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对亚非国家援助情况对比分析
李燕等
作为西方国际组织认定的两个“新援助国”,中俄两国都把对非洲落后地区国家的发展援助放在首位,总体方向接近,但在具体优先援助国家、援助规模、援助内容和形式上差别很大。中俄两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面临自身发展的艰巨任务,也是对国际问题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还需加强合作。眼下建立共通数据库、共享资源,在“一带一盟”框架下协同合作是主要途径。
对外援助涉及诸多国家,如何收集对外援助数据资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当前最先进的方法是从经合组织(OECD)的系统中收集国际发展援助报告,以及整理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框架下的对外援助数据。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定期通过专门渠道向经合组织提交其对外援助的统计数据,也定期召开有关援助实效的高级别论坛。通过这些论坛也可以获得数据,一些国家在这些论坛上还多次呼吁提高对外援助透明度。
中国与经合组织已有多年合作,目前是经合组织观察员国,但不向经合组织提交对外援助信息。因此,中国的对外援助数据在经合组织无法获取。为了取得中国对外援助的数据,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目前,除经合组织外,获取对外援助数据的另一个主要渠道是美国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实验室的对外援助数据库。这里收集了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包括中国,阿拉伯半岛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国际发展援助数据,并采用新方法加以汇总。该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是该领域研究专家根据各国政府外援项目、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以及非官方的民间社会团体、私营部门外援项目加以统计,并结合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成果,最后汇总形成,包含自2000年至2014年间大约140个国家5466个对外援助项目,总援助量3600多亿美元的数据。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实验室数据库(以下简称AidData数据库)的使用说明中强调,如果利用其数据库进行科学研究,建议只对标注特别说明(recommendedforresearch)的4373个项目进行研究。
由于AidData数据库所收集的中国对外援助数据是2000-2014年的,而俄罗斯只是2010年才开始向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提供部分数据。由此,尽管俄罗斯方面的数据可以收集到2018年,但是中国方面的数据却截止到2014年,因此,本文把双方对外援助比较的时段限定在2010-2014年之间。通过对这个时期两国对亚非援助规模前十的国家援助数量、主要领域、方式的比较,分析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的大体特征及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二、2010-2014年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基本情况
中国被一些西方国家称为“新兴援助国”,但中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AidData数据库材料显示,2010-2014年间,中国对亚非地区援助的前十位受援国是: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里,柬埔寨,喀麦隆,莫桑比克,尼泊尔,巴基斯坦(见表1)。该数据库也提供了中国援助上述国家的主要领域、主要援助方式和具体数量。《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白皮书中已经说明,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八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从AidData数据库的材料看,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也主要围绕这些领域展开。对此,俄罗斯学者有具体分析和介绍,只是在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中,通常把赠款作为涵盖各种物资援助的通称,因此,在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统计中,俄罗斯学者多把成套设备和物资援助计算在赠款一项。
2010-2014年中国共向科特迪瓦提供了7个成套设备和1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发放了4笔贷款,并取消了该国对中国的债务,共计13批援助。中国还为该国提供了总值约6700万美元的5笔赠款,其中两笔以具体实物形式提供。中国向科特迪瓦提供的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第一笔贷款用于提升阿比让港的运输能力,第二笔贷款是建造一条从阿比让到格兰巴萨姆市的高速公路。第三笔贷款是用于建设苏布列水电站,该水电站已经于2017年建成,目前是该国最大的水电站。第四笔贷款用于建造曼市到圣比特罗港口的铁路,主要用于运输镍和铁矿石。在技术援助方面,中国向科特迪瓦援助了100多台农业机械,200吨用于种植水稻的肥料。2010-2014年间中国对科特迪瓦的援助总数为35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共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10笔赠款,18笔贷款,两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还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对该国共有31批援助,总计30亿美元。中国提供的赠款主要用于购进粮食,为当地小学购买教学设施,提供车辆等,金额为1.68亿美元。中国的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铁路)建设,建设居民饮用水设施,沼气设备,还有预防疟疾的设备。专项技术援助主要在卫生领域,中国派出专家并运送医疗设备到埃塞俄比亚。
