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以下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1.生物的生存需求:这包括对食物、水、空气、阳光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需求。

同时,生物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网则是一个更复杂的网状结构,包括多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4.植物生长的条件:除了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生长还需要阳光和土壤。

5.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动物的生活习性: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这说明它们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以上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观察物质1.科学并不空洞,它始于观察。

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物质,科学要研究的物质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

2.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学习它,就要认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

第二章观察形状与结构1.许多物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拆掉“骨架”就能化整为零。

通过分类、重组整理来改变事物的面貌。

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再创造”。

2.简单结构可以演变出复杂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这叫“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的演变”。

这一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需要再创造才能实现。

第三章光1.光是通过透明的物质传播的,不透明物体的表面会把光线反射回去,被反射回来的光是平行的,这叫反射现象。

2.光通过不均匀的介质时,光线要发生偏移,这叫折射现象。

3.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着。

地球自转是绕着自身轴心旋转。

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旋转。

它们是产生影子的原因。

2.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第五章工具和机械1.我们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要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这就需要借助工具或机械来完成任务。

工具和机械能帮我们省力、方便、快捷地完成任务。

2.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点、用力点、阻力点。

杠杆上有三个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

轮大的时候容易转动;轴小的时候容易挂东西;轮和轴的距离大的时候费力;轮和轴的距离小的时候省力。

4.斜面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斜面越平缓越容易把重物推上去。

使用机械时要注意省力费距离。

5.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5、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3、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

它(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9、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升温和保温?答:①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③盒子可以改变角度;④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全册知识点(精简版)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5.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叫光的折射现象。

7.太阳光(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9.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0.潜望镜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从潜望镜的窥测口进入人的眼睛。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壳是最薄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等→影响迅猛。

(2)地球外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影响缓慢。

7.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8.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沙、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9.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

10.河水会不断侵蚀河床、河岸,它所携带的泥沙会在下游大量沉积。

河流下游的地形多是平原。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1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像小朋友长大需要吃饱饭、睡好觉一样。

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绿豆芽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和空气,还对光照有要求呢。

它喜欢在黑暗的地方生长,要是一直被光照着,可能会长得不太好。

3.蚯蚓喜欢住在阴暗、潮湿又富有有机物的土壤里。

要是把它放在干燥、明亮的地方,它可就不乐意啦!4.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需求还不一样。

比如鱼离不开水,鸟儿喜欢在天空飞翔。

第二单元:光。

1.光可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你要是想让光拐弯,那可得费点心思啦!2.光遇到镜子会反射,就像皮球撞到墙会弹回来一样。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做出好玩的镜子迷宫。

3.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挡住了。

而且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是不是很有趣?4.凸透镜能把光线聚集起来,要是拿它在太阳下聚焦,说不定能把纸点着哦,可别随便尝试!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峡谷等等。

就像一个大蛋糕被切得乱七八糟。

2.火山和地震可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大爆发,虽然很可怕,但也塑造了地球的表面。

3.风化和侵蚀会慢慢地改变着地球的表面。

比如风会吹走沙子,水会冲掉石头。

4.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它可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就像我们的饭碗一样重要。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推一下小车,它就跑起来了;拉一下绳子,东西就被提起来了。

2.摩擦力有时候是个“捣蛋鬼”,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但有时候又是个“好帮手”,比如让我们能稳稳地走路。

3.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变形,去掉力又能恢复原状,这叫弹性。

4.我们的小车跑得快慢、远近,都和力的大小、方向有关系哦。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希望能帮到你呀!。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和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是表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状结构,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结构。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能量,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二、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5.化学反应的概念:物质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连接,用“=”表示相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自身旋转称为自转。

2.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轨道与黄道面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地球上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交界线为日界线。

四、物体的运动1.运动的分类:平动和转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归纳,暑假预习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一、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空气和水的特性空气和水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我们会学习到它们的特性和性质。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而水是无色、透明的。

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气体的体积和重量变化,深化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理解。

同时,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沸腾以及溶解的过程。

2.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各种变化。

我们会学习到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固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液体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3.火的形成和燃烧我们将学习到火的形成和燃烧的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到火的形成需要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火的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且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燃烧。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除了物质和现象,我们还将学习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探究,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植物的结构和生长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过程。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我们将了解到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当的温度等条件。

2.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我们将学习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式。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将了解到不同动物的体型、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脊椎、按外骨骼等。

3.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我们将学习到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将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究动物繁殖的方式,如卵生、胎生和无性生殖等。

三、力和简单机械此外,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还将了解力和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1.力的作用和测量我们将学习到力的作用和测量。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记录和分析。

3.科学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客观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概念。

3.植物的生长: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4.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发育过程、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物态变化的过程。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溶解性、酸碱性。

