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桐通讯员万阳邢强冯璇

9月2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在应城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上,在感受湖北农民喜庆丰收的同时,更见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新景象: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大数据成为新农资、智能农机成为好帮手。

直播带货,新农人成“兴农人”

穿着白色衬衣、系着蓝色领带……在直播带货区,打扮“洋气”的“吴稻长”,被网友调侃不像农民。

“我们合作社种了4000多亩稻田,你看我的脸晒得多黑,你说我是不是农民?”对着手机直播镜头,“吴稻长”摸了摸他黝黑的脸庞。

“吴稻长”名叫吴斌,是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他辞掉北京律师工作,回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朝阳村、袁湖村流转土地,种植孝感古老珍稀水稻品种“黄毛粘”。

为打开销路,60后的他取名“吴稻长”,在田间地头玩起了直播。

“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他形象生动地吆喝,让越来越多的网友爱上了黄毛粘稻米。目前,该公司除了自建基地外,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毛粘”2万亩。

他们分别是应城市长江埠街道永乐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思瑶、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党支部书记吕志峰,二人都是退伍军人。

永乐街社区盛产莲藕、米粉、食用盐等,江河村盛产紫薯、甲鱼、鸡蛋等。销路不畅,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两位村支书都想到了帮村民直播带货。

“自去年5月以来,这已经是我们第4次携手直播带货。”吕志峰笑着说,逐渐摸到门道了,现在带货效果还可以。

为支持家乡发展,网络红人“炒粉姐”唐应也从东莞赶了回来。

“直播间的各位亲们,这个是我家乡的特色产品黄滩酱油,纯手工酿造……”她边在会场展示炒粉绝活儿,边为家乡农产品代言。

当天,江汉大米、楚天好茶等8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及武汉热干面、孝感米酒等6个地方特色品牌集体亮相,200多家企业带来800余种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了丰收成果,丰富了市民餐桌。

科技赋能,农民“慧”种地

在优质农产品展区,15元一斤的樱桃番茄、12元一斤半的水果黄瓜被抢购一空。

这些农产品产自应城市三合镇西头村的番茄公社,以个头相似、口感美味而闻名。

番茄公社由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引进以色列现代数字农业技术,目前已建成300亩智慧大棚,种植樱桃番茄、水果黄瓜、阳光玫瑰葡萄等。

大棚里,平均每1000平方米有10个传感器,组成“数字大脑”。工作人员只需设定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农产品就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长大。

“3000平方米的大棚年产番茄最高可达20吨,亩年产值超过10万元。”湖北番茄公社数字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祖清介绍,数字技术加持,农业效益可观。

番茄公社还是技术应用的中转站,研发的土壤快速检测技术,能提升施肥精准度。该技术已为周边地区100万亩水稻田进行了体检,成功绘制出了数字土壤地图。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机装备的支持。

在现代农机装备展区,40多台“大家伙”格外引人注目。湖北省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苏仁忠介绍,6家省内农机企业与11家省外农机头部企业同台竞技,表现不俗。

东风井关带来的一款拖拉机,变“手动挡”为“自动挡”,前进、后退、挂挡不用脚踩离合,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现自动驾驶、辅助直行,开沟起垄误差缩小至2.5厘米,提高土地利用率5%。展出不久,就被一位种田大户抢购。

同样被抢购的还有湖北洋丰科阳带来的一台谷物烘干机。

“配备了风温、粮温、水分等多种传感器检测智能化集成系统,实现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该公司现场销售负责人鲍瑞介绍,去年11月上市,已经销售了100多台。

THE END
1.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曙光随着农产品乘“云”走向全国,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理念激励着曙光村农民变身“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产品覆盖自治区知名的农副特产品,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3000元https://www.0471tv.org.cn/content/2024-03/03/content_80180419.html
2.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近年来,黄石市阳新县以“新媒体+产业”为抓手,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 在阳新县陶港镇上徐村的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程玉萍正在直播带货。 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玉萍说:“主要经营那些干菜、水果、家禽之类的。” https://m.hbtv.com.cn/p/3184662.html
3.“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4.电商产业前景行业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市场受访专家表示,电商平台淡化GMV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品牌方经营重心的变化,更加关注利润率、注重更高质量的增长,或许是当下“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双11期间即时零售业务异军突起,凭借“本地门店+即时配送”的服务模式,使其成为实体零售业深入参与双11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平台、品牌新的增长点。淡化GMV,平台、品牌http://2844go.com/news/industry?num=1&size=30
5.新春走基层小山村里的“新农事”他们以技术入股,在春节前夕,分得了红利。焦霞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还有五险,她管理的一号棚分红有2万多元。 乔石认为,这样做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孵化,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真正连农、富农、带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https://m.jnnews.tv/p/871347.html
6.续写春天的故事河南周口:农资市场新变化手机成为新农具,网购农资比品牌,问诊配方选肥料,不买农资买服务……春耕、春播、春管农忙时节,在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农民选购农资、农具出现新变化,市场变得“潮”起来。今年他托管两户在外务工村民的10多亩地,种上强筯小麦。目前,该县已成立农机专业https://m.gmw.cn/2022-04/04/content_1302882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