将党风廉政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继续抓好“三清一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狠抓大要案件查处,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996年,为认真落实反腐败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巫山县反腐败斗争协调领导小组就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3个方面15个内容开展反腐败工作。453个党政机关、乡镇组织、基层站所、国有企业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356个领导干部作自查自纠,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同时,设立反腐倡廉举报、查办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基金,建立全县反腐败的激励机制。1998年,根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关于反腐纠风的精神,巫山县对县级各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进行清理检查。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领导分工包项及牵头部门负责制,抓好党风廉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县级领导干部秘书的管理,解决领导干部在住房、建房、购房和装修住房方面存在的严重以权谋私问题,有效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

第八节世纪末建设成就

1999年,巫山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移民、脱贫、发展”三大任务,坚持“加快发展、稳中求进、富民强县”的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90不变价)685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326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200万元,工业总产值17063万元。粮食总产量2.2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2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全县政治稳定、人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稳步推进二期移民攻坚

二、扎实开展扶贫攻坚

巫山县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稳粮增收越温饱,夯基立柱奔小康两大目标,突出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重点,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努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引导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质量,扎扎实实开展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994年,建卡的42302户贫困户143730人中,有38866户137826人,按照“五八”标准和“四个一”要求,通过重庆市检查验收,完成成建制温饱达标任务。1999年,全县稳定发展骨干经济项目,烤烟种植51704亩,产烟14.36万担,创产值3474万元,实现农林特产税864万元。种植魔芋1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创产值1200万元,建立魔芋无病种源繁育基地780亩。蚕茧发种8450张,产茧17万公斤,蚕农收入161万元。新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水果40万株,改良63万株,水果总产量1750万公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畜牧业全面实施“畜禽种子工程”,畜牧业总产值达1888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48718万元,利润总额2724万元,回库税金1253万元。全年动工各类水利工程10600处,新建100方以上人畜饮水池9700口。完成改土4.1万亩,新修乡村公路217公里,改造干道公路路基100公里。完成长防重点工程造林6万亩。全面完成小城镇建设和“村村通工程”。县级106个部门深入开展扶贫工作700多人,协助落实扶贫项目40多个,落实“1+1”结对帮扶建卡贫困户1100户,救助失学儿童810名。

三、推进企业改革

坚持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全面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深入开展“学邯钢、抓管理”活动,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成功进行粮食企业的改革,开展丝绸厂、果品加工厂企业的破产关闭试点,促进川穗水泥厂的兼并,国有、集体企业1999年有2033人进入再就业中心。在积极推进扭亏无望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和关闭的同时,从战略上调整现有国民经济布局,把工业经济的重心向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开发转移,运用国家对库区移民搬迁的政策,大力发展库区经济和特色经济。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063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86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5581万元,年末存款余额达121058万元,贷款余额达101357万元。全县个体工商业户达到6210户,私营企业61家,从业人员7794人,总产值275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5566万元,实现总产值8150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

巫山旅游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巫山依托自身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多渠道招商组客,成功举办“玫瑰婚礼大游行”和“走进三峡腹地、情系贫困山区”夏令营活动。成立长江三峡旅游联合体,共同促销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和小小三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旅游市场。全面推行旅游服务承诺制,落实“一控双达标”任务,净化旅游环境,树立城市形象。巫山旅游呈现喜人局面,1999年小三峡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88万人次,实现旅游财政收入2361万元、社会收入1.5亿元。

五、狠抓对口支援

巫山县坚持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努力营造“筑巢引凤”氛围。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收费项目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制、办理时限制和外来企业及移民迁建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手续,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主动争取对口支援,努力增强开放实效。1999年共接待考察团48个438人次,签订合同、协议21份,洽谈项目45个,实施项目28个。引进资金17202.57万元,其中纵向引资13008.87万元,广东省对口支援4193.7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363.7万元),为移民迁建的顺利推进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突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揽全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巫山导报》,在抓好县人代会、政协会、工作会等新闻宣传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移民迁建、扶贫攻坚、旅游发展、软环境治理和“两基”达标攻坚等战役性宣传。突出实施“两基”攻坚重点,实施广播电视网络建设。1999年实现177个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加强文物保护,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成效显著。提前进入重庆市“三为主”验收县行业,全县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3.9%。