3.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4.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和楔子的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形成、昼夜更替。

3.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4.宇宙的探索:太阳系的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科技与生活1.科技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科技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清洁能源的利用。

3.科技与健康: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科学锻炼的方法。

4.科技与信息: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

六、科学实践1.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

2.科学项目设计: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

3.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科学伦理:科研诚信、生物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准备和复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生物1.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2.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3.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4.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5.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物理1.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2.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3.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研究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学习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4.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化学1.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2.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3.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研究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习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1单元)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生物需要时,生物才能够生存下来。

2、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植物生长必需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肥料.土壤.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香蕉(热带雨林)、松树(寒温带)、仙人掌(热带荒漠)。

5、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湿润的土壤里。

6、各种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7、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9、从食物网中我发现:(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2)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4)植物是食物链的最低层,凶猛的肉食动物是食物链的最高层;(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校园花园食物链: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

生产者:蔷薇花;消费者:蚜虫、瓢虫、小鸟。

11、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个湖泊、一片树林、一个海洋。

12、制做生态瓶四个步骤:(1)大油桶,剪掉上面一部分,并清洗(2)装一层淘洗干净的沙,装入半桶自然水域的水;(3)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4)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田螺。

13、生态瓶中加自然水域中的水,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它是水中小动物的食物;水草的作用是供给小动物的氧气、食物也是小动物居住、游玩、藏身的地方,同时可以吸收小动物粪便清洁水。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能量-能量的概念和种类;-活动中的能量变化;-机械能和动能的转化;-热能的传递和节约;-光能的应用。

第二单元:万物各有特性-物体的分类;-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物体的重量和密度;-物体的浮力和压力。

第四单元:生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和生命特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作用;-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动物的脊椎和无脊椎分类;-动植物的生命史和繁殖。

第五单元:生态和环保-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生物的生存和变异;-食物链和食物网;-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

第六单元:科学史话-科学的概念和历史;-著名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的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同学们掌握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地球和宇宙-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天体,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

2.物质和能量-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的转换:如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生物和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人体生理-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科学探究方法-观察: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进步。

-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

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

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

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适宜种植【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

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

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

4、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

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6、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7、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保存寿命可以延长。

9、砖厂烧砖的土选用黏土是因为【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坚固。

】10、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1、要使植物生长得更好,除了【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还需要【人类的呵护】,需要付出【情感和爱心】。

12、“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

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13、喜阴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14、喜阴植物有【半夏、剑兰、海棠、蝴蝶兰、芦荟】。

15、【樟树】是喜阳植物,在幼苗时期怕强烈的阳光照射,只适合在弱光的环境下生长。

16、喜阳植物有【樟树、月季、石榴、菊花、水仙、荷花、向日葵】。

17、我们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给植物定期浇水、除草、除虫、松土、施肥,给攀缘植物搭架帮助其生长等。

18、在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有同学将对照组放进冰箱中,这种设计合理吗?答: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一般冰箱中是无光的、黑暗的,因此,这种设计虽然满足了温度的变化,但光照这一因素也成了变量,从而无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第四课根和茎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根】、【茎】和【叶】是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

3、按植物根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4、直根系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棉花、油菜、蒲公英、甜菜、香菜、菠菜。

】5、变态的贮藏根有【胡萝卜、萝卜、甘薯。

】它属于【直根系】。

6、须根系的植物有【水稻、小麦、葱、蒜、莜麦】。

7、根的共同特点是:【根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生长在地下。

】8、根的作用是:【根具有固着,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

】9、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0、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而根则没有“节”和“芽”。

】11、植物主要通过【根毛】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12、在研究根的作用的实验中,在玻璃瓶里的水面上滴一层油,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

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第五课动物的食物1、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

3、植物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能量】。

动物需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4、草食性动物有【蝴蝶、蛾、鹦鹉、犀鸟、大蝙蝠、大熊猫、树懒和海牛。

】5、肉食性动物有【螳螂、瓢虫、乌鱼、鲨鱼、齿鲸。

】6、杂食性动物有【蚂蚁、老鼠、乌鸦、大猩猩。

】7、杂食性动物又称【泛食性动物】。

8、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

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

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

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9、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答:草食性动物,例如马、牛、羊及一些鼠类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10、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1建立自然保护区。

○2禁止捕杀,退耕还林。

○3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4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

第六课葵花向阳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3、大多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

4、植物的茎、叶、花等器官都有【向光性】,除此外,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

5、多数植物的根、茎生长方向有共同规律,一般情况下,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总是【向上生长】。

6、【植物的根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总是向地下生长】,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

7、“飞蛾扑火”说明有些昆虫有【向光性】。

8、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9、养鱼者可在夏季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昆虫来喂鱼】。

