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江街道、德感街道、双福街道、鼎山街道、圣泉街道
镇
珞璜镇、白沙镇、油溪镇、李市镇、先锋镇、慈云镇、杜市镇、石蟆镇、蔡家镇、吴滩镇、贾嗣镇、永兴镇、龙华镇、石门镇、柏林镇、朱杨镇、嘉平镇、中山镇、塘河镇、西湖镇、夏坝镇、广兴镇、四面山镇、四屏镇、支坪镇
(二)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主要再生资源类别
废旧金属
废纸
废塑料
园区
产业布局
“十四五”发展方向
“十四五”发展目标
企业情况
战略支点
园区荣誉/定位
双福新区
重点发展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物联网、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等产业。
升级发展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传感、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制造示范园。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亿元,到2025年达480亿元。
规模上企业125家,入驻企业821家。
江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区,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高新区南部的重要核心。
——
珞璜工业园
形成消费品工业、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
发展消费品工业(智能家居)、新型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珞璜智能家居小镇、西南纸业包装基地。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亿元,到2025年达63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家,入驻企业950余家,投产企业618家。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欧班列(重庆)新起点,长江经济带上的“水公铁”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
积极打造珞璜智能家居小镇,构建消费品工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德感工业园
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高端消费品工业(粮油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
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和粮油食品加工,提质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和粮油食品加工基地。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亿元,到2025年达65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
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粮油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白沙工业园
重点发展酒水饮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产业。
加快发展酒水饮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和新型材料,打造重庆重要产业转移承接地。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亿元,到2025年达170亿元。
引进江小白酒业、骄王天然产物、三易食品等各类项目300余个。
江津工业园区“一区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江一桥三铁六高速两空港”的立体交通网络,可快速辐射渝、川、黔、滇。
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重庆市机械加工基地和白沙城市拓展新区。
(三)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六、主要任务
(一)立足江津发展机遇,构建无废城市顶层机制。
(二)推进工业固废减量,构建全链无废发展体系
(三)推行农业固废整治,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全民共治共享体系
(六)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宣传引导
(三)强化制度落实
(四)加强技术支撑
(五)严格监督考核
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2021年—2025年)
序号
建设任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一、立足江津发展机遇,构建无废城市顶层机制
1
加强宏观统筹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乡村振兴等方面改革和试点政策、措施,推进江津生活、生产方面朝着绿色化、精细化、高质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推动固体废物深化改革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不断推进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与成渝经济区圈、长江经济带,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相互衔接,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区无废办
区无废小组成员单位
各镇街
2025年
2
促进产业优化与融合
本着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优化工业生产布局,有序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构建资源、能源互利共生循环链。
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信委、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
3
坚持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电子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做深做实“补链、拉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形成产业链完善、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质量效益高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江津区典型“无废城市”产业链。
区经信委
区发展改革委、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
4
构建区域协同和区内循环的良好格局
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江津与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区、四川省合江县接壤优势,继续推进危险废物“白名单”制度,促进固体废物跨区域利用处置,着力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处置难等问题。
2023年
5
提升区内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和监管能力,着力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江津区固体废物综合改革方面在关键需求、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取得明显进展。
区商务委
区经信委、区农村农村委、区供销社、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
6
实现长江沿线固体废物全面管控
协同水污染治理,建立长江沿岸固体废物管理机制,推进产业优化布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持续推进长江沿岸固体废物大排查,开展长江沿岸化工、石化、危化品等重点产废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实施问题清单与限期销号制度,鼓励长江沿岸村镇出台配套措施,共同推进长江大保护,杜绝固体废物污染。
二、推进工业固废减量,构建全链无废发展体系
7
促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
聚焦电力、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电子等重点产业,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区经信委、区生态环境局、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8
探索支柱产业的绿色供应链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19
探索制定《江津区绿色制造体系评价办法》,提高绿色制造对工业固废源头减量的支撑力度。
10
推进铸造、建材、有色、电镀、化工、涂装、包装印刷、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升级改造和绿色转型,实施“一企一策”,制定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的综合整治方案。
11
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立足园区主导产业特点及入驻企业资源化利用基础,制定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鼓励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践行绿色供应链,构建企业内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小循环,促进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强化全链条管理,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构建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多级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
构建工业固废高效回收模式
加快构建中小型企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探索“点对点”或园区集中回收等模式,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及处置。
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
13
健全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和污泥等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大宗固废运输过程管理。