THE END
1.干部培训学习干部培训学习的信息由四川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干部培训学习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干部培训学习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就到四川干部培训网。https://www.sdganxun.cn/li/1436/
2.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的信息由甘肃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就到甘肃https://www.gzganxun.cn/ri/634/
3.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的信息由西藏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就到西藏http://www.swuplganxun.com/ze/634/
4.四川干部教育培训网首页 干训动态 政策文件 专题合辑 培训资源 培训专栏 综合服务干训动态 当前位置: >> 干训动态 干训动态 一周干训速递 干训项目 通知公告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2024-05-07 乐山市级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2024-05-06 自然资源厅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2024-05-06 成都http://www.scgb.gov.cn/siteservernew/channels/2_5.html
5.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达州市中心校达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学校简介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达州市中心校达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广播电视为成人提供学历教育服务。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农村基层干部中等学历素质教 【详情】 招生专业 全部类别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门类 专业类别 最低录取分 热门院校推荐https://xuexiao.chazidian.com/xuexiao535697/
6.四川三农新闻网12月9日,由四川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广元瑞亨职业培训学校和阿坝州大禹农民培训学校承办的射洪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班。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刘涛、科技教育股股长杨俊华、农业专家杨超以及培训学校负责人文正勇、刘伦进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开班典礼上,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刘涛强调高素质农民http://sc3n.com/index/news/lists/id/18.html?page=5
7.第五届(2023)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11月6日,在2023中国·潼南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期间,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农产品展示在区委党校举行。 郭坡村忙得热火朝天 果蔬书院热闹非凡 2023-11-09 11:23:04 11月6日上午,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参观团来到柏梓镇郭坡村,了解潼南区种植业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情况以及潼南区农业“头雁”https://www.cqtn.com/html/col616512.html
8.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彭州市分校(彭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这里是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彭州市分校(彭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顺企网成都黄页的介绍页,位于彭州市天彭镇小北街98号,营业范围有利用现代化传输工具,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村基层干部、青年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立足中专学历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联https://www.11467.com/qiye/230432054.htm
9.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清单(2023年版)(2)可按规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落实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纳入中省财政现有卫生健康人才培养项目支持范围;通过公开考试或考核的方式招聘到服务所在县(市、区)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继续教育支持;在县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服务2年以上的http://www.jyccc.cn/xxfz-01/work-010/1750.html
10.四川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事务中心(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本网讯 6月1—4日,四川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事务中心(省农广校)副主任应文胜一行深入达州市,就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通川区秦巴蓝莓主题公园、达川区月亮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宣汉县桂花米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培育学员在产业发展https://m.sctyxy.net/zhaosheng/xxdt/5001
11.共青团中央关于2006年度全团调研信息奖的表彰决定30.学会感恩: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广西贵港市西江中心小学 潘伟英) 31.培育新农民: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力点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张华) 32.当代大学生的责任道德教育 (团湖北省委 陈正祥) 33.云南省大学生信息消费的调研报告 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f/200706/t20070607_31511.htm
12.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今年,我的建议与加大力度支持青年返乡创业相关,其中也涉及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李君代表说,希望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到乡村创业,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往往能较快运用http://m.ce.cn/bwzg/202203/08/t20220308_37382221.shtml
1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1.政府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首先,各级政府应将职业农民教育经费列入同级预算,并设立培训的专项资金。其次,应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补助机制,比如为农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学费减免。再次,应改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设施条件,并提高师资力量的投入。此外,针对创业农民不仅应给予金融、财税上的政策http://www.sass.cn/101009/1388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