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德树人守初心强农兴农担使命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深切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农林教育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涉农高校当前和今后办学的思想遵循和行动纲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办学实践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学校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做全做实做细“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推进“三全育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建设。牢固树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大类招生与培养,创新大类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一流专业、做强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

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推进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加强“新农科”建设,推动涉农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下得去、留得住、离不开的农林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不断加强农林实践教育,建设一批“专业+课程+实践+创新创业”的农林实践教育基地。持续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走入生态建设第一线,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有序、充满创新活力、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快科技创新

学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顶天立地”科技工作方针,围绕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生态文明以及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力争成为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

瞄准未来农业科技前沿,主动扛起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旗。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生物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绿色发展、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现代林草业等领域,加强未来农业内涵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引领未来农业发展。

围绕农林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在旱区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支撑旱区现代农业发展。

健全技术转移体系,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学校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做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做实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实质化运行陕西省农林科学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突出优势特色,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的发展理念,坚持“12345”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1”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2”是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顶天立地”两大方向;“3”是加大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4”是学科建设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5”是努力将学校建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践行初心和使命,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为我国“三农”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THE END
1.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人民观点)亲切的话语、殷切的嘱托,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一滴滴汗水,一季季丰收。促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692701375769480&wfr=spider&for=pc
2.植知农爱农情怀,担强农兴农使命从世界发展进程来说,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完美转型的有力支撑,而农业的现代化是知农爱农兴农的青年职责所在。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支撑http://www.shijianpu.com/shsjxd/3501.html
3.学习重要指示师生谈厚植知农爱农情怀,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理解农耕文化既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又助于学生培养对土地与自然的热爱之情,知农方能爱农。 二、践行强农兴农使命需要强化劳动意识 强农兴农的使命不仅是一项崇高的使命,更是脚踏实地的一种精神,而要学生能担当起这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培育学生自身的劳动意识,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参与https://mks.hzau.edu.cn/info/1033/7942.htm
4.以知农爱农为本以强农兴农为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字里话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高度https://www.jianshu.com/p/5204b652475f
5.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勤练强农兴农本领习近平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不容小觑,今天http://www.nqdj.gov.cn/Index/ashow/id/2200.html
6.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扎根西部,办好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介绍,学校建立了综合素质教育学院,依托秦岭试验林场和黄土高原国家试验站开展“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开设“大国三农”系列通识课程,持续开展劳动实践、乡村调查等活动,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和强农兴农使命感不http://m.jyb.cn/rmtzgjyb/202009/t20200908_356552_wap.html
7.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加强耕读教育践行爱农兴农使命—山东站—中国教育学校将牢牢抓住“耕读文明”这个软实力,深刻把握、持续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构建完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爱农兴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耕读教育走进美丽校园、浸润师生心田,实现以知农爱农赋能强农兴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贡献“山工院”力量。(通讯员:卢文婧)https://www.eol.cn/shandong/sdgd/202403/t20240327_25751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