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能连接城乡、畅通产销。
近年来,清丰县乘势而上,以获评首批国家乡村振兴创建示范县为契机,抢抓新一轮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主导产业、本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农产品供需渠道,拓宽农村群众增收致富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清丰特色的“电商兴农”新路子。
今年以来,清丰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4亿元,同比增长39%;农村网络零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4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46%。9月27日,清丰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互联网+”打造产销融合强劲引擎
“前几天,我们刚往昆明发了4大车货,一车就有13吨还多。现在正在包装的,是为快要到来的‘双十二’备货。”董国帅指着一袋又一袋打包好的菌汤包说。
在助推农产品销售的同时,董国帅坚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群众种植的农产品,尽量使群众收益最大化。他将收购的产品按照等级进行分类,部分鲜品直接供应连锁饭店、批发市场,干品制作成菌汤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有效推动了产业价值提升。
看得见的实惠,让乡亲愿意找董国帅帮忙在网上销售产品。“以前,卖蘑菇只能等外地人来收,为了方便卖,人家说啥价我们就卖啥价。现在,我们只要量够了,随时就能往外卖,董总的收购价还比市场高,让俺比原来多挣了不少钱。”说起这些,正在大棚采摘玉皇菇的清丰县马村乡种植户郝凤淑满脸笑容。
几年来,董国帅通过电商销售,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的1500余人实现就业,年网销食用菌等农特产品8000余万元。他说:“目前,清丰县的蘑菇不是愁卖,而是愁不够卖!”
产业融合共绘乡村振兴多元画卷
在农村发展电商,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且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位于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濮阳市大地密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密码公司”),将电商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而且激活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新动能。
走进赵家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茶树菇长势喜人。基地一旁的大地密码公司里,工人在各自岗位各司其职:装配车间里,工人忙着分拣、打包、装箱;办公室里,运维人员娴熟地进行网上操作;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满满地推介当地特产。在这里,随着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本土优质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被推向全国。
“过去,我们的茶树菇只能依靠村民自己摆摊或到批发市场售卖,销量低、价格低。2018年,大地密码公司入驻村里后,改变了这一局面,每天线上就有三四万单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解决了一部分留守妇女、老人和脱贫户的就业问题,我们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说起电商给村里食用菌产业带来的变化,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感慨道。
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今的大地密码公司不只是销售食用菌,还销售红薯、大蒜、辣椒酱等清丰县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购销业务辐射该县17个乡镇120个行政村。同时,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生产轻食系列产品,成功打造“野人日记”自主电商品牌,与“淘宝”“抖音”等60余家电商平台合作,成为抖音平台“中式早餐”爆款榜头部产品,日均销售万单,年营销额达6亿元,荣获全国农村直播电商案例省内第一、全国前十。“这袋蒸饺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的,饺子馅里的蘑菇用的就是我们清丰种植的食用菌。”大地密码公司电商直播基地“网红达人”李勇强站在名优特新农产品展厅前自豪地说。
大地密码公司将地方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不仅促进了农业与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业打开了增值空间,也实现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让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活动,而是成了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
技能提升拓宽农民致富道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清丰县大力开展电商网络直播技能培训,为农村培育了一批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络直播带货能人,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让农民掌握电商这把“新农具”,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家人们,欢迎大家进入直播间,我手里拿的这枚烤鸭蛋,是用红茶梗和红泥腌制30余天并在锅炉里烘烤6个小时制作而成,蛋黄松沙流油,蛋清微咸,吃过的家人回购率很高,第一次进来我们直播间的朋友可以买回去尝一尝……”11月19日,清丰县双庙乡西翟湾欣奥食品加工厂的“鸭蛋哥”翟来志正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
通过电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还有该县瓦屋头镇闫村村民李春英。她种植玫瑰已有23年,种植面积200余亩。2020年,李春英参加了清丰县组织的电商培训,并到成都接受7天实地体验。回来之后,她就开始尝试在玫瑰园里拍视频上传网络平台,没想到当年七夕前,来自北京、天津、西安、太原等地的网友纷纷给她发信息要求购买,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尝到甜头的“玫瑰姐”,后来带着村里的女性种植户成立起“村花直播队”。几名种植户在她的传帮带下,纷纷变身主播,为自己家种植的甜瓜、番茄、西瓜等农产品代言。为了增加流量,她们在田间地头和大棚里拍摄短视频上传抖音、快手等平台,视频点击量累计超过50万人次。
“我们村现在的客户有一半都是从网上结识的,现在都达成了固定合作,产品根本不愁卖。”李春英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销售,闫村玫瑰、西瓜和蔬菜走出田间,销往上海、广州、内蒙古等城市,年交易额近千万元。
强化保障护航电商蓬勃发展
几年来,一家家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个种植户、养殖户依靠电商把事业做大做强,清丰县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均得益于该县对电商产业的大力扶持和护航。
——坚持党建引领。定期组织商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乡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电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清丰县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清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等,明确职责任务,凝聚发展合力。健全组织体系,深化“党建+电商”融合发展模式,筹备成立电商行业党委,引导大地密码公司等电商企业建立党支部,着力构建党建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活动共办的发展格局。加强阵地建设,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402个,配套建设党群服务大厅(窗口)、直播室等功能室,着力打造集党性教育、业务培训、电商直播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电商”阵地。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该县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明确资金支持重点和标准、申报审批和拨付、监督和管理等,确保资金精准使用。注重人才引育,研究出台支持电商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吸引30余人返乡创业。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电商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清丰网红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网络直播带货能人。今年以来,该县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16人,培养优秀主播20名。健全物流体系,规划建设“一中心、两轴带、多布点”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点17个、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站点260个,行政村快递通达率达到100%。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7.11亿元,快递业务量2524万件。
——培育电商龙头。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基地6个、电商示范企业2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培育农产品上行电商龙头企业21家,形成了“南有大地密码、北有小怪兽、东有华董科技和玫瑰姐、西有小农丫、中有桃园建民”的全新示范带动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286家,农村各类网店、微商等4700余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围绕食用菌、红薯、辣椒、叶菜等“红白绿”三色农业,大力实施“党建+村播”工程,助力农特产品“触网出圈”。全县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员2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人均年增收4.6万元。
如今,伴随着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清丰县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大展身手”,也让越来越多的优质农特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向全国,实现产销两旺。电商产业俨然成为清丰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强劲的“新引擎”。记者樊欣欣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