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水管理技术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2019-10-16作者:最新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栽培上可以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对肥料和光、热、CO(2二氧化碳)等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获得高产。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而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体、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病虫草害加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地制约了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本文基于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及栽培目标,提出不同生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一、水稻生育时期

二、水稻幼苗期的肥水管理

对于直播稻而言,从出苗、分蘖直到成熟收获,都处在大田环境条件下,那么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一般未腐熟的有机肥要先施,后翻耕作底层肥;腐熟的有机肥在耙田时施,然后耙匀作中层肥;磷肥和速效肥在起畦时,施于畦面作面肥。直播稻要开沟起畦播种,畦宽一般为3米,以方便管理。畦间留30厘米宽的排灌沟。其苗期水分管理原则是:湿润出苗扎根,薄水保苗,浅水壮苗促蘖。

三、水稻分蘖期的肥水管理

水稻从移栽返青到开始拔节,是大田分蘖阶段。此期主要生长分蘖、根系和叶片,光合面积扩大,积累前期养分,是搭好丰产架子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为壮秆大穗奠定物质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秧苗栽后促进早发,培育足够数量的壮株大蘖,培植庞大的根群,积累足够数量的干物质。移栽前基肥施用应结合耕翻整地进行。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在有机肥肥源不足的地区或田块,应推广麦秆、油菜秆等秸秆还田。之后灌水耙粆,平整田块。移栽后的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浅水勤灌

(二)早施分蘖肥

根据水稻分蘖发生规律,适时施分蘖肥以满足分蘖对养分的需求。具体操作为:为保证水稻分蘖期苗体的含氮水平,在分蘖初期进行追肥,促进早发。一般要求栽后一周左右施第一次分蘖肥,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每亩施尿素6~8公斤;第一次施后的7~10天,再施第二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3~4公斤;剩下的30%看苗补施,捉“黄塘”促平衡。

四、水稻拔节长穗期的肥水管理

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是:稻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为最大,全田叶面积也达最大值,同时,稻穗迅速分化,干物质积累也迅速增加。此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对外界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因此,此期既是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在前期壮苗壮蘖的基础上,促进壮秆强根、大穗足粒,并为后期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条件。

拔节长穗期肥水管理如下:

(一)巧施穗肥

(二)水分管理

1.适时搁田:搁田又称晒田、烤田,适时适度搁田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适当控制氮肥的吸收,促进茎秆粗壮老健,形成合理的株型,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搁田要轻搁、分次搁。搁田前应做到栽时留行、栽后扒沟、挖沟搁田。搁田程度以稻田中间泥不陷脚、土不发白、叶片挺直、叶色稍褪淡为度。适宜的搁田时期应视移栽叶龄、基蘖肥的施用量及有效茎蘖发生量而定。一般施肥水平较高、茎蘖肥比例较高、小苗移栽或分蘖发生率高的田块,搁田应提早在群体总茎蘖数为预期穗数的70%时进行;施肥和基蘖肥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或中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进行;用肥水平较低,或大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进行。

五、水稻结实期的肥水管理

结实期生育特点是:稻株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叶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抽穗前贮藏在茎秆、叶鞘内的养分均向稻粒输送,是决定结实率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栽培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结实期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补施粒肥

水稻抽穗前后追施的肥料称粒肥,也叫破口肥、齐穗肥。粒肥的作用在于增加上部叶氮素浓度,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根系活力,从而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粒肥应掌握因苗施用的原则,长势正常的田块,粒肥可以少施或不施;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适当追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结合防病治虫,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在抽穗后、蜡熟期和收获前,进行合理的灌溉。具体操作为:抽穗开花阶段应以水层灌溉为宜,抽穗后应采取浅水间歇灌溉,以达到田间水气协调,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粒重的目的。蜡熟期,可采取灌“跑马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一般在收获前5~7天停止灌溉。

THE END
1.敲重点!水稻苗期如何管理?南方plus俗话说得好,见苗三分喜,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苗期的管理可以说是保证产量的重中之重了,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稻苗期管理最重要的五大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盘土表面温度不超过35℃。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此期一般不浇水。当秧苗出苗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4/c5062756.html
2.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附生育特征和长势长相指标(10)篇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https://www.nygq.net/sites/post/xRYvQX9DbX
3.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8篇(全文)1 苗期水稻的温度管理方案和技术 对出苗前的水稻务必搞好保温工作,但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的水稻,如果苗床温度在36℃以上,就要搞好通风和降温工作,或者通过遮光降温,防止苗床温度过高烧伤种芽。水稻从出苗到齐苗,控制苗床温度在30℃左右。另外,幼苗形成1心1叶后,这时苗床温度要维持在25℃左右。如果苗床温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3vxzb9t.html
4.五个温度带的分界线水稻苗床管理五个时期技术标准②追肥调酸抗冷:秧苗1.5、2.5叶期各追肥(根据苗长势而定)、调酸一次,追肥与调酸结合进行。同时在水稻1.5叶期喷施抗冷害生物菌肥一次,使用方法参照说明使用。③防止早穗: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4、第四个关键时期---第4叶伸长期 管理重点:促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25337/article/details/112523766
5.水稻基质育苗技术(精选十篇)基质大棚育苗, 我们站重点推广的方法。大棚人工管理方便, 通风透光好, 育苗基质必须用微喷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说没有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达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苗齐、苗全、苗壮的要求。 基质大棚育苗, 秧苗深绿, 茎发扁, 个个都是“车轴汉子”。 实践表明:大棚育苗增产8%, 基质育苗也能增产7%, 若大棚技术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7ge9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