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农助力乡村振兴种植未审先推种子致“大减产”法院:农资商店应承担侵权责任水稻黑稻农作物

编者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要进一步发挥法治的保驾护航作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有效维护农村社会正常秩序。

记者|庄德通

责编|张晶

正文共2185个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农业活动中,种子的选定往往是“头等大事”,我国法律对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由于不同地域的种子对温度和阳光的要求不同,农作物种子的区域性差别比较突出,种子使用不慎,可能会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

如果种子的经销商将黑龙江省审定的种子在吉林省销售,而种子在吉林省未审定备案,农民种植该种子后造成农作物减产,经销商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

2022年初,家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的李某到某农资商店购买种子,该农资商店主动介绍并出售一款“黑稻H6”种子,单价为6元/斤,李某订购了700斤“黑稻H6”种子,合计4200元。该农资商店从黑龙江省收购商处收购种子后送至李某家。

同年秋天,李某因种植的水稻大量减产,到和龙市农业农村局申请鉴定。经过现场勘查及鉴定,李某种植的水稻虽已枯黄,但能明显看出病害发生,根据发病部位及发病程度可判断是稻瘟病,李某耕种的黑稻产量为每公顷4000斤。经和龙市农业农村局核实,李某种植的种子为黑龙江省审定品种,但没有在吉林省审定备案。随后,李某向和龙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农资商店赔偿其因减产造成的损失。

和龙市法院承办法官李今花收到该案后,确定了本案的三个焦点问题:水稻减产是否与未审先推种子有关?水稻减产是否与李某种植管理有关?如何确定实际减产损失?围绕这三个“问号”,办案法官走访多家种植户调查研究,最终高质量审结该种子侵权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水稻减产是否与李某种植管理有关?法官介绍,事实上可以影响水稻减产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种植技术、病虫害、温度等,尤其和龙市当年水稻插秧时气温偏低,水稻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能将减产的原因全部归结到种子上。经过和龙市农业农村局现场勘查及鉴定,李某种植的水稻田内杂草较多,且发生稻瘟病,因此李某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最后,如何确定实际减产损失?经和龙市农业农村局现场勘验,李某耕种的黑稻2022年产量为每公顷4000斤,当地其余种植该品种黑稻的两家产量达每公顷13000斤和12100斤,李某家每公顷减产量为8000余斤,经测算,李某实际减产损失为77805元。故法院酌情按照李某减产实际损失的70%,判决农资商店赔偿李某损失54463.50元。判决作出后,李某、农资商店均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涉案水稻种子在黑龙江省是合法种子,那么该水稻种子若在其他省级区域进行推广,是否要履行一定的程序或手续?对此,承办法官介绍,合法的种子要在其他省级区域推广,首先要确保该种子已经通过国家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审定,并且在适宜的生态区域内,销售前要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对于主要农作物品种,应当在推广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证明其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此外,农资商店作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其经营和销售产品都需要一定的资质。李今花介绍,农资商店销售种子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销售农药等农用产品也需要相应的证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经营者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农资商店销售的是假种子,则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为了避免出现与此案件类似的情况,法官建议,首先应当到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资商店购买种子,避免在无证经营的小摊贩处购买。其次则是购买种子时,要仔细查看种子的包装和标签,确认种子的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适宜种植区域、生产经营者等信息是否齐全、准确。同时,要注意查看种子的质量指标,确保种子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购买种子时,还应当向销售者索要购种发票、收据等凭证并妥善保管。购种凭证是农民维权的重要依据,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有关部门投诉。”李今花说。

法官提醒,购买种子后,可以留存少量未拆包装完整的种子样品,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鉴定。同时,要按照种子的贮藏要求妥善保存种子,避免种子受潮、霉变、受虫害等。

THE END
1.擅自修改有效活菌数,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2024年4月,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农资经销处涉嫌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经调查,认定当事人销售的由青岛某公司生产的螯合金铵,未标注肥料登记证,该公司不能提供该肥料的登记证,该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之规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gxMzg2Ng==&mid=2247591244&idx=4&sn=546e458d0b05e486c8b7a5fe3f8911cc&chksm=964a62bb337d8d9497cf3ffd1b0fa5a0496c9ff34aca1cb0bf4d07847c197ffbdab9a882c889&scene=27
2.象州县农业农村局远程调解成功首例电商平台农资质量纠纷案(执法人员与当事双方)沟通交流,给双方分析该产品存在的问题或有关看法,指出了双方存在的问题或责任,维权的方法或途径,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议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双方经权衡利弊,接受了农业执法人员的远程调解,农资店同意买方“退一赔三”的要求赔偿对方600元,并当场通过微信转账给买方,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双方对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b/t12948554.shtml
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继续做好质量提升的司法服务保障工作,依法保护消费者、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各类主体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法院征集的案例中精选出6件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在2024年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发布,涉及食品安全保护、农资产品质量保护、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质量监管权、保护缺陷产品受害人权利等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4-09/30/content_9063163.html
4.农资纠纷,一个难解的“结”维普期刊官网摘要 当前,尽管各地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但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放开,品种和数量众多的产品投向市场,以及农资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民在使用农资产品时经常由于知识短缺而引起农资纠纷。在一些边远的地区,出现有关农药、化肥、种子展开更多 作者 曹涤环 机构地区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出处 《中国农资》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890757450484949485048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