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它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要素的角色可以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相提并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有哪些独特之处?
首先,数据具有非稀缺性。与传统资源的有限性不同,数据可以无限复制和再生,使用不会消耗其价值。
其次,数据具有高流动性,能够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
再次,数据的非排他性使其可以被多方共享和利用,推动跨界合作和创新。
此外,数据还具有可扩展性,随着分析和应用的深入,其价值不断扩展,为发现新商业模式、优化决策提供了可能。
在哪些行业和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目前,数据在农业、消费、金融、交通、医疗和工业等行业和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在农业领域,数据要素赋能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如利用遥感和物联网技术收集的数据指导农业生产,优化种植和灌溉计划。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数据要素的应用能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参数,降低成本。
在流通、应用过程中,数据要素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
首先,提升数据质量是基础。需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例如,进一步促进图书、期刊和传统行业的优质数据开放,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制定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开展数据资源开放试点,优先开放高价值、低敏感、数据量大的民生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公共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等。
其次,完善数据流通机制,制定流通标准规范,促进数据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此外,应挖掘数据应用潜力,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和研发,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创新应用的广泛采用。
再次,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应通过立法和技术创新来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防止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泄露。
最后,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要加快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探索布局数据基础设施,加快数据空间、高速数据网等技术的研究,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为促进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要素流通、开发、利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