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对乡村振兴作用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重要战略,并将农业现代化放在突出地位,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以及创新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产业结构逐步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和“三、二、一”转变,促进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不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经济上,都会出现溢出现象,这就出现了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我国学者李校利、户俊峰和焦菲菲分别从生产力角度[1]、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2]以及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3]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农业创新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提供了雄厚的实践基础。

2我国农业创新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引导我国农业向着可持续、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党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明确提出粮食一定要掌握在国人手中,不能受国外牵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粮食综合产量呈不断增长状态,到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2万亿斤,比1999年增长4.8倍,年增长率2.6%;人均粮食产量472千克,较1999年增长了16.77%,粮食安全的底线被我国牢牢地守住了。

2.2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结构已经从狭义且单一的种植农业转变为多样性且广义的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的农业现代化生产。1999年我国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总产值为24519.1亿元,2018年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总产值达到113580亿元,比1999年增长4.6倍,年均增长4.5%;从1999年农业产值占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的57.53%到2018年的54.11%,农业产值占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降低,而牧、渔、林的产值则是不断上涨。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我国农业发展已从数量发展逐渐转变到质量上和绿色生产上,农业产品的高质量、集聚特色以及绿色生产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地展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造。2015年中国农业部声称农药化肥使用量要控制在零增长状态,2018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为5653.42万吨,比2015年减少369万吨,下降6.1%。2018年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为150万吨,较2015年的178万吨减少了28万吨,总量下降了15.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表明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转型起促进作用。

2.3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产生重大转变。经营主体的转变,促进了本国现代化农业活力的增强。我国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当地特色超级企业等数量急剧上涨,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从学校走出的大量高级人才以及社会精英等加入农民的队伍,促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日益壮大。2018年,新型职业农业的创新创业人员已达780万人。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新型农民在新技术的使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以及新市场的扩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和机械化生产农业的主力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不断变化。

2.4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层次鲜明。农业创新的主体是高新技术农企业,在实行农业科技创新时,由于各个涉农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等不同,所造成的涉农企业发展速度也会不尽相同。甚至有些涉农企业由于承受不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比比皆是。往往和高校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涉农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在面对技术问题时会轻易渡过难关;相反,中小型企业就可能被技术性难题所难倒。有研究指出,在涉农企业创新过程中,如果创新失败,经营风险加大,此时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就会有破产的风险[4]。因此,涉农企业在创新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的不同,来研发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新农业技术。

3农业创新的路径

3.1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推广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业对创新中的表现集中体现为加大对农业R&D经费的增加,以及对其推广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可以加大农业R&D的投入,依靠我国以及国外先进的生物科技、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实际应用与农业生产,把卫星遥感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农业机械上,在大范围耕种、除草、施肥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促使农业生产精准化、高效化和自动化,全方位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达到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不但要促进农产品的数量提高,也要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3.2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引进与建设能够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全方位提高农业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的素质,增强对农业科研人员及农民的思想培训,促使其具有先进的生产观念,并且提高其对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和技能的水平,促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拥有先进思想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构建高层次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建设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培养出更多的农业创新专业型新人才,构建农业专业化科研人员结构的完善,提高农业专业型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运用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会打造一个涉农人才交流的平台来进行人才引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并实施赏罚机制促进先进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3.3完善农业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应该根据当下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出发拟定新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也应该根据中央制定的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总纲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科学合理且符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

3.4完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经营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延伸,这就促使我国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个环节关联在一起,促进农业一体化的形成,进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也可以将工业和服务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借鉴到农业生产中来,建立新的农业机制并逐步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3.5促进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经营主体的转变,促进了本国现代化农业活力的增强。我国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当地特色超级企业等数量急剧上涨,生产规模逐步变大。从学校走出的大量高级人才以及社会精英等加入农民的队伍,促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日益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新型农民在新技术的使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以及新市场的扩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和机械化生产农业的主力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不断变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

4总结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国“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在这一巨变中创新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好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创新兴国、创新强国。要紧密走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引导下,来完成农业创新对其的促进发展,提高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发展,促进“三农”战略的完成,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而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

THE END
1.创新农业共享未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前瞻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大会共识》《全球农食系统国家科学与政策指南》等,发起成立世界农食行业低碳可持续合作中心、世界农食行业独角兽研究中心、世界农业科创投资人联盟,开展世界农业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农业中关村相关发布及推介活动等。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走好农业强国之路。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召开,大会聚焦农业科http://www.moa.gov.cn/xw/bmdt/202310/t20231027_6439159.htm
2.农业创新(精选十篇)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应当以现代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生产方式, 以现代生产要素代替传统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改善自然条件;以文化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商品性生产取代自给自足性生产;以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只有实现了这种改造, 才能使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 才能使农业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d2dy51.html
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指出由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ahnykx201209224
4.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指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在一定创新动力推动下,为达到和实现农业科技创造、推广与应用,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系统,包括农业科技研发系统、农业科技衔接系统和农业科技应用系统三个子系统。农业科技研发系统是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储备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开发活动的组织或经济http://www.sass.cn/924093/10221.aspx
5.用科技和创新助力农业生产用科技和创新助力农业生产 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召开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会上,公布了全国首批20佳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简称“丰信农业”)脱颖而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企业代表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90912/Articel08002MT.htm
6.以科技创新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河北作为农业大省,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农业绿色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9/263080.html
7.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pptx目录智慧农业背景与现状智慧农业技术路线智慧农业创新点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智慧农业应用案例分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智慧农业背景与现状 智慧农业定义及发展趋势智慧农业定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29/610422501501004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