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论文赏析八篇

近年来,曲靖市围绕十大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全市建成的省级良种繁育分中心9个,充分发挥我市良种选育全省领先的优势,加强高原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常规作物品种改良、种子加工等研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强的突破性新品种。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1)具有地方特色畜禽良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

2)集成组装配套技术层出不穷;

4)科技竞争力明显提高;

6)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处于全省领先。

2存在困难和问题

曲靖市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但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多样化科技的新要求,差距仍然很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

2.1创新成果供给不足

据统计,曲靖市平均每年鉴定的科技成果及新品种近20多项,但有效成果总量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呈现出五多五少

现象:单项技术多,综合性成果少;增加产量技术多,拓展农业功能的成果少;低水平重复技术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少;传统技术多,高新技术少;同单位、同行业成果多,跨行业的重大研究成果少。

2.2农技推广服务不足

曲靖市有县乡基层推广机构537个,实有人数5373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属县乡双重管理,人员大多数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2.3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研投入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经费缺乏。“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投入农业扶持资金1.35亿元,占市级财政总投入的5.08%,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800万元,仅占市级投入的13.3%,大多科研项目主要靠上级安排,获得上级科研项目经费才有研究工作,得不到科研项目安排的就没有科研的事可做。

3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3.1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农业科技投入主体、企业参与、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市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加大主要用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维护、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和升级改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科研条件建设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要确保市级一中心两基地建设资金,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基础性、功能性、研发性能力。二是加大主要用于支持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完成科研任务,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费的投入,市县两级财政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每年保持稳定增长。

3.2突出推动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

围绕十大优势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建设专业性的良种研发中心,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和技术,孵化各类产业良种,配套研发各类作物集成栽培技术;以市级种植业种业展示基地和养殖业良种繁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做强种子生产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层次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农产品。

3.3切实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实行农科人员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绩效与其报酬、职称挂钩;继续保留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的牌子、印章和法人资格,严禁资产平调、拍卖、挤占、出让和挪作他用;按照“先进后退”的原则,每年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业绩安排经费,做到机构有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加强村级农科员、兽医员队伍建设,适当提高他们的月补助,激发工作积极性。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探索建立“产学研推”紧密联贯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以公益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4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行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大户、科技特派员、科技专业户等的“二传手”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户对接,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3.5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的全面透视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然在农业科技新革命,以及加入WTO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较为严重的问题:

1.农业科技供给不足。由于科技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科研体制、科技人才和科研基础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业科技供给不足,科技实力和承载力较差。(1)政府对农业科技供给的数量较少。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出于宏观上的安全需要,确实有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使农产品产出最大化的意愿。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在对农业投入比对非农投入获利机会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又使政府的偏好处于管理者的中立,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意愿不高,甚至也出现“寻租”现象。(2)农业科技机构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机构本来应该是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的“龙头”,但是在政府对农业科技经费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下,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及农业教育部门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对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意愿低落。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应对

导致我国农业科技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体制不佳则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为此,必须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

1.灌输农业科技创新的理念。鉴于我国农业科技观念淡薄的状况,因而要有针对性地通过“灌输”方式实施农业科技观念创新工程。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的观念。当前要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迫切需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观念,迫切需要提高人们对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其次,要调整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思路。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尽快解放思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研观念,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情况、研究新对策、寻找新策略,用长期、动态、战略的眼光去研究市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创新思路。再次,要开发农民的科技观念。我国农民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市场观念淡薄,农业科技意识不足。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要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较低的现状,必须实施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工程,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首先,要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农业科技是一项公共事业,其研究的复杂性、共享性决定了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而要建立以国家为主体的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投入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对接,确保按照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农业科技经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其次,要优化农业科技投资的功效。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要要优化农业科技投资的结构。

【关键词】科技档案;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档案管理

【Abstract】Itistoproposetheimportantroleofscienceandtechnologyarchivesinthe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bycomparethedifferenceamongarchives,information,documentsandbooks,analyzefunctionsofthescienceandtechnologyarchivesonthe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vetopicselectionoftheendemicdiseasespreventionandcontrol,budget,papersubmissionandlevelimprovement,thendiscusshowtomakespecificmeasuresforbetterserviceontheendemicdiseasesprevention,givingfullplaytotheroleofscienceandtechnologyarchives.

