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是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人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给人类带来健康。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2020年3月17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国务院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农作物主要种类
根据农作物生物学性状分类
因为我国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不同,到于该种植什么,应种植什么,都要遵循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而定,不能盲目随从。因此,农民朋在种植农作物既要科学种植,又要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收益。
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902.4千公顷,2019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930.7千公顷,比上年末增加28.3千公顷,同比增长0.02%。
2018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038.2千公顷,2019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063.6千公顷,比上年末减少974.6千公顷,同比下降0.83%。
2018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189.45千公顷,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29690千公顷,比上年末减少499.45千公顷,同比下降1.65%。
2018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24266.19千公顷,2019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23730千公顷,比上年末减少536.19千公顷,同比下降2.21%。
2018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2130.05千公顷,201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1280千公顷,比上年末减少850.05千公顷,同比下降2.02%。
三、中国农作物种业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位于世界第二;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2%左右。从国别上来说,大田作物种子进口国主要为美国,出口国为巴基斯坦;蔬菜种子进口国主要为日本,出口于西班牙;花卉种子主要进口于朝鲜,出口于韩国。
建国以来,中国种业的发展经历了计划体制阶段(1949-1978年)、经营双轨制阶段(1979-2000年)、市场化阶段(2001-2009)和加速发展阶段(2010至今)。自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种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种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种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但是在国际化市场中,仍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业需求。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许多种业跨国公司进入国内,跨国公司的进入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大量资本的同时,也对中国种业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对中国种业的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摸清中国种业贸易现状,寻找制约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是提高中国种业企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从国际贸易现状来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占有国际市场份额较低,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主要因素如下。
从目前的国际种业贸易现状来看,种业市值份额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如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等;中国种业贸易出口额与荷兰、法国、美国等相比相差甚远,一直处于逆差,而且逆差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大田作物逆差贡献率最高;从进出口国别来看,中国种业主要进口自美国、法国、丹麦、日本、泰国、意大利、朝鲜等国,主要出口于巴基斯坦、菲律宾、西班牙、韩国、美国、日本等;竞争力指数表示,中国种业竞争力很弱。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种业公司规模较小,科技创新不强,育种研发与成果转化严重脱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而美国等种业强国的种业公司规模较大,企业科研投入力度大,科技创新强,产业链完善。
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2030年中国转基因农作物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转基因农作物重点企业分析,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发展前景,转基因农作物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