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农药零增长,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农药零增长,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事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兹事体大。它看起来是一道数学题,只是在数量上做减法,实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程序环节,需要产品创新,需要技术引领,需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在完善供给方面做足加法。

农药,是从病虫害口中夺食、实现稳产增产的强力武器。但是过量使用则污染环境,影响“菜篮子”安全,让“宝宝”们担惊受怕。为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今年农业部将强化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等,努力实现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农药减量增效。(3月27日《人民日报》)

首先,观念是第一道门槛。当前,寻求农药减量、发展低毒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已是全球趋势——农药和绿色、安全画等号势在必行。不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家庭经营依然占据主流。根据统计,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80%以上由农民自己完成,六七成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药主要是随大流和依靠经销商推荐。在产品选择和使用量上,生物农药价格偏高,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农药使用则是大写的“粗放”,存在过量使用的顽疾。

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千家万户转变用药理念至关重要。这需要在宣传、引导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既要“大水漫灌”,改变社会的整体观念;也要精准滴灌,深入基层慢慢渗透,逐渐让农民认可、接受。在这方面,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农企合作,建立示范基地,筛选、推广一批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等。这种示范带动的成效有待检验,更多宣传方法也值得探索。

总之,实现农药“零增长”需要进一步考虑农民需求,多向农业生产者倾斜,通过补贴、培训、示范等方式提供更多服务,最终让农民真正获得实际利益。

THE END
1.增加发展含金量(大数据观察)农药秸秆农膜投入品施用量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科学施肥用药水平不断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格局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的多元利用方式提质增效;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科学使用回收机制日趋完善……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FAVQIB0530QRMB.html
2.《肥料基础知识200问》太全太实用了!(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6)有机肥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处理,施用后便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长期施用化肥,由于降低了植物的免疫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6492_936179149.html
3.第七期: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农田化肥施用水平普遍较高,平均368公斤/公顷,一些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化肥施用水平更是大大超出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所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大量施肥不仅减少了施肥增产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土壤板结、污染,最终失去可耕性。我国每年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公顷施用14.0http://www.cciced.net/zcyj/yjbg/zcyjbg/2006/201607/t20160708_69395.html
4.危险的中国农业!2013年,我国农业种植化肥施用量为5911.9万吨,比2000年增长42.3%,比2010年增长6.3%。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了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已经达到了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质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并未与农作物产量成正比。目前在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5/07/34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