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情况怎样?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杜国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近年来,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从平台数量到从业人数、从参与行业到商品品类、从直播场次到销售金额,整体呈快速增长势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在我国10.92亿网民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8.1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4.7%。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5.9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4.7%。伴随用户数量增长,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张,据测算,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为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
经过多年发展,直播电商已成为电商行业的新业态,在释放消费潜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注入新动力。直播电商的互动性和直观性,以及基于网红主播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客户忠诚度,进一步拓展了包括“银发族”在内的潜在消费群体,激发了消费者隐性需求。与传统图文电商相比,直播电商能够形成更多维度的信息触达,进一步降低新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形成了国潮兴起、老牌复苏、农产品消费热等新趋势,从而推动国内消费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
为开拓跨境电商市场创造新模式。依托我国供应链条强劲、商品品质过硬、需求响应迅速等优势,直播电商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交流不畅、沟通繁复、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跨境直播电商成为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数据显示,直播电商平台TikTokShop的商品交易总额从2022年的44亿美元升至2023年的163亿美元。直播电商主播通过工厂实景解说、实时互动等方式,跨越语言差异帮助消费者理解产品的功能特性和文化细节,向海外客户全方位展示技术实力和供应能力,从而提升销售服务水平,降低贸易沟通成本,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助力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的预定目标。
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新选择。随着直播电商快速发展,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应运而生,如主播、助播、选品师、运营等,在垂直类电商、数据服务等领域为创业者提供平台和机会。跨境直播电商的兴起,对熟练掌握外语且精通直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跨境电商+小语种”模式成为未来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新路径。直播带货走入农村,成功将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累计建成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村邮站,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70%,初步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体系。直播电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农村销售渠道匮乏、农民收入难以保证的局面,把以前无人问津的“土货”变成现在质优价廉的“抢手货”,同时推动了农村产业链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方位标准化、现代化升级,从而有效带动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推动农民致富。
当前,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突破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直播电商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选品、营销、展示、客服、运营、物流等环节显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直播电商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国内需求与供应链条的精准链接,成为引领消费创新模式和推动技术应用的重要赛道。随着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直播电商发展形式日益多元化,将为消费者营造高互动和沉浸式的虚拟购物环境,极大丰富用户感官体验,有效提高商业运营效率,赋能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
“村播”火了农产品宽了振兴路
直播电商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有何优势?农村直播电商发展情况怎样?
李鸣涛(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传统电商销售农产品,主要通过图片、文字进行静态展示,农产品属于非标品,个体差异较大,消费者收到货品后容易形成心理落差,造成农产品较高退货率。直播电商在挖掘地方农特产品市场潜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直接对接消费者,将农村地区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相链接,通过全方位实时展示,在直播间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同时通过主播的介绍还可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农特产品的各项附加营养价值,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对产品差异的接受度,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说,直播电商对于销售非标准化的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迅速成为我国农产品电商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2023年抖音助力产业带农货销售超47亿单,以福建宁德食用菌产业带为例,经抖音电商助农产业扶持,商品销售额增长122%,商家数量增长91%。以农产品为主要销售对象的东方甄选,2023年带货交易额达100亿元,总订单数1.36亿单。
直播电商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较为完善的电商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网民数量达3.26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6.5%,农村宽带用户1.92亿户,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及部分行政村覆盖。同时,随着“快递进村”“一村一站”工程及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的推进,绝大部分行政村已可以收发快递,极大便利了电商包裹的寄递需求。截至2023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近3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15.8万个,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
未来,需进一步补足供应链短板,增强农特产品的持续供货能力、供应链品控能力、冷链物流能力,优化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络,增强协同水平,进一步降低发货成本;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强化行业自律,营造良性发展的经营环境,杜绝盲目压价、以次充好、刷单炒信、虚假宣传、打擦边球等不规范行为,加强对农村及农产品直播主播及机构的合规化运营指导;围绕发挥直播电商优势赋能农村产业的主线,引导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新农人主播、供应链服务企业等主体不断提升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消费体验,将更多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带给消费者,积极打造自营品牌、自营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直播电商新生态。
直播电商迈向精细化合规化
品控对于提升直播销量至关重要,贯穿于直播链路的始终。如何对直播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邓川子(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直播电商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直播电商行业经营模式已转向注重精细化、合规化管理的“下半场”,产品质量缺陷、产品致人伤害、虚假宣传等都会给直播电商平台信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提升直播产品品控的专业性、增强用户黏性并持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直播带货服务至关重要。
直播电商行业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变化迅速,各大直播电商平台通过自我监管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及时更新和修订治理规则,有效增强了行业自律、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信任度,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平台针对性地开展虚假宣传、恶俗炒作等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对违规商家与主播进行严厉处罚,推动了行业规范化进程。
此外,直播电商的出货特征是碎片化订单的集中爆发,这为高效的仓配一体化模式提供了适用场景。近年来,一些直播电商头部企业逐步推行“检储配一体化”的质检配送模式。该模式由发货仓提供质检服务,检验后的商品由基地直接发货,不再回流到商家手中,从而实现从质检到仓储打包及物流发货的全流程规范管理,形成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