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全面覆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形成具有“南农”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制定工作方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研究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通过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全面覆盖,分阶段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具有“南农”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通识课培育知农爱农情怀
优先推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了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通识课程,包括41门校级通识核心课程、3门校级“秾味思政”选修课、10门“大国三农”系列课程等,其中17门已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专业课强化学农为农精神
2019年学校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首批立项25门课程,建设周期一年,每门给予1万元建设经费;以中期检查为契机,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并评选出5门中期检查优秀课程并追加建设经费。2020年第二批立项建设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覆盖所有学院所有学科。截至目前,课程思政改革已覆盖学生27000余人次。以2019版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大纲修订范畴,要求全校2000多门课程在修订教学大纲时明确列出“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引导教师将“中国故事”“农业故事”“名人故事”“南农故事”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把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精准扶贫的最新成效、一带一路的最新影响、科技转化的最新动态合理整合到课程内容中。
实践课树立强农兴农使命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支农支教、精准扶贫等实践活动,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农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我校牵头全省51所涉农高校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联盟,引导大学生立志投身三农建设主战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与农业产业需求有效对接。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组织校内专家开展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带动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聘请校内外课程思政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在线培训,有效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的能力。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列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各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和教师考核评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