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农具,干好新农活

从我国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到海南省三亚市,从大米、杂粮到荔枝、芒果,直播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对接千家万户。如今,直播带货这个“新农活”,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尚面临一些难题待解。

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

“山泉水,黑土地,种出来的大米嘎嘎地。一年就一季,原产地种植,原产地发货,咋吃都好吃。”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七一村村民张文芹在直播间推销当地的大米。

靠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七一村里不少人都在五常市里买了楼房。七一村党支部书记周伟介绍,目前村里有100多家网店,家家都在搞直播,电商销售额已过亿元。

近年来,“直播+电商”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红利。

据悉,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抖音电商共助销农特产47.3亿单,平均每天有1300万个装有农特产的包裹销往全国各地。抖音电商里的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83%,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的农货商家超过2.4万个。

农产品直播带货仍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是品牌建设难。江西省赣州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陈继光反映,直播电商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不够深,农产品单一,品牌竞争能力较弱。赣州本土特色品牌除赣南脐橙外,其他农林果蔬等产品的生产加工,数量没有形成规模,品牌效应不足。

其次是物流运输难。近年来,国家虽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较大投入,但局部地区仍存在“买难卖难”的问题,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

当前,不少农民面临“运费贵”的困扰。而且,部分农村地区没有成熟的包装、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导致产品标准化不足、物流成本较高、配送不及时、保鲜不到位等问题,继而引发一系列售后服务问题。

破除直播带货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首先,加强品牌培育,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建议,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优种培育等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供给体系,逐步建立本地的品牌系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吕鹏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电商发展好的地区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对接跨区域合作,实现各县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尝试打造县区之间的电商共富产业链。

同时,完善物流链条,提升物流服务。基层干部认为,应积极推动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县域物流配送三级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在城乡之间流动。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农村地区的仓储、冷链、包装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销售的物流成本。

电商人才培养也要提速。广西大学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魏万青认为,需要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在视频直播、电子贸易、分级包装等方面的培训,使“直播带货”真正变成农民致富的新农具。(农冠斌、陈一帆、程迪、栗雅婷、马晓洁、胡杰菲对本文亦有贡献)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通过开展农民手机培训,有效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推动把手机“新农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介绍,今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期间,将重点培训农民应用手机进行农事作业、销售农产品、丰富文化生活、展示乡村美景等技能,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和生活“新帮手”。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PmRNNjroff6CupOVZ0c1210621
2.甘肃:“新农具”为农业生产增“智慧”频道首页首页 甘肃:“新农具”为农业生产增“智慧” 2024-12-08 20:08 · 0次播放 发布于:山西省 本地小助手 +订阅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https://m.sohu.com/a/834393753_1211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