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视频日志:当今农村的“新农具”(网络文化关键词)文化

“三农”视频日志充满着创作者自我呈现和自我发展的烟火气,构成了鲜活生动的时代风景

乡村题材作品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农事的古老吟唱。此后,无论散文中的“世外桃源”,诗歌中的“悯农感怀”,乃至小说中的“乡愁故土”,影视剧中的“平凡世界”,乡村题材文艺创作都呼应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当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三农”视频日志正在蓬勃发展。

乘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东风,“三农”视频日志逐渐找到将农村资源进行视听转化的正确方式。创作者们从当地生态、生产、生活和文化资源中取材,生动呈现山河美景、多彩民俗、绿色食品、乡野乐事等看点,让“三农”成为拥有“美食”“生活方式”“旅行”“非遗”等潮流标签的新时尚。

不仅如此,这些本来是农民或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作者们也提供了观察当下乡村的别样视角。在过去的乡村书写中,创作主体往往是职业的文艺工作者,农民只是被书写的对象。但“三农”视频日志的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尽管拍摄工具并不专业,拍摄技巧也没那么娴熟,但拥有对这片土地的细致观察和浓厚情感,这种真实的力量仍然打动人心。除更全面展现乡村生活外,“三农”视频日志的创作者们也更有动力通过视频日志这一抓手,把网络内容生产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重新激活更多乡村资源。例如,截至目前,某短视频平台,有超过1000位“三农”创作者开通小店,小店年总成交额超过2亿元,其中30位创作者年成交额超百万,有的累计为家乡卖出水果800万斤,为1200多户农户和贫困户增收400多万元,有的将线上的组织能力转化到线下,联合当地村民建立以农产品生产和供销为主业的农业合作社……互联网与乡村“链接”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三农”视频日志也因此被称作当今农村“新农具”。

通过“三农”视频日志,人们感受着当下乡村社会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更多人才和资源也将由此投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去。“三农”视频日志充满着创作者自我呈现和自我发展的烟火气,构成了鲜活生动的时代风景。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通过开展农民手机培训,有效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推动把手机“新农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介绍,今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期间,将重点培训农民应用手机进行农事作业、销售农产品、丰富文化生活、展示乡村美景等技能,让手机真正成为生产“新农具”和生活“新帮手”。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PmRNNjroff6CupOVZ0c1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