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数据成为决策支撑的关键,正在深刻改变着资源配置的方式

11月22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出席并发表演讲。

苗圩表示,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三重机遇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具体工业领域,最重要的变化在于供应链格局的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以及新旧生产要素地位更替这三个方面。要妥善地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更要牢牢抓住这些变化孕育的机遇。

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竞争发生剧变。苗圩指出,近年来美国将我视为头号的战略竞争对手,联合其盟友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无底线地遏制打压,大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也造成了全球供应链大范围的梗阻,大家开始反思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进行调整,重新研究效率和安全的平衡问题。多重因素的叠加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呈现出区域化、本地化、短链化的趋势。尽管有复杂多变的各种干扰因素存在,只要顺应产业运行逻辑的深刻变化,就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局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产业链演变始终会遵循“靠近产地”“靠近市场”来布局,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会以某些国家、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加上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轻易不会被撼动。

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早有布局,十年来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智能制造体系,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规模接近三万亿元,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达到了6000多家,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的规模和水平更是全球领先,建成了近2000家引领着各个细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未来智能制造将赋能各个生产环节,智能制造和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时代要求,成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点。

三,新型生产要素将替代传统生产要素,释放巨大的潜力。苗圩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一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推动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明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2022年底发布的《数据20条》,对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的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今年的机构改革又专门成立了国家数据局。过去我国依靠人口红利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势推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事关制造业发展全局性的战略。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介入经济体系,深度嵌入经济增长的函数,以其自由流动来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最优配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形成叠加、聚合、倍增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线性增长转向指数增长、裂变式增长。数据成为决策支撑的关键正在深刻改变着资源配置的方式,对制造业的设计、工艺、制造、营销、服务等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苗圩强调,要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造业发展的根基。

第二,注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要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强5G、千兆光网建设等网络设施和智能计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的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和协调联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我们要在发挥数据资源要素价值管理创新工作中明确数据资源的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的经营权,三权分治,打破数据价值流的枷锁,真正释放数据要素的新价值,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发展的先机。

第三,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真正落实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现在全国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刚刚超过2.5%,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不到1.4%。这个比例太低了,抓技术创新必须抓住企业这个关键,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还要加强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在关键材料、重大专用装备、先进工艺等关键领域建设一批实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布局,加速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化点成珠、穿珠成链。

第四,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就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既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之举,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之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外商投资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是成功的,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都占据着优势地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大批有远见的企业家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制造业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已经全部取消。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享有同等的政策。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坚决破除隐性壁垒,更多地激发起市场的活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THE END
1.让数据要素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电子报数据要素解决效应突破资源瓶颈。数据要素具备协同联动、融合创新及复用增效的特点,能够优化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打破资源瓶颈,构建灵活、多样、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网状共享的方式破除“信息孤岛”,以多元主体协作形式构建新型网络连接,凭借数智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构造数据要素共享新型生态系统。 https://dzb.whb.cn/2024-12-08/7/detail-872810.html
2.数据要素行业专题报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亟待开发的蓝海1.1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政策快速落地助推体系建设 数据要素被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壮大, 数据要素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都投入到市场运作中。政府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管理者,将发挥政 策扶持和积极引导作用,推动公共数据扩大开放,构建数据开放平台。相关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https://new.qq.com/rain/a/20230725A01D3Z00
3.“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区块链赋能正当时51CTO博客形象的说,数据是“新型石油”,虽然它不是一种有限资源,但就像石油需要提炼一样,经过一定的处理,能够被解锁出更大的价值。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将为大家解读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有何深意?新型技术又将如何赋能释放数据要素https://blog.51cto.com/u_15634468/5364763
4.数据: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开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生产要素。2022年6月22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要求。数据要素及数据要素市场的相关研究已https://blog.csdn.net/jane9872/article/details/130181928
5.数字成为新生产要素,谁能成为未来的执哨者?数字时代,区域重新洗牌的时代再次来临。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把数据列入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数字经济浪潮奔腾而来,工业经济时代依托大出大进、港口优先的发展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https://www.iyiou.com/news/202006121004538
6.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更多“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如今,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要素,深入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引领()等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 Ahttps://www.educity.cn/souti/bv57gps8.html
7.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能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信息时代发展大势,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发展,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明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要促进数据高效流https://www.10086.cn/aboutus/news/groupnews/index_detail_4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