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
14
大力推进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支持不同类型废塑料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推广规模化的废塑料先进高效生产线,促进废塑料高效利用。
15
探索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报废汽车拆解提档升级,提升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延伸报废汽车资源化产业链。
16
加强工业固废回收监管,同大渡口、永川等主要工业固废输出区建立区域工业固废回收监管机制。
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
17
大力推进资源化利用
以绿色化、循环化、高值化、高质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合理布局,推进区域再生资源充分利用。
18
2025年底前,建设或改造形成2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聚集区。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
开展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情况评估,针对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定措施,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2021年底前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项目(二期)。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
20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利用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间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再生,提高资源利用再生效率。
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
21
2022年底前建成年拆解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1个,实现年拆解能力7000辆。
区经信委、区生态环境局
重庆嘉钛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2022年
22
2025年建成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再生利用项目,建成废纸、废旧塑料、废矿物油、废旧电路板等再生利用项目。
23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一张图”管理
编制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建设1座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场,年利用处置能力6万吨。动态更新工业固废监管名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2022年底前,实现百吨以上工业固废产废单位申报全覆盖。
区生态环境局
24
加强电力生产、造纸及纸制品制造、白酒制造和卫生陶瓷制品等重点行业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工业固废管理台账,提高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区经信委、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25
开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其他行业调查摸底,摸清工业固废产生、回收及利用处置情况,完善工业固废信息化建设,实现固体废物“一张图”管理。
26
区公安局、区经信委、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27
高标准打造“无废园区”
以双福、珞璜、德感、白沙工业园为重点,借鉴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要求,建立“无废企业”和“无废园区”建设评价标准,全面推进园区内企业及园区的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促进企业内和园区间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资源再生。
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经信委、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2021年
28
到2022年,创建5个“无废企业”,基本完成珞璜“无废园区”改造。
珞璜工业园发展中心
29
2025年底,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无废企业”全覆盖,4大工业园区“无废化”改造完成,推进工业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各工业园发展中心
30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任务量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2025年底前,对江津区现存未治理废弃矿山按照生态修复工作要求全部“销账归零”。
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应急局、区林业局
31
到2021年底前,打造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石灰岩矿为示范绿色矿山。
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
32
到2022年底前,完成重庆金顺矿业有限公司石灰岩矿、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文昌村六社狮子背页岩矿、重庆市江津区贾嗣镇战旗村建筑石料用砂岩矿、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黄砂矿、重庆市江津区京池陶瓷原料厂、重庆环迪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等10座其他生产矿山绿色建设。
33
2025底前,重庆河汉建材有限公司、重庆腾耀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区延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江津区五岔建材厂等5个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建设。
三、推行农业固废整治,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34
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推广使用生物农业、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农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作物的种植周期、作物的病虫害特征进行精准科学施药。
区农业农村委
区供销社
35
根据生态农业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要求,制定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持续推进精准施肥;大力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推广适用的施肥设备,改进施肥方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施肥效率。
36
开展绿色防控补贴试点,建设绿色水稻、高粱、柑橘绿色防控8000亩。
37
2021年底前,完成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项目,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2.44万亩。
38
2025年,农药使用量不超过1024吨,化肥使用量不超过4.72万吨。
39
提升秸秆的回收与利用水平
构建规模化秸秆收储运体系,鼓励建立中小型种植户秸秆回收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秸秆厌氧发酵、堆沤腐熟等无害化处理技术,鼓励以秸秆为原料的企业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提档升级,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实施2021年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促进秸秆利用向高值、高效方向发展。
区经信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林业局
40
健全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模式
健全废弃农膜回收网络,打造废弃农膜回收工作示范点,到2025年,废弃农膜回收率力争达到90%以上。
41
贯彻落实《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按职责分工做好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42
逐步完善农药包装物回收网络,推行农药包装物押金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区供销社、区发展改革委
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
43
促进畜禽粪污高效利用
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广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发酵床技术,促进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44
鼓励和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采用肥料化处理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价值。
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经信委
45
到2025年底,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46
打造高效农业循环链
以粮油、畜禽、蔬菜、花椒、柑橘等优势产业,茶叶、水产、中药材、小水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三品一标”创建与认证,逐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废弃物管理体系。
区发展改革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47
发展以生猪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发展“零污染、零排放、大循环”绿色生态养殖业,发展高品质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
