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洋丰发布年报,年报称公司的主营业务、2014年销售额占总营收约96.97%的磷复肥,在2013和2014年,公司连续两年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2014年,磷复肥的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加34.02%。新华食品经梳理上市公司年报发现,新洋丰的同行中,史丹利、云天化的存货增幅更加惊人。
“大佬”库存高企的背后,整个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是库存高企,还有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行业利润偏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盲目扩产扩建等因素制约了行业发展。
过剩难题难倒大“肥”佬
春耕时节,正是肥料销售的旺盛期,四川成都的化肥经销商龙强却向新华食品描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情形。“现在卖‘大肥料’基本上是亏本的”,龙强表示,“我们这些经销商都不主动推这些‘大肥料’,因为卖一袋就要亏一袋的钱”。
“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告诉新华食品,“这两年是化肥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艰难的两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李殿平表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很难消化过剩的化肥产能,因此导致化肥的价格在逐渐下滑。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至今,我国化肥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价格下滑。新洋丰2014年年报中预计,“肥料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缓解困难,落后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将愈演愈烈,利润空间将越来越稀薄”。
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化肥销路难畅,存货量便是最直接的体现。新洋丰2014年年报显示,2013和2014年,公司连续两年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另外,新洋丰2014年磷复肥存货急剧增加,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4.02%。在化肥大佬史丹利、云天化的2014年年报中,库存增幅更是达到了52.71%和103.67%。存货的急剧增加进一步体现了整个行业巨大的销售压力。业内人士分析称,化肥企业存货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备货,为了弥补旺季生产能力不足和短期内市场需求过大,国家的淡储政策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保证旺季产品的充分供应;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滞销,造成一定库存;三是受政策影响,一些落后企业不适应形势所致。
盲目出牌加剧行业乱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告诉新华食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方式过于粗放,加上众多化肥产品质量不达标,导致需求量出现虚高,通过传导效应,企业便一味地盲目地生产和扩产,最终导致了整个化肥产业的产能过剩。新洋丰年报称,公司2014年“存货增加系本年度采购及生产量增加所致”。这样的解释恰好印证了张福锁所言。
“化肥行业的生产模式需要一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跨越”,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文峰向新华食品表示。
对此,马文峰表示,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这种形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但从长远角度看,更会促使化肥行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倒逼一些企业生产出价廉质优的产品,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