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低是会员农场难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要想实现盈利生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农场生存如此困难?那些失败的会员农场做了什么?
老沈了解到,有些农场也在做会员制,但模式仅限于充值多少,成为年费会员还可以享受折扣。经营这些农场的业主也深知,游客只能给农场带来一次效益,而会员才是农场长期生存的关键。
就像健身房一样,很多人办了卡后根本就不去,第二年也不会再办卡。健身房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工作。他们只能不断吸引新客户来生存,没有办法做长久生意。此外,大多数农场会员收取入场费,利润主要来自二次消费,生存更加困难。
不仅消费频率没涨,长期消费的人也没有涨!很多农场只是看热闹,到了年底却利润微薄。
因为初期投资太大,运营成本太高,效益自然不高。如果没有可持续生产血液的能力,农场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02|
扩大基数是会员制模式的基础
对于会员模式来说,庞大的会员基础永远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因素。而且我们必须明确,农场会员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线下消费的频率,而是为了增加线上情感交流的频率。只有达到线上交流的频率,才会产生线下消费。
因此,农产品消费频率低的问题只能通过引入新内容来强化,而这个新内容的核心就是农产品消费场景的延伸。说白了,就是你的农场在顾客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消费场所。只有当你的场所性质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对你的印象和他们的选择才会相应改变。
北京怀柔区有一个农场,叫金汇有机农场。其布局和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整个农场占地260亩,分为几个公园。其中,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是最大的领域。同时,该区域也对外开放,是农耕体验和主题节庆的场所。周围有温室、儿童游乐场、广场、住宿区、餐饮区等,用于日常游客接待。
对于这样的农场来说,顾客对他消费的影响难道只是购买农产品的地方吗?显然不是,它已经成为集集市、餐饮、住宿、旅游、场地租赁、亲子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体验空间。
对于农场本身的经营来说,产品自给自足,生产成本可控;垃圾可作为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空地可以作为活动或集市的场地,营销成本大大降低,整个农场还可以保持产品的有机生产环境,实现收入与发展的双赢。
种植的植物花卉不仅用于温室观赏和销售,还可以作为亲子手工和学习活动的材料;草莓、桑葚等农作物可作为餐饮原料和采摘活动的主体;牲畜马、羊、猪被用来进行游行和花园活动,温室里种植的胡萝卜和卷心菜被用来发展特色餐饮。
金惠有机农场在因地制宜、开发自有资源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很多农场的前面。同时,准确捕捉亲子教育和旅游需求,开发相应的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初级生产、二次加工和三级服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循环的商业模式。
|03|
用户激活是会员模式盈利的关键
如果说健康的生态循环和丰富的体验是农场实现流量分流的垫脚石,那么清晰的变现模式和交易形态的变化则是构成会员池的栅栏。我们常说“冷数据,热关系”。无论你有多少数据,如果不将其货币化,数据就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很多农场主对老沈说:你看,我的农场一年有几十万顾客。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我说:“数据是死的,关系是活的。你们十万多的游客你见过很多,有多少人真正在你的农场里产生了收入?在测试盈利模式之前,不必要的行为就是找死。你应该怎么办?”最关心的是如何激活它们。”
金汇有机农场通过独特的消费项目和对外合作打造的景观亮点,建立了自己清晰的盈利模式。再加上与亲子农场共享的会员体系,整个农场的在线会员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变现的基础更加牢固。
同时,金汇有机农场线上线下双发,通过社区在线上开展农耕体验和农业科研活动,搭建寻宝、自然游记、农耕体验等优质课程体系。其他体验课程。此外,还有各种适合儿童的趣味游戏、精美的手工艺品等课程。
线下,金汇有机农场建立了会员分销体系。依托已建成的33座标准化高标准大棚、8个优质春秋大棚、40亩麦田、60余亩杂粮地,为会员提供优质有机食品配送服务,直接拉动会员发展。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