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大会暨创新成果发布会在济南山东大厦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山东省能源局指导,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院”)、山东省能源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山东省能源研究会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海斌,德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建,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建如,大唐山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林跃,华能山东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亮,华电山东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安同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科技园区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辉,山东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雷鸣等领导出席。山东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郑海村主持。
史玉波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尤为关键。本次大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合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搭建思想碰撞和交流互鉴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结合,有效破解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秉承国家能源战略方针和战略布局,充分发挥能源科技智库作用,紧密联系能源行业同仁,为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凝智聚力。
陈海斌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本次大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汇集各方共同开拓创新理念、探索路径方法、展示前沿成果,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向未来,国家电投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持续服务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解决行业痛点、攻关关键技术,在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岳建如指出,山东省能源电力行业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紧抓国家批复山东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重要机遇,能源结构加快跃升、能源转型提速优化、能源布局更具潜力、能源开发加力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加快。本次大会是山东省能源科技工作领域的一项创新举措和重要安排,希望全省能源行业以此为契机,在新型电力科技研发领域多出成果,为山东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
王雷鸣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国能源研究会、山东省能源局对本次大会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国家电投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的关心指导,向各位大客户、合作伙伴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致以诚挚谢意。本次大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是对当前成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山东院将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各方合作,聚力攻坚新型电力系统“卡脖子”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山东院国家示范630℃等级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深远海大容量浮式风机平台创新技术、海上光伏发电创新实践、综合智慧能源低碳规划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交通强国建设之交能深度融合技术、绿电转化全链条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进通信技术,山东大学、山东院大型燃煤电厂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构网控制为核心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共计9项科技创新成果正式发布,代表了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山东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创新中心涵盖山东院和山东大学共建的发电厂节能减排减碳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智慧能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海上新能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抽水蓄能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熔盐储换热与多能互补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充分发挥双方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共享,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校企联合创新示范。
中国能源研究会山东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揭牌成立。服务站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山东院、山东省能源研究会、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联合建设,发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能源领域高端智库独特优势,推动山东省能源科技创新发展。
“定海号”深远海大容量浮式风机平台发布暨中国船级社认证证书颁发仪式举行。
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创新联盟由山东院等15家单位联合组成,集合深远海风电行业优势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打造专业化产业协作平台、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高精尖人才培育平台,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山东院与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会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中新社、中国企业报、中国改革发展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央媒、省媒走进山东院,针对各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深度专访。10余家知名媒体到会进行报道。
论·绿色发展,碳·美好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在构建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对科技创新的渴求愈发强烈,迫切性也日益凸显。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凝聚创新合力、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合作,加快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奏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最强音,绘就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