【Keywords】Scienceandtechnologyarchives;Endemicdiseasespreventionandcontrol;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Archivesmanagement

First-author’saddress:YunnanInstituteofEndemicDiseasesControlandPrevention,Dali6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图表、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内容为标准将档案划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1]。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图表、声像、文字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2]。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自1951年建所以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科技推广、开发应用等课题,共取得科技成果81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获省部级奖励50项,获厅级奖励30项,以上在地方病防治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价值的地方病防治科技档案,通过对这些档案的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与应用,为云南地方病防治所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档案与信息、文献、图书的区别

1.1档案与信息的区别档案是信息的一种,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成员,是最可靠、最真实、最具凭证性与权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本质上体现着信息的可靠性与确定性,而信息理论告诉人们,信息的可靠性与确定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可靠性、确定性或可靠性、确定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甚至会形成负面效应乃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3]。

1.2档案与文献的区别首先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而文献则不论是原始记录还是非原始记录的信息都可成为文献;其次档案不但注重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注重现实性的实用和查考价值,而文献则只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再次档案与内容较为系统、完整的文献相比,呈现出大量的片段性零星性的不足,如测试记录、登记表单、账单、发票、签名等[4]。

1.3档案与图书的区别档案是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可供人们研究历史、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之用,图书则是人类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的结果,人们看书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陶冶情操。

由于档案的原始性、确定性、可靠性和现实参考性和实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材料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5]。

2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2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预算的参考作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科研创新劳动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所以对劳动的成果和进程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这给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预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预算过高,超出资助单位资金能力范围的申报不予批准;预算过低,即使有机会中标,但是中标后也往往会由于资金不足而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总之,只有合理、科学地预算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才能够增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同行评议,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中标创造良好条件[8]。因此,利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关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记录,归纳、总结、整理历年来各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这不仅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预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能够及时纠正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在经费预算上的错误倾向,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把握好经费预算关,不因预算过高而未被批准,同时也避免了预算过低、经费不足而影响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顺利进展[9]。

2.3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投向的指导作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的发表,是公开和推广使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论文的观点能否多次被研究者证实和引用,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能够刊登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就很大,就会被多数同行所引用,从而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水平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反之,将在级别不高的一般刊物上,就很难在学术界造成一定的影响力,难以被同行多次引用,导致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评审不利[10]。所以说,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的投向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评审至关重要。通过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投向对科研创新项目评审影响情况分析,能够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在论文投稿时就为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为目标,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应组织学术委员会对研究起点较高,对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价值和中奖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论证,从而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将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而且在国内外影响力极高的核心期刊上,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在其研究领域发挥较大作用[11]。

2.4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资料填写的指导作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资料的填写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填写要求用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所采用的主要的技术与经济等指标和科学技术原理,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达到的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在国内外的先进性和首创性等影响,促使评审专家们通过阅读申报书的内容,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总体水平等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申报书所提供的信息填写评语,所以说申报书的填写质量直接影响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评审。因此,通过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未获奖和获奖的科研创新成果的申报书进行分析和借鉴,能够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填写,找出所填写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不足和缺陷并将以弥补,填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功申报书,从而提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申报质量[12]。

2.5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水平有提高作用通过利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首先能够掌握在研或已结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水平,从中发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的新内容、新特点和新苗子[13],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管理提供依据;其次结合地方病防治学科优势,对已获国家或省部级或基础研究起点高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给予物力、财力、人力上的重c扶持,突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的重点,形成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技术优势;再次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领导制定各项科研创新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的职称和职务晋升、科研创新成果表彰等出据证明,从而调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水平[14]。

