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在渝培养超3.5万名新农人“巴渝新农具计划”究竟“新”在哪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董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4月8日,2023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宣传周暨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启动会在重庆举行,标志着由腾讯西南总部联合重庆市慈善总会开展实施的“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计划未来5年在渝培养超3.5万名新农人。

为何要启动该计划、如何培养、计划“新”在哪儿?针对这些问题,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接受了记者专访。

新探索

——以数字化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提升数字化能力是培养现代乡村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重庆市先后印发《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加强数字化乡村建设,构建数字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体系。

“我们一直在思考总结,如何将腾讯擅长的能力以更灵活、可复制的方式去覆盖到更多区县,去惠及更多的百姓。最终发现,结合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提升数字化能力是培养现代乡村人才的重要任务。”蔡光忠说道。

而此次提出的“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便是腾讯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次长期、可持续的创新探索。

“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将从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两大战略出发,以乡村人才数字化培训为切口,立足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所在的区县,计划5年内在落地区县开展数字化培训1700余场。

“这个计划是实战中走出来的创新模式。我们从酉阳、彭水、巫溪一路走来,在重庆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乡村振兴路径。”蔡光忠表示,通过“巴渝新农具计划”持续地为重庆帮扶县域、乡村培育一大批能用、善用数字化工具的乡村人才,推动以人带人、人带产业的“新农具知识”裂变传播和数字化能力转化,将持续提升村民数字素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新连接

——乡村更需要人与人、人与服务连接

“由于县域和乡村的物理空间更加分散和广袤,更需要数字化手段把人与人、人与服务连接。”蔡光忠直言,基于在巫溪县域数字化基层治理探索出的“政府善用、百姓会用、治理有用”路子,“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将与乡村各方面工作“连接”更加紧密。

比如,在数字村务培训方面,项目通过推广在线会议、在线文档等应用,结合基层需要,提高乡村在表单填写、民主评议等方面的工作效能,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构建基础系统。此前,腾讯将擅长的连接优势赋能于巫溪的县域数字化基层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善用、百姓会用、治理有用”的路子。

“随着数字化工具的下沉和基层数字化底座的搭建,’巴渝新农具计划’将村民与产品、服务、情感、财富进行了有效的连接,进而带动数字新农村建设可持续的发展,’巴渝新农具计划’也将继续延续和发展这种创新可持续的模式。”蔡光忠说。

新展望

——希望普通农民都能掌握“新农具”

据了解,“新农具计划”只是腾讯在重庆乡村振兴领域的众多探索之一。

以数字化工具为手段,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基于电商培训,帮助一部分农村人成为了“乡村网红”,让老百姓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卖得更多,价格卖得更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以数字内容为载体,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借助IP的流量优势,帮助乡村旅游触达更多的用户,建立更好的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帮助地方产业发展。

以人才培训为抓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整合腾讯在乡村人才培训的资源,持续为乡村发展输送造血型人才。

“我们希望各个帮扶县域搭建起符合自己县情的数字化底座,通过数字基层治理切实提升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希望乡村治理骨干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够掌握更多农技知识、学会经营村庄的现代化能力,为乡村连接起情感、信息与财富;希望普通农民各个都能掌握‘新农具’,让大山的好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视频号工具成为‘新农人’自己的‘致富经’。”蔡光忠展望道。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通过开展农民手机培训,有效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推动把手机“新农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介绍,今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期间,将重点培训农民应用手机进行农事作业、销售农产品、丰富文化生活、展示乡村美景等技能,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和生活“新帮手”。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PmRNNjroff6CupOVZ0c1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