48
提升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推广“以地定养、种养一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占比不断提升。
49
打造特色“无废乡村”试点
结合“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基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健全秸秆、农药包装物、农膜回收及利用体系,因地制宜打造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逐步扩大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实现厨余垃圾、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示范,高标准推进“无废乡村”试点建设。
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供销社、区城市管理局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全民共治共享体系
50
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
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开展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加强景区景点餐饮服务禁限塑的监督管理,对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餐饮外卖开展联合检查。
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
51
加强厨余垃圾源头减量,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等。
区城市管理局、区文旅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52
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工作,在快递行业推广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市邮政管理局六分局
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53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全面搭建区、镇街、社区(村)、居民小区(居民点)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制管理。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公益舆论宣传,持续深化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加快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区城市管理局
区委宣传部、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团区委、区妇联
54
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生活源有害垃圾(非危废环节)收运系统,推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有效运行,逐步建立可回收物“集中回收日”运行机制。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
55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逐步推行撤桶并点、桶边指导、定时定点投放及执法监督工作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区住房城乡建委
56
区经信委、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57
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新增日处理200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重庆华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8
深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到2025年底前,几江、鼎山、德感、圣泉4个街道住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为绿色建筑。
区城市管理局、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招商局
59
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有条件的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
60
建设几江、支坪、滨江新城、德感、双福、珞璜、白沙、四屏等地为装配式建筑推广重点区域,力争2021年年底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2025年达到30%。
61
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确保具有可资源化潜力的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统一收运。
区城市管理局、区招商局
62
完成建筑垃圾规划编制,按照工程渣土、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等类别实施分类管控。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招商局、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63
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
64
促进建筑垃圾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
持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能力,2022年底前,建设城市污泥处置项目1个,年处理污泥10万吨。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
重庆津沪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65
推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台账,在电厂、有机肥制造等重点企业实行台账管理。
66
2025年底前,建成1座100万m3建筑垃圾消纳场(综合处理设施),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
67
开展建筑垃圾运输、消纳专项整治行动,打击违法行为,取缔建筑垃圾非法消纳场所。
68
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
制定江津区“无废城市细胞”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要求和评价指标。
69
五、强化危险废物管控,牢守环境污染风险底线
70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健全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并纳入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
71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应急预案备案等管理制度,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纳入对地方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区政府督查室、区经信委
72
强化后果严惩,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内容,加大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区司法局、区公安局
73
加强危险废物运输管理,及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危险废物流向。
区交通局
74
强化利用处置能力
落实四省(云贵川渝)两市(成渝)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区域协同处置。
75
鼓励汽摩制造、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开展危险废物源头减量试点示范,探索园区或企业“点对点”定向资源化利用途径。
76
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绩效评估试点,规范经营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行为。
77
推进危险废物年产10吨以下企业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废矿物油收集试点及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
78
2025年底前,建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综合利用污泥8万吨/年,铝灰10万吨/年,废盐1万吨/年,废包装物1360吨/年。
重庆新源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79
扩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新建1套日处置8吨的高温蒸煮生产线和配套设施。
重庆可厚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80
完成废包装桶技改扩能项目,年翻新清洗16万只废包装桶。
重庆云鑫环保有限公司
81
完成重庆龙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废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新增9600吨/年废酸处置能力,增加产品11000吨/年。
重庆龙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82
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贯彻落实《固废法》和国家及重庆市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建立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
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经信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应急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83
提升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龙头企业纳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区应急局
84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编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指引,加强医疗废物和传染病疫情医疗废物管理。
