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桐通讯员万阳邢强冯璇

9月2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在应城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上,在感受湖北农民喜庆丰收的同时,更见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新景象: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大数据成为新农资、智能农机成为好帮手。

直播带货,新农人成“兴农人”

穿着白色衬衣、系着蓝色领带……在直播带货区,打扮“洋气”的“吴稻长”,被网友调侃不像农民。

“我们合作社种了4000多亩稻田,你看我的脸晒得多黑,你说我是不是农民?”对着手机直播镜头,“吴稻长”摸了摸他黝黑的脸庞。

“吴稻长”名叫吴斌,是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他辞掉北京律师工作,回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朝阳村、袁湖村流转土地,种植孝感古老珍稀水稻品种“黄毛粘”。

为打开销路,60后的他取名“吴稻长”,在田间地头玩起了直播。

“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他形象生动地吆喝,让越来越多的网友爱上了黄毛粘稻米。目前,该公司除了自建基地外,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毛粘”2万亩。

他们分别是应城市长江埠街道永乐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思瑶、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党支部书记吕志峰,二人都是退伍军人。

永乐街社区盛产莲藕、米粉、食用盐等,江河村盛产紫薯、甲鱼、鸡蛋等。销路不畅,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两位村支书都想到了帮村民直播带货。

“自去年5月以来,这已经是我们第4次携手直播带货。”吕志峰笑着说,逐渐摸到门道了,现在带货效果还可以。

为支持家乡发展,网络红人“炒粉姐”唐应也从东莞赶了回来。

“直播间的各位亲们,这个是我家乡的特色产品黄滩酱油,纯手工酿造……”她边在会场展示炒粉绝活儿,边为家乡农产品代言。

当天,江汉大米、楚天好茶等8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及武汉热干面、孝感米酒等6个地方特色品牌集体亮相,200多家企业带来800余种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了丰收成果,丰富了市民餐桌。

科技赋能,农民“慧”种地

在优质农产品展区,15元一斤的樱桃番茄、12元一斤半的水果黄瓜被抢购一空。

这些农产品产自应城市三合镇西头村的番茄公社,以个头相似、口感美味而闻名。

番茄公社由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引进以色列现代数字农业技术,目前已建成300亩智慧大棚,种植樱桃番茄、水果黄瓜、阳光玫瑰葡萄等。

大棚里,平均每1000平方米有10个传感器,组成“数字大脑”。工作人员只需设定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农产品就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长大。

“3000平方米的大棚年产番茄最高可达20吨,亩年产值超过10万元。”湖北番茄公社数字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祖清介绍,数字技术加持,农业效益可观。

番茄公社还是技术应用的中转站,研发的土壤快速检测技术,能提升施肥精准度。该技术已为周边地区100万亩水稻田进行了体检,成功绘制出了数字土壤地图。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机装备的支持。

在现代农机装备展区,40多台“大家伙”格外引人注目。湖北省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苏仁忠介绍,6家省内农机企业与11家省外农机头部企业同台竞技,表现不俗。

东风井关带来的一款拖拉机,变“手动挡”为“自动挡”,前进、后退、挂挡不用脚踩离合,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现自动驾驶、辅助直行,开沟起垄误差缩小至2.5厘米,提高土地利用率5%。展出不久,就被一位种田大户抢购。

同样被抢购的还有湖北洋丰科阳带来的一台谷物烘干机。

“配备了风温、粮温、水分等多种传感器检测智能化集成系统,实现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该公司现场销售负责人鲍瑞介绍,去年11月上市,已经销售了100多台。

THE END
1.夏种插秧忙,沃野披“绿装”据了解,水稻是欢口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进入6月份,丰县持续高温少雨,为“保灌稳粮”,欢口镇针对农业灌溉用水形势提前谋划、加强协调,有效保障了当地水稻顺利栽种。 通讯员 马强 卓娅孙益鹏现代快报/现代+记者郑阳https://www.xdkb.net/m1/js/j9m7g/480050.html
2.收麥插秧夏日農忙(三夏進行時)新聞報道6月8日,山東棗庄市薛城區周營鎮陶官村高標准農田裡,農民駕駛收割機搶收小麥。 洪曉東攝(影像中國) 6月8日,江蘇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漁潭現代農業示范園迎來繁忙的插秧季,農機手在為插秧機裝,收麥插秧 夏日農忙(三夏進行時)--新聞報道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0609/c64387-40253253.html
3.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农民日报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农产品销售,短视频,训练营,农广校,农特产品,“这次训练营‘干货满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当今电商直播的新模式、新方向,掌握了电商营销技能,更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NMRB202408020062.html
4.“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5.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从生产者向产销一5月2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作《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全面小康》为题的大会发言。 江泽林表示,受疫情影响,我国多地一度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在江泽林看来,电商直播不仅是一种营销方式创新,更让农民从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5251497119858.html
6.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新疆“淘宝村”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正在进行建设收尾阶段,吸引了不少http://www.xaas.ac.cn/info/2065/9348.htm
7.天津日报手机变“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变“新网红”。太平镇友爱村率先探索的电商直播实践已深深嵌入乡村振兴的大地,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致富找对了路,政府有扶持,乡亲们学得快,短短几年时间,友爱村成了全国有名的“鲜枣之乡”。时至今日,友爱村冬枣林已发展为成熟的冬枣“产业园”,园内冬枣销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22-09/19/content_155_6742582.htm
8.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平原: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简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平原:让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展开】2058次播放 相关视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平原:让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山东三农新闻联播 时间2024-09-08 【秋季田间管理】平原:“飞防”作业忙 丰收有保障 山东三农新闻联播 时间2024-08-19 【助力农民增收http://v.iqilu.com/nkpd/snxw/2024/0908/558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