2010-2014年中国对尼日利亚提供了5笔赠款,3笔贷款,向该国提供70名学生的奖学金,以及农业领域的专项技术援助,为此,共有400多名中国专家技术人员被派到尼日利亚建造小水坝。中国对尼日利亚的赠款中很大部分用于卫生领域:一部分捐赠给红十字会,一部分用于抗击疟疾,还有一部分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贷款主要用于在尼日利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和改善水力发电厂的运营条件。这期间中国对尼日利亚提供了共计10批援助,援助总额为29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对坦桑尼亚提供了37批援助,其中包括19项赠款、10笔专项财政拨款、8笔贷款。中国政府的赠款主要用于购买医疗设备、运输工具、运动器材、警察专用设备、边境集装箱检查设备、小学桌椅等,共计335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移动电信网络,建设500多公里的姆特瓦拉达累斯萨拉姆天然气管道,扩建达累斯萨拉姆港口。另外还有一些贷款援助AidData数据库并未标明其用途。专项技术援助主要是向坦桑尼亚派遣中国医疗专家,还有在农业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这期间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总额达25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向马里提供了17笔赠款、3笔贷款、4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还为在中国留学的马里留学生提供了30个名额的奖学金,总共25批援助。赠款主要用于小学扩建、挖掘水井、建造太阳能设施,以及提供计算机、汽车、粮食、抗疟疾和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医疗设备等。赠款共计1.66亿美元。中国的贷款主要是为了提高马里居民的生活水平,帮助该国的经济复苏以及落实电信现代化项目。此外,2013年应联合国要求,中国还派出由35名工程师、65名医务人员和35名士兵组成的维和部队到马里;2014年派遣一支维和特遣队,协助该国政府处理飞机失事的善后事宜;另外,还向该国派出中国医务人员。这期间中国对马里的援助总额为19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共有67批,总计18亿美元。包括:39笔赠款、21笔贷款、3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为柬埔寨学生到中国学习提供3批奖学金(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还取消了2亿美元的债务。赠款用途有:向红十字基金会提供资金,以及用于购买农具、办公用品,建设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的资金等,这些总计266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道路、电网、灌溉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专项技术援助中还有向柬埔寨派出中国医疗队。
2010-2014年中国向喀麦隆提供了14笔赠款,还提供了一笔贷款,4次专项技术援助,取消一笔3000万美元和一笔4.2万美元的债务。赠款主要用于购买医疗设备、抗疟疾药物、办公设备等。贷款用于建造居民住宅楼、修建道路。另外还提供了一项技术援助,用于建设一所培训农业专家的技术学校,并向该国派遣了医学技术专家。援助总额达17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向莫桑比克共提供了16亿美元的援助,分19批,包括9笔赠款、9笔贷款和一项技术援助。赠款用于购买抗疟疾药物、办公设备(计算机)、医疗设备等。贷款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一项技术援助是向莫桑比克派遣医务人员。
2010-2014年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总计15亿美元的援助,包括26笔赠款、3笔贷款、5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共计34批援助。赠款主要用于购买食品,为尼泊尔警察提供安全装备,提供足球场设备、医疗设备等。贷款用于建设博卡拉机场电网。专项技术援助包括派出医务人员,培训尼泊尔警察等。
2010-2014年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援助金额达13亿美元,包括18笔赠款、4笔贷款、一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向巴基斯坦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其提供在中国学习的机会。赠款主要用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贷款用于为联合通信卫星建设地面控制系统,并为巴基斯坦的一些项目提供资金。此外,还为2010年洪灾的善后工作提供了专项技术援助。
三、2010-2014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官方发展援助不断增加,在2010年后达到每年不低于10亿美元的水平。当然,受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出的重债穷国债务减免倡议的影响,截至2010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最重要的援助形式,还是以取消苏联时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债务为主。
俄罗斯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活动主要是以赠款、人道主义援助等国际援助项目形式落实的。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2010-2014年间俄罗斯对亚非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国家为:朝鲜,赞比亚,叙利亚,几内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中国,约旦,黎巴嫩,肯尼亚(见表1)。在俄罗斯对外援助中,投入最多的援助领域是教育、健康、能源、食品和政府融资。
