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农业向着高质高效高歌迈进,和美乡村的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展。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新时代新变化”专栏,邀请村干部“新农人”聊身边小事,看“三农”巨变。
(视频素材提供: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
述说身边事
讲述人:王伶俐
王伶俐,四川省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2023年全国十佳农民。作为“90后”新农人,她生在农村又回到农村,说起农业机械化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她深有感触。
王伶俐操作无人机作业(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种地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双抢”最农忙的时候,父辈们要顶着近40度的高温到农田里起早贪黑的劳作,每天汗流浃背,有时候手臂都被热出了疹子。那时候觉得,种田真的是又累又脏的活儿。
就拿插秧来说,当时都是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只能插1亩地左右,一个月也就能插三四十亩地,耗费的人力巨大。
现在,我们有了插秧机,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插四五十亩地,生产效率高了几十倍。不仅如此,我们农场配置了大田北斗系统,人坐在办公室里,可以通过手机后台跟踪插秧机作业轨迹,如果插秧疏密不均,可以及时安排补插。
喷灌机在田间作业(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可以说,机械化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现在我带着团队一共13人管理着近7000亩土地,农忙的时候雇几个工人,一共几十个人就足够。而农民将土地入股我们合作社,每年按收益分红,平时可以外出务工,收入大大增加。去年,我带着团队开始运营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十多个人,现在中心的两条的两条生产线只需要5个人。同时,培育出的秧苗品质更好了,成苗率在95%以上,漏秧率可以降低10个百分点,比如说原来机械化育苗1亩田需要4斤种子,现在只需要2.5斤种子,每亩可以节约60元左右。育秧中心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节本增效。
数看大变化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到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11%,比2012年提高15.91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6.42%、61.91%、66.56%,比2013年分别提高10.42、13.11、18.36个百分点。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对比(2012—2022年)
全国农机作业水平年度变化情况(2012—2022年)
三大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作物2022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97.55%、86.86%、90.60%,分别比“十二五末“(2015年)增长3.89、8.74、9.39个百分点。
三大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对比(2015年与2019-2022年)
全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022年,全国农机服务组织19.64万个,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2.44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7.83万个,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5.63万个。
全国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对比(2010年与2022年)
农用机械拥有量。2023年,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13865.64万千瓦,相比2012年增长11306余万千瓦,总体呈上升趋势。联合收割机数量由2012年的127.8821万台增长到2021年的223.7821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