10、灯光诱虫养鱼法一般采用【黑光灯或普通灯泡】,以【黑光灯】为常用,而且【效果最佳】。

11、植物的向性运动,指的是【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

12、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向什么方向生长?为什么?【向四面八方生长,因为太空中没有地球的引力作用】。

第七课燕子南飞1、生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在迁徙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和【进食】。

3、有些鱼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水中去产卵,如【鲑鱼】鱼。

5、除鱼类以外,能长途洄游的动物有【南极鲸类】、【海龟】。

6、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7、植物虽然不能移动,但是也有【迁移】现象。

8、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

9、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10、冬眠的动物有【蛇】、【青蛙】、【蜥蜴】、【熊】。

夏眠的动物有【蜗牛】等。

11、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

12、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常用的抵御严寒的方法有:【用炉火、暖气提高室内温度。

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增加衣物,保持休内温度。

适当多食用热量高的食物,减少外出等】。

13、我能举出植物迁移的例子有:【蒲公英】、【郁金香】、【椰子】等。

14、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

】15、夏候鸟有【黄鹂】、【杜鹃】、【鸳鸯】;冬候鸟有【大雁】、【野鸭】等多种雁鸭类。

16、除了迁移和冬眠以外,动物和植物的过冬办法还有:【有的动物皮毛增多、脂肪增厚;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为灰白色;树叶落地】。

THE END
1.农村电磁壁挂炉安装方法与使用指南,步骤及操作说明摘要:本文介绍了农村电磁壁挂炉的安装方法与使用指南。安装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电源线和燃气管道的安全连接,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正确接线和固定。使用电壁挂炉时需先通电并开启电源开关,根据需求调节温度,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安全隐患。本文旨在帮助农村居民正确使用和安装电磁壁挂炉,提高生活质量。 https://www.szjzfzx.com/2024106792.html
2.电炒菜炉灶使用方法,电炒菜炉灶怎么用鑫友电炉3. 烹饪:将锅具放在炉子上,将内部湿度擦干,添入食材,根据需要加入调料和油,再根据需要调整火力大小。 4. 炒:当需要炒菜时,未热锅不加油,先将锅烧热,然后加入油,等油热了再加入食材,快速翻炒,用铲子不断翻动,将食材均匀炒熟,炒菜期间不断调整火力大小。 http://4g.xinyoujidian.com/post/469.html
3.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9篇(全文)2.1 变量选取及说明 通过对各方面通胀观点的分析, 本文将从各方面选取变量进行建模分析, 具体如下:①货币方面: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解释变量;②在成本方面:银行一年期商业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带来企业等资本方面的成本提高, 因此对成本方面引起的通胀有影响, 所以这里选取国际原油价格和一年期商业贷款利率作为解释变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kx4t2hm.html
4.公民科学素质首先要求菜农懂得安全使用农药知识,注意在收割蔬菜前的10天内不可再使用农药。消费者在买菜时,要做到一看、二闻、三问。即先看看蔬菜上是否有小虫或被虫咬过的新鲜痕迹,如有,则说明蔬菜被农药污染少,可放心购买;“闻”,就是闻一闻有无农药味,如有,则说明喷洒农药的时间不久,不宜购买,“问”,就是问菜农何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5
5.固定资产管理调查报告(精选6篇)(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较低。目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公司,使用权属于各部门、车间,各部门、车间无偿占有、使用和维护,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造成部分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管理部门只重视新设备的购买和发放,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使用情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upr69b1.html
6.壁挂炉的使用方法3. 温度调节:用户可以通过温度调节按钮来设定壁挂炉的目标温度。一些先进的壁挂炉能够自动调节温度,以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4. 定时功能:使用定时功能按钮,用户可以设置壁挂炉的自动开关机时间,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举例说明各个按键的具体使用方法:- 电源开关:开启壁挂炉时,按下电源开关。关闭时,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7535531804086932.html
7.农村新能源: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撑最关键光明日报有关专家建议,各地在发展农村新能源利用时,应该注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能源互补;可以与当地的生产发展结合起来,例如与绿色蔬菜生产、绿色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也可以与日常的科普知识宣传结合起来,这样群众易于接受;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使用新能源。 https://www.gmw.cn/01gmrb/2006-08/01/content_457352.htm
8.甘肃电网新中国成立后, 甘肃电力事业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50年9月, 兰州郑家庄电厂第一台1000千瓦机组 正式投产发电,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台 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 ▼1949年8月,兰州郑家庄发电厂建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 西固热电厂落地兰州, https://www.meipian.cn/352q5l4j
9.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某市利用丰富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某市利用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结合时代需要,建构新乡贤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建设要不断丰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传统道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③时代变迁要求传统文化适应新情况做出新调整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178ab812c3241aa8c41707aca6eb8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