2010-2014年间朝鲜是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占第一位的受援国。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援助金额达1.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取消了大约90%的朝鲜债务,总额达110亿美元。该项债务清偿谈判已进行了四年,相应的决定是在梅德韦杰夫和金正日会晤时作出的。据推测,这笔资金将用于朝鲜的卫生、教育和能源发展。
2010-2014年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第二位的是赞比亚。俄罗斯对赞比亚援助的情况在许多方面与对朝鲜的援助相似。2011年,赞比亚政府和俄罗斯财政部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赞比亚约1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将用于这个非洲国家的发展,这符合俄罗斯对外援助的目标和宗旨。俄罗斯援助主要用于:改善赞比亚能源匮乏状况,发展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提高教育的普及率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这期间俄罗斯对赞比亚援助的总额达3400万美元。
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援助主要与叙利亚危机有关,该危机始于2011年“阿拉伯之春”事件后。2013年,俄罗斯向叙利亚发送了46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餐具、折叠式家具、帐篷、发电机组以及11吨食品。2014年俄罗斯开展了7项此类援助,但没有说明货物具体信息。值得注意的是,2013—2014年,有1195人从叙利亚撤离到俄罗斯。2010-2014年间俄对叙利亚的援助总额为3145万美元。
俄罗斯对几内亚共和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领域。2012年2月,俄罗斯向几内亚政府提供了50辆俄制越野车。同年3月7日,俄政府向几内亚提供了37吨食品和药品。根据几内亚政府于2012年11月28日发出的呼吁,俄罗斯又向该国提供了36.5吨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发展医疗保健事业。2014年,一组价值28000美元的医学治疗仪器运往几内亚,以对抗埃博拉病毒。此外,俄国防部还向几内亚共和国调拨了预防传染病的野战医院装备。2010-2014年间俄向几内亚提供的援助总额为2270万美元。
2013年2月,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向莫桑比克共和国运送了34.9吨人道主义物资,其中包括食品和生活必需品。2010-2014年间,俄罗斯向莫桑比克的援助拨款为2120万美元。
俄罗斯向约旦提供的最主要援助,是向该国境内的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物资。2013年5月30日,俄紧急情况部用飞机向约旦的叙利亚难民提供食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包括折叠式家具,发电机组和餐具等。2010-2014年间,俄罗斯共向约旦提供了1114万美元的援助。
2010-2014年间俄罗斯多次向肯尼亚共和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011年9月,由于粮食危机爆发,俄罗斯向肯尼亚运送了1040吨小麦粉。2012年,俄罗斯再次提供粮食援助,以结束肯尼亚的粮食危机,并改善该国的索马里难民的生活条件。2013年举行了一场转交俄罗斯下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仪式,其中主要是生活必需品。2013年9月内罗毕市发生恐袭事件后,俄向肯尼亚卫生部调拨了三套医疗综合装备,为恐怖袭击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俄提供的医疗综合装备包括医疗设施、药品和医用消费品。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俄罗斯对非洲国家取消了200亿美元债务,并向世界银行拨款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最贫穷国家的发展。因此,俄罗斯也通过该渠道向包括肯尼亚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援助。总体上,2010-2014年间,俄罗斯拨款857万美元用于援助肯尼亚的发展。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说,2010年俄罗斯不仅已取得“新兴援助国”地位,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中所占分量还不断提升。不过,在本文研究时段,即2010-2014年间,俄罗斯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活动的数据还不是很全面,尽管有些国家,如马达加斯加、中国和黎巴嫩都被列入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的十大受援国名单中,但经合组织数据库中并没有任何具体数据来加以证明。
四、中俄两国对亚非国家援助情况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中俄两国2010-2014年间对亚非前十位国家援助情况,可以看出:
(本文作者李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学博士;杰尼斯.杰戈捷廖夫(Д.А.Дегтерев):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教研室主任,经济学副博士;阿.特鲁索娃(А.А.Трусов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硕士研究生;马.切尔尼亚耶夫(М.С.Черняев):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