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硕士生)
个人简介
陈鲜妮,女,河南渑池人,副教授。2015年7月入职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新型有机肥等领域展开。针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稳定性,分析探明了土壤理化性质对碳素矿化与固定的影响,揭示了外源有机碳进入土壤后的转运或固持机制。在CBTA、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三区人才项目1项,参与横向课题5项,参与教改项目2项。
(一)教育经历
2004.09-2008.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8.09-2014.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
其中2010.09-2012.10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联合培养
(二)工作经历
2015.07-2024.01河南科技大学教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讲师
2024.02-至今河南科技大学教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副教授
(三)研究方向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
(四)学术兼职
1.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第十届(2022-2027)耕地培肥专业委员会委员
(五)社会服务
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连续三年服务于“三区”人才项目
科研情况
(一)科研项目
1.主持,分次施氮对我国典型农田土壤碳转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制(416013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万元,2017-2020
(二)科研论文
1.ChenXianni,XuHu,MustafaAdnan,HuangQinghai,LiuKailou,SunNan,XuMinggang.DifferencesofSOCstorageandstabilitybetweensoillayersinfluencedbylong-termfertilizationinatypicalpaddysoilofSouthernChina[J].CHEMICALANDBIOLOGICALTECHNOLOGIESINAGRICULTURE.2023,10(1),1-10
2.陈鲜妮,吴姗薇,寇太记,徐鹏飞,谭晓华,郭大勇.秸秆源性碳在黑土和褐土中的转运及其对氮肥的响应[J].土壤学报,2022,59(5),1248-1257
3.陈鲜妮,孙向前,汪林峰,吴姗薇,黄琳琳,孙文皓,崔晓晗,石兆勇,常会庆.水溶性有机肥与常规肥料的肥效对比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3):163-168
4.陈鲜妮,米倩,徐晓峰.局域尺度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及其驱动因素[J].土壤,2023,55(4):812-820.
(三)教材、著作
1.陈鲜妮,高佳凯主编.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