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指中国农村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业问题指的是粮食生产、农产品生产和农村资源保护等;农村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等;农民问题则涉及农民收入、农民教育、农民医疗等。
二、“三农”政策解读
(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加强对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农产品产地的检测机构建设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追溯制度,全面改善农业、农村质量安全环境。
(1)农村土地承包政策:200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土地利用和保护,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2)新农村建设政策: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决定对中国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施工和改善农村生活标准的综合行动。
(1)农民增收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税费费用政策,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合理调控,推行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2)农民工保障政策:完善农民工人身安全和劳动报酬保障机制,严格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
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依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保障粮食安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问题变得更加迫切。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力度。
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农村发展水平,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文化、生态、社会和多元化发展。
2.明确农村土地利用和流转政策。
如何进行科学的农村土地利用和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资本和技术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流动,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进程。
3.推行农民增收政策。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政府需要通过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收益、增加农产品可持续供应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电商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民增收。
总之,“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历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需要充分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潜力、创新理念和手段,全力推动“三农”政策,在建设绿色、低碳、智能、美丽的现代化农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