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从过去的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历史性转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发展体系迎来深刻变化,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融资支持推动农业高质效发展
“此前,格润美云在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贷款2亿元,贷款利率较高。我们投建的密云新城再生水厂正式运营后,初期水量较低、收入不足,所以还款付息压力大。经工行置换后,由于利率降低和还款周期更长,为格润美云保持财务资金的持续性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碧水源副总裁陈春生说。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农村建设领域的贷款余额已超1.4万亿元,承销发行“乡村振兴债”近百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道路改扩建等重大工程。
搭建产业链场景精准服务“三农”
要服务好“三农”实体经济,就必然要结合生产生活场景,构建有效竞争的金融体系。对此,工行抓住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关键点,持续聚焦产业难题,以新金融理念贯穿农业全产业链和全场景,丰富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服务“三农”。
工行山东分行全力保障农业产业链稳定畅通,通过聚焦农业金融服务,致力于强化对农业产业场景解构与建构的能力,构建起金融与场景、服务精准融合的开放式金融生态,提升金融产品服务输出能力,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强化对农业产业的支撑和推动。
在发挥金融科技与客户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该行运用供应链金融赋能农业产业链,构建多场景、多元化的涉农数字产业链服务生态,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2021年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投放表内外融资600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投放表内外融资3000亿元。
让科技成为“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
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通过运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商银行积极服务乡村传统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
近年来,工行不断深化“数字”金融,打造涵盖乡村智慧政务、阳光村务、三资管理、产权交易、农资购销、金融支持等服务的一站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服务覆盖全国超180个地市及8万多个村集体。此外,工行还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让科技成为“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电商大数据建模,工行山东分行在省内首推支持农村电商的“淘宝贷”产品,为100余户农村淘宝创业主体提供5000余万元线上小额信用贷款,擦亮了“工银普惠”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