3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服务的具体措施

3.1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设立科研创新管理部门科教信息科负责地方病防治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科研创新工作的管理,制定《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工作管理规定》、《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等,组织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开展及申报,督促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进展,挖掘和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科技档案[15]。

3.3实现科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采用计算机软件保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资料,目前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已成为储备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新型载体,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供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利用和查阅,更好的为地方病防治和科研创新服务[17]。

3.4实际工作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始终坚持贯彻“三同步”“五参与”制度[18],“三同步”是指: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验收、鉴定科技成果与验收、鉴定成果档案材料同步;检查科技工作进度与检查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情况同步。“五参与”是指:参与新产品定型,参与科研成果鉴定会,参与设备开箱,参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参与有关科研、基建、生产等方面的会议。及时了解各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进度,督促、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严格把握科技档案材料的质量关,必须做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档案管理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计划、成果等管理同步、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考评同步,保证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系统性,充分的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真正体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中珍贵信息资源的价值[19]。

科技档案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选题、经费预算、论文投向、成果申报资料填写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知识财富[20],它直接体现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水平,具有很高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对攻克地方病防治难题起着重要作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应不断规范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汲取教训,提高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汝鉴.档案工作岗位培训教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3-7.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

[3]张磊.档案信息服务与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8.

[4]于岚.科技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甘肃农业,2006,21(11):111.

[5]吴丽华,金航.科技档案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载体[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31-32.

[6]陈晖,林霄.重视医院科研档案建设服务医学科技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27-128.

[7]史伟,许国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档案的管理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5):468-469.

[8]孟茹娟,周志红.新时期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和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8):1576-1578.

[9]李立,雷霖,苏晓春.论医学科技档案管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4(3):281-282.

[10]张雪茹,凌玉超.谈谈预防医学科技档案管理[J].中卫生政策,1999,5(8):49.

[11]梁爱珍.浅谈企业科技档案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0,48(4):84-86.

[12]雷霄云.论科研课题档案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文选,1999,18(5):814-815.

[13]谷苗,赵慧丽.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服务[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14-115.

[14]董其英.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4(7):7-8.

[15]蔡燕平.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2,9(9):71-72.

[16]杜为红.如何提高医院科研档案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76-77.

[17]张静.科研档案收集难的成因与对策[J].贵州档案,2002,6:7.

[18]黄蔷薇.规范医院科研档案的归档整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73-274.

[19]白琳茹.浅议加强医院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5):173-174.

THE END
1.创新农业共享未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前瞻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大会共识》《全球农食系统国家科学与政策指南》等,发起成立世界农食行业低碳可持续合作中心、世界农食行业独角兽研究中心、世界农业科创投资人联盟,开展世界农业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农业中关村相关发布及推介活动等。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走好农业强国之路。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召开,大会聚焦农业科http://www.moa.gov.cn/xw/bmdt/202310/t20231027_6439159.htm
2.农业创新(精选十篇)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应当以现代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生产方式, 以现代生产要素代替传统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改善自然条件;以文化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商品性生产取代自给自足性生产;以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只有实现了这种改造, 才能使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 才能使农业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d2dy51.html
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指出由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ahnykx201209224
4.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指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在一定创新动力推动下,为达到和实现农业科技创造、推广与应用,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系统,包括农业科技研发系统、农业科技衔接系统和农业科技应用系统三个子系统。农业科技研发系统是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储备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开发活动的组织或经济http://www.sass.cn/924093/10221.aspx
5.用科技和创新助力农业生产用科技和创新助力农业生产 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召开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会上,公布了全国首批20佳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简称“丰信农业”)脱颖而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企业代表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90912/Articel08002MT.htm
6.以科技创新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河北作为农业大省,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农业绿色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9/263080.html
7.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pptx目录智慧农业背景与现状智慧农业技术路线智慧农业创新点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智慧农业应用案例分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智慧农业背景与现状 智慧农业定义及发展趋势智慧农业定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29/610422501501004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