区卫生健康委
85
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统筹协调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
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经信委
86
提升医疗废物监管水平,定期对医疗废物收运和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19张病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保持医疗废物100%收集处置。
各医疗卫生机构
87
加强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
加大社会源危险废物摸底和分类,建立社会源危险废物名单。
区经信委、区商务委
88
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小量实验室危废、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危废管理,编制实验室危废管理指南;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和加油站小量危废管理,编制机动车维修行业危废管理指南;加强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产生小量危废管理,编制建筑行业危废管理指南。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交通局、区商务委
89
到2025年,社会源危险废物基本实现分行业管理,收集体系基本覆盖全域。
六、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90
试点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逐步扩展到全区固体废物经营和产废单位,强化环境污染风险管控。
江津银保监分局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
91
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试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强危险废物所特有的环境污染风险,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等方面强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要素条件;从区内危险废物产生数量多、处理处置难、环境污染风险大的行业入手,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根据投保单位环境风险状况从费率扶持、保额提升、保费返还、银保联动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营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化健康发展的环境。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生态环境局
92
到2025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危险废物的经营单位和产废单位。
93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鼓励开发针对“无废城市”建设项目的特色产品和模式。
人行江津中心支行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银保监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区农业农村委
94
根据江津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无废农业园”、“无废乡村”等重点计划和方案,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专项的绿色投融资授信等信贷支持方式,从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授信额度、融资额度、审批要素和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建立适合江津本地经济和金融实际具有促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业务制度和流程体系。
95
特别是在以固废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为目的的产业链绿色化“补链、拉链、强链”等项目中,以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绿色供应链融资,有效提升“无废城市”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96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银保监分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生态环境局
97
鼓励江津区具备条件企业上市融资。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人行江津中心支行、江津银保监分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生态环境局
98
区招商局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人行江津中心支行、江津银保监分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生态环境局
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表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总投资(万元)
牵头部门
一、工程项目
(一)工业领域
1.
江津区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场建设项目
新增建设用地50亩,建设预处理中心、填埋场、渗漏液收集处理设施等和配套设施,年利用处置能力6万吨。
15000
2025
2.
重庆嘉钛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报废汽车回收项目
年拆解报废汽车7000辆
6000
2022
3.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项目
项目占地100亩,建成后可综合利用污泥8万吨/年,铝灰10万吨/年,废盐1万吨/年,废包装物1360吨/年。
25000
4.
重庆龙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废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
计划改造生产线4条,增加摇床水选设备1台、低温烘干设备1台、电解机2套、离心机1台等。增加离心机等设备优化废酸中废磷酸的利用工艺。建成后可新增9600吨/年废酸处置能力,增加产品11000吨/年。
680
5.
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资源化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项目
依托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已有两条水泥窑生产线,设计熟料生产量2×3200t/d新型干法水泥窑;建设年处理量6万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产线,新建固体废物联合处置车间、固体废物储存库等生产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9771
6.
冀东水泥重庆江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项目(二期)
新建一套污泥卸车、储存、输送及处理系统,年处置量7.65万吨。
899
2021
7.
云鑫环保公司技改扩能工程
新增200L包装桶自动化清洗线一条(年翻新清洗16万只废包装桶);塑料自动化破碎清洗线1条(处置能力6200吨);铁质破碎线更换团粒机、撕碎机(提高处置能力15000吨。
300
8.
江津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建项目
新建1套日处置8吨的高温蒸煮生产线和配套设施。
595
(二)农业农村领域
9.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
在试点区范围开展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开展宣传发动、回收网点建设、回收补贴、转运、处置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和田间遗弃量调查等工作;初步探索适合当地的回收机制(模式)。
10.
江津区2020年-2021年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项目
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2.44万亩,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20%以上,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带动全区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项目区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030
11.
2021年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12.
绿色防控补贴试点
建设绿色水稻、高粱、柑橘绿色防控8000亩。
165
13.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
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
3000
(三)生活领域
14.
重庆津沪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城市污泥处置项目
该以污泥为原料,通过高温发酵,低温陈化的工艺流程,生产成为有机肥成品,项目建或后可年处理污泥10万吨
10000
15.
重庆华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新建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200吨。
12000
二、配套政策及无废细胞建设
16.
无废城市创建技术服务
印发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制定无废城市工作蓝图,开展2021-2025年创建技术服务、中期评估及绩效评估
250
17.
工业固废现状调查及145规划
根据固废法要求,编制工业固废规划;开展工业固废现状调查,探索点对点模式
18.
江津区无废城市亮点打造
利特水泥窑协同处置,三峰百果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珞璜电厂污泥处置中心、玖龙纸业垃圾循环利用等试点示范点打造
200
19.
危险废物管理能力提升
2021-2025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源危废分类指南编制,经营单位绩效评估工作
400
20.
无废细胞创建
开展无废园区、无废乡村、无废企业、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